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17到1618年的波戰争結束後,俄波簽訂《德烏利諾合約》,俄國驅逐了波蘭幹涉者,國内内政相續穩定下來,俄國“大動亂年代”(TimeofTroubles)就此結束。經曆了動亂的俄國開始休養生息,進入了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

縱觀此時的俄國地理,北部是強敵瑞典,信仰新教,在剛剛的1614年古斯塔夫親征俄國獲得了波羅的海口岸,又于1617年從《斯托爾博伐條約》中獲得了位于今天拉多加湖旁的卡累利阿。瑞典是當時的經濟,政治,軍事強國,瑞典即将于1627年進行貨币改革,并且組建征兵制度的國民陸軍,古斯塔夫軍事改革帶動了整個歐洲的軍事改革,并于1630年插手三十年戰争。
西部是波蘭-立陶宛聯邦,信仰天主教,在剛剛過去的大動亂時代中支援僞沙皇,并一度攻克莫斯科,讓俄國陷入大混亂中,在莫斯科城下之盟中又奪走了斯摩棱斯克,波蘭被稱為“天主教之矛”,在西吉蒙斯三世的野心下發動了對瑞典和俄國的戰争。波蘭以之為榮的翼騎兵在曆次戰争中大放光彩。
西南方是克裡米亞汗國,和波蘭領土中的紮波羅熱哥薩克,克裡米亞的背後是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信仰伊斯蘭教,這個強大的國家于1453征服居士坦丁堡後一直為歐洲國家眼中最強大且最可怕的國家,奧斯曼帝國染指巴爾幹,圍攻維也納,稱得上是東歐頭号列強。
南部是高加索,格魯吉亞的堡壘橫在崎岖的山脈上,将入侵者據于城下。而東方是被調侃為“西伯利亞爛地”的西伯利亞,高聳的烏拉爾山脈,廣袤的無人草原。内涵無數的寶藏,在之前的時代已經有殖民者前往東方進行擴張,建立了多個殖民點。
如果你是俄國的決策者,你會怎麼辦?
毫無疑問,向東方廣袤草原的擴張是壓力最小的,火器和文藝複興後受到改革的新式棱堡是對抗遊牧民族的良好武器,西伯利亞也并沒有像西邊國家那樣有政治能力的政權和強大軍隊。正因為向東擴張的壓力最小,是以向東擴張是俄國幾個世紀以來孜孜不倦完成的偉業。
反觀俄國在西方的擴張,遭受到了衆多阻力和挫敗。雖然最後也讓俄國擊倒了衆多列強,獲得了大量領土,但其付出是巨量的。
讓我們看看曆史上的俄國是怎麼做的
在大動亂年代過後,俄國進入了休養生息之時,在穩固的發展政治,經濟,軍事後,俄國将目标指向了老宿敵——波蘭。俄國支援紮波羅熱哥薩克反對波蘭,引發了波蘭被稱為“大洪水”的時代。著名的小說《火與劍》三部曲和同款背景遊戲《騎砍:火與劍》講述的就是這個時代的曆史,第一次北方戰争。
就像俄國的“大動亂年代一樣”,從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哥薩克大起義到1667年波俄停戰,成為了波蘭的動亂時期。這十八年的曆史讓俄國奪回了在大動亂期間丢失的領土并且獲得了左岸烏克蘭,北頓涅茨克以及東立陶宛,并獲得了基輔。紮波羅熱哥薩克為兩國共同管理。
在接下來,俄國和烏克蘭合并,引發第一次俄土戰争,戰争後雙方以第聶伯河為界。
彼得大帝上位,在一系列軍事改革後推行“西方化”,在第二次俄土戰争中獲得亞速。
彼得大帝在完成軍改後,虎視眈眈着着北方波羅的海的入海口,于是必然和列強瑞典發生沖突。接下來彼得和波蘭-薩克森國王奧古斯都,丹麥-挪威一同建立了對瑞典的包圍網。大北方戰争爆發,但瑞典國王剛剛繼位的卡爾十二非同小可,在俄國開戰前擊敗了丹麥-挪威,将其踹出戰争,随後在瓦爾納中以1:4的兵力突襲并擊潰了龐大的俄國軍隊,此戰後彼得震驚,此戰中幾乎消耗了俄國全部的兵力,以至于當時的俄國幾乎無力阻擋任何一支軍隊的入侵。卡爾十二揮師南下,直搗奧古斯都得老家薩克森。接下來又揮師東征,卡爾十二說“我要在莫斯科收拾沙皇”,卻趕上了百年不遇的寒潮,最終兵敗波爾塔瓦,俄國的暴風雪挫敗了卡爾十二的銳氣。
大北方結束後,俄國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波羅的海入海口,彼得在這裡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名為彼得堡。俄國擊敗了強敵瑞典和波蘭後,又轉身收拾老對手奧斯曼土耳其,在接下來的幾次俄土戰争針對着亞速和克裡米亞半島展開。
1723年俄國發動對波斯的戰争,奪取裡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區
在接下來的外交革命中,英國抛棄了其傳統盟友奧地利而向新興國家普魯士伸出橄榄枝,奧地利和法國,俄國建立了聯盟。在大帝出兵後,七年戰争爆發。俄軍的軍力給腓特烈二世不小的損失,并且一度占領了柏林。但是随着伊麗莎白的去世,親普派彼得三世即位。腓特烈二世将這一事件看作上帝對普魯士的拯救。
在七年戰争“普奸彼得”的調停下,俄國和普魯士議和,并對奧地利宣戰。普魯士最終獲得了七年戰争的勝利。接下來俄國在第五次俄土戰争中大勝。俄國在葉卡捷琳娜的統治下,國力達到了頂峰。俄國最終開始收拾老對手,波蘭,第一次瓜分波蘭。
此時的俄國已經成大動亂年代後羸弱不堪的國家變成東歐的一大列強。在接下來爆發的大革命-拿破侖戰争中,俄國最終确立了列強的地位,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等一系列名将也為俄國帶來了新世界的改革。拿破侖為封建的俄國制度帶來了啟蒙思潮。此時,俄國在俄土戰争中也屢次赢得勝利,勢力範圍包含了高加索到巴爾幹。
俄國在西方的擴張是一系列戰争和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的結果,在東方和中國的戰争所付出的代價和西方這些相比簡直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