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不太油膩的中年好好文藝男的愛情神話

一場源于愛情的愛情神話,或者說是一場不太油膩的中年好好文藝男的愛情神話。

因為神話是以和兩位成熟女士的一夜都是留有遺憾的宿醒。你不能指望這個歲數的肥男有如此魅力來赢得如狼如虎年齡的青睐,愛情是愛情,生活是生活,欲望必須年輕勇猛的動力才能滿足,更何況李小姐吃的是西餐、格羅瑞亞是鮮肉控,而自己的前妻出軌了北方漢,意大利國籍中東臉蛋在義烏有家族生意的小老外房客則泡的一看就是熟女的美少婦,至于老烏也在最好的年華邂逅了索菲亞羅蘭。這說明了什麼,就像老烏一輩子回憶在費裡尼導演索菲亞羅蘭主演的愛情神話的夢裡,直到自己悲傷而逝,而上海版的《愛情神話》也不過是文藝肥宅的愛情幻想,被點破在兩女給老白辦畫展的那幕戲裡(這裡絕對精彩,有費裡尼的味道也有頑主裡模特演出那段的感覺)

好看,有趣的這部電影,出自一位住在武康大樓對面滬漂六年的河北姑娘之手,她說看到她的上海朋友們每次和她一起玩時總要照顧她說國語而放棄說上海話,是以她就想寫一部上海的劇本,而看的時候我恰恰覺得可能是外地人的關系,又處在文藝圈和居住在上之角的關系,是以故事的發生,人物的出身,人物的對話都更傾斜小資産階級下的中産品味,也确實定化了某些上海人或者是外地人對上海的認知,比如李小姐嫁英國人,格羅瑞亞嫁台巴子,老白精通買菜做飯和小體貼,這是一個城市裡有過的記憶,而這些記憶也像老白兒子的夾生上海話,淪落成李小姐的上之角漂亮老房子的破爛二樓一樣,慢慢的被很多人封存在回憶裡。

因為小資,主人公們沒有太為錢操過心,連馬路邊的小皮匠也會侃侃而談每個女人一生必須要擁有一雙jimmy choo(此處要@張老師,您已經有了好幾雙了,嘿嘿)也要有自己的咖啡time,做為國小美術老師出身的老白總有房屋自由,這房産好歹也有幾千萬,人到50左右教教怨男怨女們畫個畫,抽空和狐朋狗友喝喝咖啡吃吃老酒,寂寞時候了當然要去戀愛下,藝術圈子再累日子還是過的精彩的,當然這個圈子我沒有接觸過,這隻是自己的猜想,就像上之角的朋友是體會不到通河新村這裡的粗糙市井,同樣的市井,也人為的分了三六九等,這誰說不是生活呢。

正好前幾天看完了《海上花》,對裡面的戲眼洪老爺印象極深,而《愛情神話》裡的戲眼則是老烏,不是老克勒的精緻歐系上海男,畢竟法國留過學,在懵懂中和費裡尼愛情神話的女主角索菲亞羅蘭有過一段朦胧的感情,他的角色讓我想起了《托斯卡尼豔陽下》裡的那位在噴泉裡呢喃自己是費裡尼女人的金發女士,人的一生總有一段忘不了的感情,即使你如何浪蕩花叢,心裡的純真不會忘記,或許成了殺死自己的最後的那把刀子。老烏生命力隻有兩個人,除了索菲亞就是老白,兩人可以互相爆變一頓,但是遲早還會和好如初,男人的友情不同女人的暧昧,有老烏的老白活着比擁有任何一個女士都值。

海上花裡有很多吃酒席的戲,愛情神話也是,當然酒席談不上的,是老白的精緻私房菜,本想熨貼李小姐的胃,卻都成了三個女人來互相撬牆角的喜劇,我不由得感慨,不會做飯的油膩男不是個好畫家,想要泡熟,必須得會做飯,同志們啊,這是妥妥的教你們如何上壘的關鍵啊,當然會耐心帶人家的娃也是加分項,在飯局中在吃中,才能讓人感覺人物的深淺,酒品即人品,吃的有意思才是看出是否可以進一步。

看起來這是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的小故事,而卻在上海,用一口上海話道出了娓娓細膩,曾經我們是多愛上海話,可是這座城市卻不得不被迫忘記了自己的語言。海上花年代,吳語地區的的國語是蘇州話,股瘋年代,吳語地區的國語是上海話,如今愛情神話的年代,吳語地區的國語……那就是國語了。一個方言的沒落總是一個遺憾,更何況上海這種強勢地位的城市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弱化了本土方言,是以,愛情神話不僅是中年男人的困惑,也是這座城市的困惑,一切的結局就像片尾追思老烏大家一起看盜版費裡尼的愛情神話一樣,因為看不懂人們昏昏欲睡,我想語言的環境也是這樣吧。

上海,老卵伐?

測呢,老卵則卵!

滾,阿缺西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