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春新區:釋放創新驅動原動力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城建設

作者:中國吉林網

科技創新,标志着文明的進步,指引着城市的未來。長春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科技創新城,促進吉林創新型省份和國家級雙創基地建設,以長春新區、經開區為龍頭,打造‘科創大走廊’,以科技賦能‘光谷’‘藥谷’‘車谷’‘農谷’‘數谷’建設,建設1個千億級生物醫藥産業叢集和1個千億級光電資訊産業叢集,打造國内重要的創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雙創示範地。”

長春新區:釋放創新驅動原動力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城建設

毋庸置疑,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在加快推動長春新區集約化内涵式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科技創新的“力量”尤為重要。

圍繞落實市委“六城關聯”發展戰略部署,長春新區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高标準謀劃建設科技創新城,着力在創新發展格局優化、現代産業體系建構、政産學研協同、創新主體培育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全力打造引領新興産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和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态。

目前,長春新區集聚各類國家級研發機構5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近100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50餘戶,總數達到730戶、占全市1/3;國家和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新增80餘戶,總數達到179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6戶、占全市一半以上;2020年在新區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近40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新區在省市創新發展中示範和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長春新區:釋放創新驅動原動力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城建設

着力建構協調關聯的創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長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長春北湖科學城建設,結合區域實際制定建設發展方案,建構以貫穿長春南北兩極的創新發展軸為“一軸驅動”,以吉大創新核和中科創新核為“兩翼協同”的創新格局,打造“長春·杭州數字經濟”“長春·蘇州生物醫藥”“長春·武漢光電資訊”等跨區域創新合作平台,鼓勵跨國公司、國外創新研究機構在科學城設立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創新生态營造、未來産業培育、創新改革示範、品質宜居生活五大功能的科技創新高地。

加快發展壯大創新型現代化産業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的組織引領作用,推動核心技術攻關、新業态新模式培育、産業跨界融合創新,為主導産業發展注入新動能。醫藥健康産業以高新股份、國藥集團為龍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化藥、中藥、醫療器械等領域,力争5年實作500戶企業集聚、500億産值規模;航天資訊産業以長光衛星為龍頭,打造以網際網路衛星應用為重點的北方航空航天産業高地;光電資訊産業以華為科創中心、長城信創等為龍頭,打造東北領先的數字經濟中心;先進裝備制造産業以“綠色、智能”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通用裝備制造等産業,形成上下遊銜接配套的産業叢集。力争“十四五”末主導産業産值超過3000億元,建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的創新型産業體系。

長春新區:釋放創新驅動原動力 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城建設

持續探索政産學研協同創新模式。聯合吉大、光機所、華為等大學大所大企共建協同創新聯盟,“環吉大雙創生态圈”海容荟雙創小鎮基本建成,重點引進培育一批科技企業孵化群、新經濟總部基地等高能級雙創載體;聯合地理所打造黑土地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力争實作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與省科技廳共建吉林省科技創新研究院,搭建成果熟化平台和産業加速平台,建設科技成果研發轉化基地;依托省市區三級共建的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籌劃建設長春院士技術創新中心,促進科技領軍人才、高水準專家、一流工程師等“大師”和“大匠”人才集聚。

不斷強化多層次創新主體培育。全區各類孵化載體發展到144個,組建了總規模70億元的産業引導基金16支,集聚科技型企業近2000戶,新區将大力推廣“孵化器+金融”培育模式,為創新主體成長打造增值服務的系統空間,全力推進企業梯度化培育,着力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高新技術企業搶占高地”的發展局面。

乘風破浪正當時,奮楫揚帆啟新程。長春新區将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城建設,不斷提升自身發展水準,努力為全市創新發展先行探索、總結經驗、提供支撐,為實施“六城關聯”戰略作出貢獻。

長春新區新聞中心供稿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