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割韭菜的風險越來越大,2B業務将成區塊鍊創業新機會在2C端,割韭菜隻會愈演愈烈,風險也越來越大适合創業的To B類區塊鍊業務,慢熱但商業價值更大尾聲:

割韭菜的風險越來越大,2B業務将成區塊鍊創業新機會在2C端,割韭菜隻會愈演愈烈,風險也越來越大适合創業的To B類區塊鍊業務,慢熱但商業價值更大尾聲:

關于區塊鍊及炒币是否該大舉介入的辯論在創投圈激勵展開,正方笃定區塊鍊技術的革新意義,是新圈子中的“老人”,他們帶着對沒有進場的人思維out的優越感,除陳偉星外,還有行動派薛蠻子、徐小平、蔡文勝;反方痛斥币圈割韭菜的太多、韭菜不夠用了,持謹慎觀望的傳統VC不僅有朱嘯虎、還有邵亦波、張穎、楊守彬等。為了顯示對區塊鍊的了解,擺在吃瓜群衆面前的似乎沒有辦法折中站隊了。

與去年性感的AI一樣,晦澀難懂的區塊鍊有着讓人鑽研和秀智商的欲望;不明覺厲的高深技術,透着理想主義的革命氣質,而差別是,有人在炒币中狠狠地發了筆财,傳統實業來錢慢、生意難做,現在輪到區塊鍊打雞血了,還不趕緊上車。

一些悶聲發财的圈内人士并不希望這樣的局面打開,一旦新事物推向全民關注的關口,意味着大批散戶進場,“政治追求多數人的民主,經濟則追求少數人緻富”,當區塊鍊碾壓其他熱點事件,也是其機會紅利消停、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

割韭菜的風險越來越大,2B業務将成區塊鍊創業新機會在2C端,割韭菜隻會愈演愈烈,風險也越來越大适合創業的To B類區塊鍊業務,慢熱但商業價值更大尾聲:

左圖為微信指數、右圖為百度指數,區塊鍊熱度三個月來蓋過人工智能

區塊鍊還能火多久?與屢屢被上司人提及并寫入國家發展戰略的“人工智能”相比,政策法規始終是一柄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之中,而在監管處于介入前的野蠻生長空窗期可能随時中止。這場區塊鍊狂歡盛宴中,如果指責批判帶來不了任何新的機會,還不如換個角度從to C端、to B端來看,有沒有介入的可能性。

在2C端,割韭菜隻會愈演愈烈,風險也越來越大

雖說從2008年“創世塊”問世到今年正好十年,與其他移動網際網路風口不一樣的是,區塊鍊是在行業知識尚需要啟蒙的情況下“早熟”的,市面上面向小白的傻瓜式應用基本為零。

去年能調動激情的是囤比特币,坐等升值,如今比特币價值在1萬美金左右的高價位,“挖礦”的成本也越來越高,盡管比特币由于隻有2100萬個,還有升值的空間,已注定是有錢人的遊戲。

去年9月4日針對ICO的政策出台之後,外界以為ICO要涼了,沒有想到一部分轉戰境外交易所,一部分改頭換面包裝成為區塊鍊項目大行其道,而一些“僞區塊鍊項目”面向C端的應用就是“發币”。而在春節期間火爆的各種區塊鍊教育訓練,讓“韭菜”産生了“和尚摸得,我怎麼就摸不得”般的醒悟,市面上的“空氣币”有增無減。根據Tokendata的資料統計,去年進行的ICO項目中有46%的項目融資失敗或跑路。

在區塊鍊火之前99.9%的微信群基本沒有很好的活躍度,而區塊鍊拯救了雞肋般的微信群。目前運作最為成功“3點鐘”主社群聚集了大批名人、大咖,以對區塊鍊讨論的深度和廣度而知名,不過,“3點鐘”也面臨着是否向商業化、收費營運方式轉變的尴尬局面。

據阿星了解,3點鐘社群的IP之是以全網引爆,是由微商操盤團隊運作起來,進而把微商在朋友圈中曬賬戶餘額、曬豪車豪宅等“打法”全面接收。“3點鐘無眠區塊鍊”微信初始群群主玉紅在2月21日發表聲明,市面上有不少冠以3點鐘微信群已經嚴重背離了初衷;并稱任何收費行為與初始群無任何關聯。

割韭菜的風險越來越大,2B業務将成區塊鍊創業新機會在2C端,割韭菜隻會愈演愈烈,風險也越來越大适合創業的To B類區塊鍊業務,慢熱但商業價值更大尾聲:

3點鐘社群的聲明

在收費區塊鍊社群之中,讨論主題是如何炒币、代投和ICO;聲明的出現意味着3點鐘社群裂變進入“失控”狀況,主群隻能提前劃清界限以防範未然的風險。據了解,3點鐘社群試圖擺脫微商團隊選擇由傳媒公司在各北上廣等地做線下活動,以相對穩妥方式來做IP。筆者在朋友圈中已經能夠看到各種收費區塊鍊社群興起,看來這些3點鐘社群很難刹車了。

