天天看點

首席展望|天風劉晨明:穩增長年份A股估值有支撐,但很難躺赢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孫燕

【編者按】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場一波三折的走勢背後,是以“茅指數”為代表的傳統白馬股歸于沉寂,“甯組合”産業鍊的異軍突起。

邁入嶄新的2022年,資本市場又将如何演繹?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多名券商首席政策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明星基金經理,把脈投資新主線,挖掘市場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對天風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劉晨明的專訪。

首席展望|天風劉晨明:穩增長年份A股估值有支撐,但很難躺赢

天風證券首席政策分析師劉晨明

展望2022年的A股市場,劉晨明認為,2022年是一個穩增長的年份。穩增長将帶來信用擴張,也意味着剩餘流動性提升、對整體估值形成支撐。

劉晨明表示,2021年是分化比較劇烈的一年,新能源、老周期這兩個闆塊的表現非常好,而其他闆塊的表現都比較差。但2022年是一個穩增長的年份,相應的低估值闆塊可能會有階段性的表現。與此同時,高端制造等賽道的景氣度依然很高,幾類闆塊會有輪動性機會。

配置上,劉晨明主要看好增速絕對水準相對較快,但是回落幅度不大的行業,或者還在加速的方向。第一是以汽車鍊條為代表的核心方向,比如汽車電子、汽車智能化、汽車零部件、整車等。第二是其他的高端制造方向,比如軍工、新能源營運商,包括儲能等。第三是不依賴政策就能夠困境反轉的方向,典型的如必選食品、豬肉等。

以下為澎湃新聞與劉晨明對話實錄(略經編輯):

澎湃新聞:2021年A股市場賺錢效應有所收窄,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劉晨明:202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提供了類似于去杠杆的背景,是以我們看到整體信用收縮、社融加速回落,這就導緻整個市場的剩餘流動性不斷下降。相對應的,除了個别的極高景氣方向,A股市場整體進入殺估值階段。這是造成2021年賺錢效應較差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2021年政策對于一些産業的監管比較嚴格,以反壟斷為代表,這對相應産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當然,之是以造成影響,也是因為相應産業的估值較高,如消費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在2021年2月時估值都處于較高位置,産業層面的不利資訊可能會對相應股票形成較大的負面拖累。

整體上,是信用收縮導緻剩餘流動性下降、估值被壓制;結構上,不利的政策對幾個重要産業産生了影響,但主要還是因為估值較高。

澎湃新聞:2021年中國吸收外資持續保持良好增長态勢,您如何看待目前外資投資中國市場的意願?

劉晨明:2017年是外資流入元年。可以看到,2017年至今,包括北向資金、QFII等外資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一直是以幾乎不變的斜率在往上走的。

換句話說,全球資金重新再配置中國資産的方向是不變的。可能階段性會受到全球風險偏好等的影響,也可能會有階段性流出,但整體的流入趨勢不變。是以自上而下看,外資還在持續地流入A股。

展望未來,從曆史規律來看,MSCI将中國台灣、南韓等地股票納入指數裡的這個過程,大概需要5-8年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通常外資會持續對這些地區的股票進行再配置。是以我認為外資流入A股的趨勢遠未結束,因為 MSCI納入A股的比重制在隻有20%,距離100%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都是流入的趨勢。

澎湃新聞:您如何看待2021年的結構性行情,您認為這種情況會延續到2022年嗎?為什麼?

劉晨明:從闆塊角度講,2021年是分化比較劇烈的一年,新能源、老周期這兩個闆塊的表現非常好,而其他闆塊的表現都比較差。

但2022年的闆塊分化相對可能沒有那麼劇烈。一方面,白馬股的高估值已經消化了一年,2022年白馬股可能還會有階段性的機會。另一方面,2021年是一個全面去杠杆、壓制地産與基建的年份,但2022年是一個穩增長的年份,相應的低估值闆塊可能會有階段性的表現。與此同時,高端制造等賽道的景氣度依然很高,我覺得幾類闆塊會有輪動性機會,不會再像2021年那麼分化了。

當然,個股層面的分化還是會比較大。在很多行業,龍頭公司漲得多、估值貴,但一些中小公司剛剛提升滲透率,或者剛剛進入産業,其估值提升空間、成本效益都較高。我認為,行業内部可能會繼續分化。

