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席展望|天风刘晨明:稳增长年份A股估值有支撑,但很难躺赢

作者: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孙燕

【编者按】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一波三折的走势背后,是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白马股归于沉寂,“宁组合”产业链的异军突起。

迈入崭新的2022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首席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把脉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的专访。

首席展望|天风刘晨明:稳增长年份A股估值有支撑,但很难躺赢

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

展望2022年的A股市场,刘晨明认为,2022年是一个稳增长的年份。稳增长将带来信用扩张,也意味着剩余流动性提升、对整体估值形成支撑。

刘晨明表示,2021年是分化比较剧烈的一年,新能源、老周期这两个板块的表现非常好,而其他板块的表现都比较差。但2022年是一个稳增长的年份,相应的低估值板块可能会有阶段性的表现。与此同时,高端制造等赛道的景气度依然很高,几类板块会有轮动性机会。

配置上,刘晨明主要看好增速绝对水平相对较快,但是回落幅度不大的行业,或者还在加速的方向。第一是以汽车链条为代表的核心方向,比如汽车电子、汽车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整车等。第二是其他的高端制造方向,比如军工、新能源运营商,包括储能等。第三是不依赖政策就能够困境反转的方向,典型的如必选食品、猪肉等。

以下为澎湃新闻与刘晨明对话实录(略经编辑):

澎湃新闻:2021年A股市场赚钱效应有所收窄,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晨明:202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类似于去杠杆的背景,所以我们看到整体信用收缩、社融加速回落,这就导致整个市场的剩余流动性不断下降。相对应的,除了个别的极高景气方向,A股市场整体进入杀估值阶段。这是造成2021年赚钱效应较差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2021年政策对于一些产业的监管比较严格,以反垄断为代表,这对相应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当然,之所以造成影响,也是因为相应产业的估值较高,如消费行业、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2月时估值都处于较高位置,产业层面的不利信息可能会对相应股票形成较大的负面拖累。

整体上,是信用收缩导致剩余流动性下降、估值被压制;结构上,不利的政策对几个重要产业产生了影响,但主要还是因为估值较高。

澎湃新闻: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持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您如何看待当前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意愿?

刘晨明:2017年是外资流入元年。可以看到,2017年至今,包括北向资金、QFII等外资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一直是以几乎不变的斜率在往上走的。

换句话说,全球资金重新再配置中国资产的方向是不变的。可能阶段性会受到全球风险偏好等的影响,也可能会有阶段性流出,但整体的流入趋势不变。所以自上而下看,外资还在持续地流入A股。

展望未来,从历史规律来看,MSCI将中国台湾、韩国等地股票纳入指数里的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8年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通常外资会持续对这些地区的股票进行再配置。所以我认为外资流入A股的趋势远未结束,因为 MSCI纳入A股的比重现在只有20%,距离100%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都是流入的趋势。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您认为这种情况会延续到2022年吗?为什么?

刘晨明:从板块角度讲,2021年是分化比较剧烈的一年,新能源、老周期这两个板块的表现非常好,而其他板块的表现都比较差。

但2022年的板块分化相对可能没有那么剧烈。一方面,白马股的高估值已经消化了一年,2022年白马股可能还会有阶段性的机会。另一方面,2021年是一个全面去杠杆、压制地产与基建的年份,但2022年是一个稳增长的年份,相应的低估值板块可能会有阶段性的表现。与此同时,高端制造等赛道的景气度依然很高,我觉得几类板块会有轮动性机会,不会再像2021年那么分化了。

当然,个股层面的分化还是会比较大。在很多行业,龙头公司涨得多、估值贵,但一些中小公司刚刚提升渗透率,或者刚刚进入产业,其估值提升空间、性价比都较高。我认为,行业内部可能会继续分化。

澎湃新闻:2021年,以往外资看好的消费、医药等白马股大幅回调,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晨明:从历史经验和数据复盘看,以白酒、消费、医药为代表的白马龙头,其业绩的稳定性相对较强,未来涨跌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估值水平。

也就是说,这些产业不会爆发,但也不会太差。因为其稳定性较强,估值相应会存在一个波动区间。如果在估值极便宜时买入,未来的回报率就会很高;反之,如果在估值极贵时买入,未来的回报率就可能会很低。

从我们的估值模型看,这些白马在2021年2月时属于估值极贵的时候,所以后面表现就很一般。但在2020年4月、2018年年底,这些白马属于估值极端便宜的时候,所以后续表现很好。2021年这些大白马的表现较差,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在2021年春节时的估值极贵。另外,产业和政策层面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澎湃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您认为这将对A股市场整体带来什么改变?

刘晨明:一方面,对于中小股票而言,我觉得新股的供给会增加,很多中小股票的估值可能会进一步分化,中小股票可能会被进一步精挑细选。另外,很多中小股票会面临资金面或者估值上的压力。

另一方面,我觉得全面实行注册制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近些年,政策和市场都在鼓励“专精特新”,支持这些补短板、锻长板的公司上市融资。未来如果有更多的“专精特新”新股发行,我觉得能给 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A股市场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逐渐长大的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赚钱的机会,这一良性循环可能会螺旋上升。

澎湃新闻:展望2022年,您认为A股会大致走出怎样的行情?为什么?

刘晨明:我们刚刚提到,2021年是去杠杆的一年,整体市场表现比较一般;但2022年是稳增长的一年,稳增长意味着信用扩张,信用扩张意味着剩余流动性提升,也意味着整体估值是有支撑的。整体看来,2022年整体市场应该不会太差。

从具体的市场节奏讲,我们认为,未来半年是一个信用扩张、但是盈利下降的阶段,指数层面可能出现区间震荡。比如春节到冬季可能会上涨,但二季度可能会回调。所以未来半年可能以区间震荡为主,年中业绩可能会降到低点。

同时,信用可能还在扩张,所以展望2022年三季度,可能会出现信用、盈利的同步回升,再叠加半年左右的估值消化,我们倾向于认为,2022年年中到三季度可能会有一波指数级别的向上机会。

至于2022年四季度,可能要再看信用持续扩张的程度。我们现在基本判断2022年二、三季度是主要的信用扩张阶段,四季度还有待观察信用扩张情况。如果信用不能进一步扩大,可能又变成震荡的阶段。

澎湃新闻:展望2022年,您具体看好哪些行业和方向?为什么?

刘晨明:在大的行业和方向类型里,我们主要看好增速绝对水平相对较快,但是回落幅度不大的行业,或者说还在加速的方向。具体而言,行业绝对增速水平在30%以上,同时增速相比2021年回落幅度不超过50%,或者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增幅,甚至继续高增长的方向。

这类方向中,第一,我们重点看好以汽车链条为代表的核心方向,比如汽车电子、汽车智能化、汽车零部件、整车等。第二是其他的高端制造方向,比如军工、新能源运营商,包括储能等。第三,我们也看好困境反转的方向,而且是不依赖政策就能够困境反转的方向,典型的如必选食品、猪肉等。

澎湃新闻:对于2022年的A股市场,您对投资者有何建议?

刘晨明:我们说在2021年,投资者可以躺赢在新能源方向里。在2020年和2020年之前,大家可以躺赢在白酒、消费、医药等方向里。我们觉得,2022年可能更多是需要自下而上挖掘,很难在大的方向里躺赢的一年。

具体而言,可能很多中小股票的机会较多。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而言,挖掘难度较大。所以如果大家看好一些成长的方向,建议大家去买相应方向的基金,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责任编辑:是冬冬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张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