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茶,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紅茶是因為其泡出來的茶湯顔色為深紅色,是以得名。但是,由于國人絕大多數還是習慣飲用綠茶,是以,人們對紅茶的品種、起源、傳播曆史以及飲用習慣的形成,了解的并不多。下面分别闡述:

01、紅茶品種。紅茶的品種是按照生産方式和産出品來區分的。盡管目前市場上分類标準不太一緻,但是,公認的品種隻有這麼三種:
一是小種紅茶。小種紅茶是最古老的紅茶,同時也是其它紅茶的鼻祖。其他紅茶都是從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依據原料産地和熏煙加工方法不同,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兩種産品。它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均原産于福建的武夷山地區。
二是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條形茶,在制作中基本不破壞芽葉的完整性,經揉撚後形成條狀。工夫紅茶生産地域很廣,産品多,一般以地名命名其産品,祁門紅茶是國内最有名的工夫紅茶,屬于全球四大名茶之一,它和斯裡蘭卡的烏巴茶,印度的阿薩姆紅茶,印度的大吉嶺紅茶齊名。
三是紅碎茶。紅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細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産地分布較廣,主要供出口。近年來,随着茶葉加工工藝的進步,紅碎茶中出現了一種速溶紅茶,它用純天然茶葉原料,通過現代生物萃取技術,将茶葉中的精華成分萃取濃縮,再經幹燥噴霧而成的顆粒狀固體,能迅速溶解于水中的固體飲品。
02、紅茶的傳播。紅茶的傳播起源于17世紀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從那個時候起,歐洲開始從中國進口紅茶,這才有了真正的紅茶。根據曆史記載,歐洲開始進口紅茶的确切時間是在1610年,最早由荷蘭人把紅茶帶回歐洲,是以,歐洲飲用紅茶的曆史應該是荷蘭開始的。
03、歐洲飲茶文化。真正對飲用紅茶形成影響的,是英國上流社會。17世紀時,英國上流社會的早餐都很豐盛,午餐較為簡便,而社交晚餐則一直到晚上八時左右才開始,人們便習慣在下午四時左右吃些點心、喝杯茶。其中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名叫安娜瑪麗亞,每天下午她都會差遣女仆為她準備一壺紅茶和點心,她覺得這種感覺真好,便邀請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在英國上流社會流行起來。
還有另一種說法更有趣。說的是,當時的英國物資還是比較匮乏,即便是上流社會,午餐都吃不飽,為了抵消饑餓感,上流社會的人便隻能喝點紅茶、吃點茶點果腹,同時也用來打發時光。一來二去,人們以為這是時尚,并且當成時尚而流傳開來。
紅茶的飲用史比較有趣。中國生産紅茶,但是自己飲用的卻是綠茶,而不是紅茶;歐洲人不生産紅茶,卻有着幾百年飲用曆史,紅茶也就成為典型的牆内開花牆外香。不過,随着國内消費多元化,如今飲用紅茶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