澎湃新聞:2021年,以往外資看好的消費、醫藥等白馬股大幅回調,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劉晨明:從曆史經驗和資料複盤看,以白酒、消費、醫藥為代表的白馬龍頭,其業績的穩定性相對較強,未來漲跌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估值水準。

也就是說,這些産業不會爆發,但也不會太差。因為其穩定性較強,估值相應會存在一個波動區間。如果在估值極便宜時買入,未來的回報率就會很高;反之,如果在估值極貴時買入,未來的回報率就可能會很低。

從我們的估值模型看,這些白馬在2021年2月時屬于估值極貴的時候,是以後面表現就很一般。但在2020年4月、2018年年底,這些白馬屬于估值極端便宜的時候,是以後續表現很好。2021年這些大白馬的表現較差,我覺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在2021年春節時的估值極貴。另外,産業和政策層面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澎湃新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您認為這将對A股市場整體帶來什麼改變?

劉晨明:一方面,對于中小股票而言,我覺得新股的供給會增加,很多中小股票的估值可能會進一步分化,中小股票可能會被進一步精挑細選。另外,很多中小股票會面臨資金面或者估值上的壓力。

另一方面,我覺得全面實行注冊制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機會。近些年,政策和市場都在鼓勵“專精特新”,支援這些補短闆、鍛長闆的公司上市融資。未來如果有更多的“專精特新”新股發行,我覺得能給 A股市場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A股市場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這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逐漸長大的同時,也會給投資者帶來賺錢的機會,這一良性循環可能會螺旋上升。

澎湃新聞:展望2022年,您認為A股會大緻走出怎樣的行情?為什麼?

劉晨明:我們剛剛提到,2021年是去杠杆的一年,整體市場表現比較一般;但2022年是穩增長的一年,穩增長意味着信用擴張,信用擴張意味着剩餘流動性提升,也意味着整體估值是有支撐的。整體看來,2022年整體市場應該不會太差。

從具體的市場節奏講,我們認為,未來半年是一個信用擴張、但是盈利下降的階段,指數層面可能出現區間震蕩。比如春節到冬季可能會上漲,但二季度可能會回調。是以未來半年可能以區間震蕩為主,年中業績可能會降到低點。

同時,信用可能還在擴張,是以展望2022年三季度,可能會出現信用、盈利的同步回升,再疊加半年左右的估值消化,我們傾向于認為,2022年年中到三季度可能會有一波指數級别的向上機會。

至于2022年四季度,可能要再看信用持續擴張的程度。我們現在基本判斷2022年二、三季度是主要的信用擴張階段,四季度還有待觀察信用擴張情況。如果信用不能進一步擴大,可能又變成震蕩的階段。

澎湃新聞:展望2022年,您具體看好哪些行業和方向?為什麼?

劉晨明:在大的行業和方向類型裡,我們主要看好增速絕對水準相對較快,但是回落幅度不大的行業,或者說還在加速的方向。具體而言,行業絕對增速水準在30%以上,同時增速相比2021年回落幅度不超過50%,或者維持一個相對較高的增幅,甚至繼續高增長的方向。

這類方向中,第一,我們重點看好以汽車鍊條為代表的核心方向,比如汽車電子、汽車智能化、汽車零部件、整車等。第二是其他的高端制造方向,比如軍工、新能源營運商,包括儲能等。第三,我們也看好困境反轉的方向,而且是不依賴政策就能夠困境反轉的方向,典型的如必選食品、豬肉等。

澎湃新聞:對于2022年的A股市場,您對投資者有何建議?

劉晨明:我們說在2021年,投資者可以躺赢在新能源方向裡。在2020年和2020年之前,大家可以躺赢在白酒、消費、醫藥等方向裡。我們覺得,2022年可能更多是需要自下而上挖掘,很難在大的方向裡躺赢的一年。

具體而言,可能很多中小股票的機會較多。但是對于個人投資而言,挖掘難度較大。是以如果大家看好一些成長的方向,建議大家去買相應方向的基金,可能會獲得更高的回報。

責任編輯:是冬冬 圖檔編輯:金潔

校對:張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