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比特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連總量都可以改比特币的利益錯配比特币理論上被修改的可能性比特币分叉:狗血大戲未來的樣子

【觀點】比特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連總量都可以改比特币的利益錯配比特币理論上被修改的可能性比特币分叉:狗血大戲未來的樣子

關于區塊鍊去中心化的說法,都是兩個核心邏輯的延伸、假設甚至誤解。比如,最近陳偉星大戰朱嘯虎,宣稱去中心化将重構生産要素的關系、解放生産力。雖然這個觀點的格局足夠大,大到可以和《資本論》裡面的觀點放在同一層面讨論,但是這隻是一個假說,有待論證。而我們在此之前,應該好好的了解區塊鍊去中心化的實際構成。

以比特币為例,去中心化的原理有兩個:

第一,作為一個區塊鍊産品,因為其清算能力是分布在比特币網絡的若幹電腦上,而不是依賴于某個中心化伺服器,是以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

第二,根據比特币的設計,清算能力分布在若幹電腦上的同時,關于比特币程式的重大修改,是要進行投票的。這樣,理論上比特币的決策是民主的,是以在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去中心化的。

第一個去中心化概念很好了解,也很實用,可以說是對分布式網絡的最佳社會或者金融應用了。但這不是全球區塊鍊熱潮的焦點,這個我們不展開了,請閱讀前文《我了解的比特币原理》。第二個去中心化,民主決策實作自治,理想豐滿;現實就是後來的分叉,非常狗血。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自治機制

比特币網絡需要網絡中的電腦上加載比特币用戶端程式。負責維護比特币用戶端程式開發組叫做Bitcoin Core,簡稱Core。對于每次版本更新,比如,出bug了,Core提出修改方案,然後通過程式向所有節點發起投票邀請。作為一個節點,我可以投票,大多數票通過後修改方案生效。是以比特币程式的修改要滿足大多數節點的需求。

大緻的流程是這樣的:

【觀點】比特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連總量都可以改比特币的利益錯配比特币理論上被修改的可能性比特币分叉:狗血大戲未來的樣子

理論上,這很科學。但是,投票不是一個比特币一票,而是一個CPU一票。這意味着什麼呢?

比特币的利益錯配

有個很常見的誤解,這就是“比特币網絡由全體比特币使用者共同控制”。這個是錯誤的。

上面說了,比特币的投票機制是以節點為機關的。這意味着,比特币的維護者代表了全體節點的利益。你可能覺得,這有什麼差別?

這裡面有一個概念混淆:不是每個比特币持有者都擁有一個節點。你我下載下傳了一個第三方錢包,比如blockchain.info或者coinbase的錢包購買了比特币,我們隻能算是使用者。如果你是通過中心化交易所購買的比特币,你的比特币在比特币在網絡上就看不到。

此外,每個人持有比特币的多寡也沒有關系,因為一個節點算一票。

那麼節點都是什麼樣的人持有呢?從比特币的設計原理上來說,除了Core,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是挖礦獲得獎勵、打包交易獲得交易費用的礦工。礦工為比特币網絡貢獻了自己的電腦算力資源,獲得比特币收益。那麼比特币用戶端程式好不好用,和礦工密切相關,是以Core在修改程式的時候,要進行投票。如果程式寫的不好,礦工不幹了,比特币網絡就不存在了。

硬要套個傳統的概念的話,礦工群體是比特币網絡的主要股東;Core更像是董事會或者管理層。

是以,簡言之,如果你隻是持有比特币而沒有一個節點,比特币網絡并不代表你的利益,你隻是一個使用者。

你會說,這有什麼問題嗎?

