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作者:先生太白

最近幾年,曾多次在抖音上刷到這樣的視訊剪輯:當初多讨厭,現在就有多喜歡趙高的,小川要不是胡歌飾演的,估計要被爆破了。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看到這種斷言,我真的都快氣笑了,真真正正的誤人子弟,教壞小孩。

因為趙高受到了折磨,小川走得一帆風順,是以就要同情弱者,鄙夷強者?如果是這樣的是非觀,奉勸剪輯的人不要再執迷不悟,贻笑大方了。

趙高值得心疼嗎?值得也不值得,他前期确實受到了很多本不應該承受的苦難,這是值得别人同情的,可在他能勉強掌握自己的命運後,其行為已經從“現代“的趙高變成了”曆史“上的那個人,試問這種行為還值得同情嗎?

至于“鄙夷“小川,這更是無稽之談。誠然,他看似一帆風順,而且有幾次破壞趙高報複别人的行為,可他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從來沒有害過别人,更沒有自己标榜一套,做另外一套,君子坦坦蕩蕩,放到現代社會來說就是一個公平、正義、有責任心、有善心的好人,他何錯之有?

穿越:無心之舉,沒有對錯之分

在穿越之前,小川與“現代趙高“高要的妹妹是男女朋友,因為小川貪玩,像個孩子一般,而高岚則像個婚後的妻子一般想把小川牢牢控制在手中,在他手機上安裝了定位儀,在一次追鬧中,與高要同時被盒子傳送回了秦朝。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小川與高要的妹妹也就是處男女朋友關系,其本性又愛好探險,他并沒有對不起高岚,在愛情面前,能夠接受彼此的優缺點後走進婚姻的殿堂,如不能,那就分手。

是以,高要追打小川遇上劫匪乃至打開盒子穿越到秦朝,談不上誰對誰錯,最多也就是一場鬧劇。

兩人重逢,高要遇到感染瘟疫的小川,後被劉邦賣了

穿越之後,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小川有文化知道曆史走向,高要沒文化,因為這個吃了不少的苦頭(讀書是公平的,偷得懶都會還回來)後才遇到小川,這時高要雖然受苦,但還沒被閹割,是以心理還算正常,照顧小川,并給他找了大夫,治好了小川的病。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這時,遭遇了腹黑的劉邦,兩個現代人都以為這是遊戲人間,結果更沒存在感的高要就被賣了,被抓去充數。

轉折點:高要被閹進宮

直到這時候,小川還不知道高要為什麼失蹤了,是太天真了一點,繼續自己的朝聖遊戲人間的旅程。可也像前面所說的,沒文化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别人逼迫的,是以在選擇當兵還是進宮當太監的兩條路上,是高要自己的選擇,這裡也沒有強迫。直到他吃了幾天蛋黃後,别人拿刀到眼前時,才意識過來,已經無力回天了。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這個階段的他是值得可憐的,可憐他沒有文化,走到這一步,在宮裡被太監欺負,沒人能幫他,嘗盡了苦頭;也是在這時候,因為無指望,除了和他有同樣經曆的小川還在他心裡留下一席之地,産生了報複的想法,心理逐漸開始變态。

除了不能選擇的餘地,這其實都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再次重逢:初次聽聞趙高,到自己變成了趙高

第二次重逢時,高要已在宮裡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曾經欺負他的人,除劉邦外,基本已被他收拾了個遍。

兩人重逢,聽聞小川說道趙高這個人的“傳奇經曆“,意圖找到這個趙高,不料就聽到了秦始皇賜名”趙高“,這時他除了稍微念點舊情外,俨然就是曆史上那個趙高了。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殺害忠良,逼迫扶蘇,指鹿為馬,與李斯密謀,殺扶蘇改聖旨立胡亥,再到後來與呂雉分開小川與玉漱,包括往後的兩千年曆程中,隻是不斷地用趙高的手段活下去。

他有哪點值得同情的?就因為他在發現小川的滑輪沒舉報?還是沒直接對小川痛下殺手?就這樣,後來也是直接舉報小川和玉漱之間用來聯系的手機。或者說他同情那個宮女小月,後來成為虞姬的那位,他之後的安排,隻是想滿足自己的願望,是作為“人“的基本欲求而已,這點善念已經不值得别人的同情。

至于鄙夷小川的說法,則是純屬嫉妒

小川這條線雖然從頭到尾都存在,可脈絡也非常簡單。穿越—法場結識項羽—初遇劉邦—認識素素,然後死别—扶蘇門客—成為蒙毅,與玉漱,愛情糾葛。中間還穿插了小月,後為虞姬,目睹了項羽自刎烏江。

從開始的遊戲心态,到為了小國放棄愛情,為了奴隸與蒙家軍放棄自由。從善良到責任到大義,哪一點做的有問題,他比高要唯一的優勢,就在于了解大勢,以及大事的基本發生時間。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神話》“心疼”趙高,而“鄙夷”小川?這是斷章取義,教壞小孩

說到底,高要在現代就是一個順點東西的慣犯,是一個小民心态,到了一個自己素不相識的地方,肯定是惦念着唯一認識的人;而小川在現代就是一個考古家庭的成員,冒險與獵奇心理,讓他四處遊走,見證曆史,他不思念高要也是正常的邏輯。

剪輯的視訊,隻看表面,看到弱勢群體不究其根本,就想為他說兩句話,博取别人的同情心;而看到影視中的人物,太盡善盡美,就去醜化。這種觀點無疑是太偏激,斷章取義了,錯誤的引導,隻會誤人子弟。

演員張世演繹的“高要”“趙高”,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可我喜歡的是他的演技,那入目三分的表演,而不是他所表演的那個人,那種價值觀。

誠然,生活中沒有盡善盡美的人,在影視中看到較為真實的人,是比較容易靠近我們的心理,我們可以喜歡自己的角色,但是不能把一種觀念/理念加在其中,那時宣傳的就不是角色,而是一種道德觀了。

希望在發表作品,吸引流量的同時,應該保持基本的是非觀念,免得引導青少年誤入歧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