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五千年的曆史發展中,創造過許多隻有中國人才能發明出來的事物和技術,不幸的是很多都沒有流傳下來。而奇怪的是,為何古人創造的許多獨門技術,外國民族卻能輕易掌握?甚至将技術改良後反而比我們更加先進,這又怪的了誰呢?

“出土的絲綢衣服”
唯獨絲綢這項生産技術即使被歐洲人和日本人通過不法手段竊取後,世界上還是公認産自于中國的絲綢是最好的!那外國人又是通過什麼管道竊取到絲綢技術的呢?要知道,這項技術早就成為了民族機密,是被皇帝禁止出入邊疆的。
最先竊取成功的是日本人!
“唐朝日本留學生”
日本對我國曆史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可以這樣說,曆史上日本對中國隻幹了兩件事:一件是派出“間諜”或者“留學生”,學習古代人的先進技術和知識,使日本變得越來越強大,而古人往往把他們當作遠方的朋友對待。另一件就是侵占我國的領土,殘害我國百姓。
“日本古人”
幾乎曆史上日本人到我國來,不是“偷”就是“搶”!是不是古人對他們太好了?絲綢技術就是這樣被他們竊取的。
“生産絲綢的工具”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日本人乘着中原戰亂,偷偷來到中原地區的農村,僞裝成外地農村逃難的百姓,向當地的四位姑娘學習缫絲,養蠶,種桑的技術。這四位姑娘單純善良,很快就把生産絲綢的有關技術全部傳授給了日本人。日本人眼見目的已經達到,便帶着暗中藏好的蠶籽和桑樹種子回到了日本國内。從此,日本人穿上了自己生産的絲綢。
“日本絲綢”
如果僅有日本前來竊取這項技術而已,那古代商人仍能從歐洲買家獲得大筆的财富!畢竟一開始,日本人是由于覺得絲綢過于昂貴,又抵擋不了絲綢的誘惑,最終采用這種手段竊取了技術。是以說,古人生産絲綢本就不指望賣給日本人能賺錢!
“歐洲絲綢買賣壁畫”
自從絲綢被商人帶到歐洲,歐洲人瘋狂的喜歡上了絲綢,一匹絲綢的價格等同于同重量的黃金,過高的價格使得歐洲皇帝不得不規定絲綢的價格。歐洲人最初以為絲綢來自隻要澆灌、就能日夜吐絲的樹木,直到兩個印度僧人的到來,這項在華夏民族保密了3000多年的技術徹底被歐洲人竊取,這離不開當時佛教盛行的因素!
“僧人”
公元545年,這兩位印度和尚受雇于歐洲的羅馬皇帝,來到我國南方生産絲綢地區,以佛教做掩護,向當地百姓學習整套的缫絲和養蠶的技術,同時也掌握了必要的工具制造方法。最後這兩位僧侶離開當時混戰的南北朝時,将蠶籽和桑樹種子藏在了空心的竹手杖和行李架,瞞過了北方搜查的古代士兵。回到歐洲後,這兩位僧侶拿到了巨額的報酬,絲綢從此不再是華夏民族的專屬“發明”!
“羅馬皇帝接見”
公元552年,歐洲的曆史文獻第一次有了關于絲綢生産的記載,這位羅馬皇帝也因打破了我國絲綢生産的壟斷地位,而被尊為西方曆史上偉大的皇帝!整個過程,歐洲人就像是坐等我國的先進技術自己送上門,而如今歐洲人卻把先進技術全面封鎖!
“絲綢與黃金”
後來的朝代向歐洲出售絲綢時,再也沒有賣出過等同黃金的價格。相應的,靠生産絲綢賺錢的農村百姓也受到了影響,技術的洩露使得絲綢的利潤大幅下降,歐洲人有了讨價還價的基礎。不可否認的是,絲綢仍作為古代貴重貨物,買賣的價格也不是一般的農村百姓能承受的,雖然自己家裡人能生産絲綢,但卻更希望賣出去換取錢财。
“紡絲工藝”
假如絲綢技術一直隻有我國古人掌握,沒被外國竊取,那像這類以養蠶種桑為生的農村家庭,生産出的絲綢就可以多賣出些錢,經過多年的經營後,家中也會有一定的積蓄。等到百年後,勤勞一生的父母将也可能有些金銀作為遺産留給後代子孫!
“絲綢制品”
百姓富足,技術保密措施嚴格,朝代的國力才能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