适合創業的To B類區塊鍊業務,慢熱但商業價值更大

上述To C端區塊鍊業務如發代币衆籌、搞收費社群不太适合臉皮薄、怕挨罵的人參與,鳴教授也說大約相當于網際網路的1990年,要等到基礎設施完善、應用百花齊放還需要幾年的磨砺,正如在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之前,主要是賣硬體、軟體以及技術開發商盈利一樣。

區塊鍊有着從資訊網際網路向價值網際網路過渡、超越短期功利的社會意義,而價值資産多元化、證券化的确能解決網際網路世界存在的痛點,比如文字、音樂、影視等内容版權收費問題,企業融資通道狹窄等問題等,而這需要在泡沫之中真正有“企業家”創業精神的參與。

當所有人都去淘金時,針對淘金人賣水業務會先繁榮起來。除挖礦、炒币、社群以外,目前區塊鍊風口中暴富礦機業務和交易所業務均屬于B端業務,比特大陸2017年營業利潤超30億美元;币安(Binance)交易所創始人趙長鵬在一年之内成為華人數字币首富,這意味着這些業務也進入到壟斷化,後進者很難做到比他們更好。

割韭菜的風險越來越大,2B業務将成區塊鍊創業新機會在2C端,割韭菜隻會愈演愈烈,風險也越來越大适合創業的To B類區塊鍊業務,慢熱但商業價值更大尾聲:

左圖為礦機公司比特大陸報道,右圖為币安交易所報道

剛剛過完年着急找點事做、以及投資偏好相當謹慎的朋友,不煩關注區塊鍊創業的企業服務端,或許能夠有一些新的眉目。以下是阿星的一些行業觀察,并不全面和系統。

1.區塊鍊白皮書撰寫、内容營運人才奇缺

就我個人了解,to B業務要麼是賺項目的錢,要麼是賺老闆的錢,企業的文案、新媒體營運、市場等成本類崗位就屬于後者。

目前區塊鍊撰稿水準普遍不盡人意,上司要上線産品,發現底下的人懂的不會寫,能寫的不懂,隻能老闆親自上陣、有的高薪請人捉刀完成;根據拉勾和boss直聘的招聘資訊顯示,區塊鍊編輯和記者崗位的年薪待遇已經漲到20萬左右,但還是找不到滿意的人,是以阿星建議剛畢業大學生尤其是文科生還是要多關注區塊鍊,硬着頭皮看,争取對行業有所了解。

2.區塊鍊細分媒體及自媒體,瓜分意見和注意力市場

判斷一個行業火不火有一個重要标志是有沒有相應細分垂直媒體出現。區塊鍊及Token項目需要有媒體、名人的背書以聚集起忠誠度高的種子使用者,國内的區塊鍊項目基本在摸着石頭過河狀态,對于媒體及社群高度依賴。

國内最早做區塊鍊和比特币社群的媒體是巴比特社群,目前比較知名的區塊鍊媒體有钛媒體旗下的鍊得得、金色财經等,此外還有一些垂直的區塊鍊自媒體,以及具備原創能力的KOL在做付費社群(主要以知識星球為主)、項目推介上有着不可小觑的變現能力。

據阿星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區塊鍊自媒體聯盟已經出現。

3.專注于區塊鍊投資的天使、VC及母基金

區塊鍊項目火爆的根本原因在于網際網路公司融資管道和生存空間日益狹窄,可發行加密數字貨币的區塊鍊項目成為救命稻草,而如何發币、如何做項目估值、如何做融資都離不開專業投資人及機構的指導,對于投資機構來說,行業有适當的“泡沫”才有更多熱錢湧入、資金的流動性及退出的效率也會大大遞增,據了解2017年年投資加密貨币對沖基金回報率竟高達1477.85%。

早期天使投資人主要是項目預判和鑒别能力,目前市面上魚目混珠,投中是小概念事件,更适合真正懂行的專家參與,而目前市面上的VC機構大多是以TMT為主,很少有專注于區塊鍊項目的垂直基金出現;而垂直VC在盡調及決策上命中率無疑更準,并且也能給區塊鍊創業者更好的投後管理和服務,實際上類似于區塊鍊項目的孵化工場,隻要能夠最終跑出的一兩個項目就能打回損失,掌握王牌。而在春節之後,一些專注于孵化區塊鍊基金的母基金(FOF)也開始出現。

現在的投資機構也更傾向投To B類項目,燒錢少、盈利模式更清晰、技術含量較高,以現在估值最高的以太坊為例,就是為開發者提供應用開發平台的底層公有鍊項目,具有很強to B屬性。

以上3類to B類模式隻是提供一些看待區塊鍊機會上的啟示,相信絕不限于此,主要是還是為區塊鍊創業者、愛好者、開發者們提供一些資訊、資源、資本上的輔助,能否最大實作盈利依然取決于對區塊鍊行業規模的把握和既有實力。

尾聲:

目前區塊鍊的熱度還停留在表層,由于缺乏落地到一些垂直行業的抓手,相應的并行交易量、使用者資料安全及賬戶隐私、應用者開發接口及作業系統等技術瓶頸還有待克服,導緻了區塊鍊的創業機會實際上相當狹窄,在C端模式法律風險成本高、并呈現出紅海狀态下,目前主要的突破機會還是在看得見、摸得着的to B端服務和産品落地上。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26

本文作者:靠譜的阿星

本文來源:

钛媒體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