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進階将領,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平津戰役初期,傅作義是準備和我軍決戰的,當時他手中還有42個師50多萬人,其中他的嫡系部隊有17個師,剩下的25個師是老蔣的中央軍。然而随着戰役的進行,傅作義賴以起家的第35軍、第104軍和第105軍先後被我軍殲滅,撤往綏遠的退路也被切斷。此時的傅作義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在老師劉厚同和大女兒傅冬菊的勸說下,他決定和平起義。鮮為人知的是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國軍進階将領,那麼他們都是誰呢?傅作義為何要放他們走呢?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進階将領,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當時北平城内老蔣嫡系的兵力比傅作義的兵力高出好幾倍,如果貿然宣布起義的話,不僅成功的可能性極低,就連他自身的安全都可能是個問題。為了消除這個隐患,傅作義以召開軍事會議的名義将老蔣的嫡系将領控制了起來,并隔絕了他們與自己部隊的聯系。随後傅作義宣布了和平起義的決定。為了減小起義的阻力,傅作義放走了7個堅決不同意起義的國軍進階将領,用飛機将他們送回了南京。那麼這7個人都是誰呢?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進階将領,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他們分别是第16軍軍長袁樸、第4兵團司令官李文、第9兵團司令官石覺和時任“華北剿總副司令”的上官雲相、吳奇偉、宋肯堂和劉多荃。其中袁樸、李文和石覺都是統兵将領,當時手中都有軍隊;上官雲相、吳奇偉、宋肯堂和劉多荃四人雖然沒有自己的直屬部隊,但在國軍中都有一定的影響力。當時這7個人都堅決反對和平起義,為了減小起義的阻力,傅作義最終用飛機将他們送回了南京。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進階将領,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這7個人中,袁樸、李文、石覺、上官雲相和宋肯堂5人後來都去了台灣,吳奇偉則在廣東東江地區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等職;劉多荃後來在香港聯名通電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擔任過政務院參事和遼甯省交通廳廳長等職。去台灣的5個人中我們重點說一下上官雲相,上官雲相是山東濟南人,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顧祝同、葉挺是同期同學。早期曾追随孫傳芳,孫傳芳兵敗後投靠了老蔣。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進階将領,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上官雲相知道自己不是老蔣的嫡系,是以投靠老蔣後格外賣力,在蔣桂戰争、蔣唐戰争和中原大戰中都有不俗的表現,逐漸赢得了老蔣的信任,官職不斷提升。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上官雲相先後擔任了第三戰區江防軍第11軍團軍團長、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總參議和第32集團軍總司令等職。1941年年初,上官雲相在老蔣和顧祝同的授意下,指揮八個師的國民黨軍對奉命北撤的新四軍突然開火,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數千名新四軍将士在這次事變中壯烈犧牲。

北平起義時,傅作義放走了7個進階将領,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事後老蔣對上官雲相進行了特别嘉獎, 上官雲相洋洋自得,在慶功宴上得意地說:“這次消滅新四軍,作戰非常順利,似有天助,正在作戰時,連下幾天大雨,新四軍被困在山谷,進退不得。”無恥嘴臉暴露無遺。整個抗日戰争期間,上官雲相和日本人幾乎沒有打過仗,卻對自己的同胞下了死手。做出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他不僅毫無愧疚之情,反而到處吹噓自己的“戰功”,可見其無恥到了什麼程度。傅作義和平起義時,上官雲相自知自己對新四軍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是以拼命反對,最終傅作義把他送回了南京。後來上官雲相跑到了台灣,遭到老蔣棄用,随即出家當了和尚,自号“古穆”,不知他此舉是否是對自己當年所犯罪行的一種忏悔?1969年上官雲相在台北病死,終年74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