有,這關心到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含金量。

比特币理論上被修改的可能性

我們通常認為,比特币的所有權是去中心化的,即我的比特币權屬,永遠不會被篡改。

不像我在支付寶的餘額,馬爸爸要是喜歡,理論上他可以拿走;如果這麼說大家覺得我在開玩笑的話,我修改一下表述:不像我在支付寶的餘額,馬爸爸要是喜歡,每年我取出超過20萬的時候,他要收超過部分的0.1%。那這個馬爸爸真的喜歡。

那比特币權屬是否無法篡改呢?說法略微有一點道理,但是也不絕對正确。

理論上,Core在征得礦工同意的前提下,也是可以修改比特币程式的任何部分的。假設Core和礦工們約定要從其他比特币持有者那邊征收0.1%的費用,來補貼礦工。Core可以提議把區塊獎勵提高0.1%;然後如果礦工們都同意了,這個修改就被通過,那麼礦工的收益就增加了0.1%。

這等于向現有的比特币持有者征稅。因為這麼做,比特币的總量就增加了0.1%,等于超發了0.1%的貨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貨币超發,等同于把财富再配置設定給獲得增量貨币的群體,等同于向其他群體收費或者征稅。

被征稅的比特币持有者沒有辦法,因為沒有投票權;隻能用腳投票,抛售比特币,或者忍受這個費用。

是以,比特币在技術上是支援超發的;本來就是一個用戶端程式,沒有什麼是不能改變的。這和法币的邏輯是一樣,是不是金本位,可以商量的。

但現實中是怎麼樣的呢?

比特币分叉:狗血大戲

現實要複雜很多。

熟悉比特币的朋友知道比特币有很多分叉,糖果,你有一個比特币,有人莫名其妙突然有一天送你另一個币,沒有任何成本,而且還有一定價值。我的天啊,比特币太神奇,不但沒有超發,還有分紅。

分叉,來自于神仙打架。比特币有兩個核心群體,除了維護程式的Core,還有礦工。因為比特币網絡是分布式網絡,理論上礦工是分在在全球各地的個人。但是,随着挖礦的難度的增加,不是每個人都能穩定的挖到,挖礦的結果跟買彩票一樣,是以很多礦工抱團,約定一起挖,有福共享,挖出來的大家均分。這就形成了礦池。礦池越來越大,大的礦池,頭部的幾家聯合起來,占了超過50%的算力。下面這張圖(

http://www.qukuai.com/pools)

統計了2月25日前一個月的算力分布。

【觀點】比特币并非完全去中心化,連總量都可以改比特币的利益錯配比特币理論上被修改的可能性比特币分叉:狗血大戲未來的樣子

過去幾年,比特币因為運算量激增,原來的區塊容量太小,1M,不夠用了。是以Core就計劃更新區塊。這是對程式的一次重要修改,是以要有大家的支援。幾個大礦池及背後的股東(DCG的Barry Silbert、比特币大陸)和Core在具體方案上發生了分歧。

礦池建議直接增加區塊容量,1M不夠來2M,或者直接到8M,解決根本問題。這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但是不是Core在過去幾年測試的方案,不一定穩定。這個對礦池的好處是,區塊容量更新意味着對電腦算力的要求幾何倍數增加,是以隻有專業的礦工才願意購置這類電腦。這樣,比特币的投票權将更集中在礦工集團手裡。

Core表示反對,建議了用SegWit+閃電網絡的方式,技術上等于馬路邊上修個公共汽車道,是個緩兵之計,并且過去幾年已經投入測試。但是,Core也不是純粹的了“為了部落”,Core的幾個核心成員,都在一家叫Blockstream的公司任職,這家公司擁有閃電網絡的專利。Wait,比特币不是去中心化的嗎?Well,閃電網絡不是的。

是以比特币網絡的“主要股東”和“董事會”就怎麼擴容進行了協商。2016年在香港協商了一次,有了一個妥協的計劃,結果開完會Core的成員不認同Core參會代表的妥協版本,拒絕開發,這個計劃直接流産;2017年,幾個礦池自己在紐約開了個會,推出了另一個版本SegWit2X;Core根本不認這個版本,為了狙擊,推出了版本UASF;礦池為了反狙擊,推出了UAHF。

這些版本你來我往,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其中最成功的是UAHF,這個的Token叫做Bitcoin Cash。

普通的比特币持有者并不熟悉香港共識、紐約共識,大家拿到了價值不菲的Bitcoin Cash,都很開心。

但是,通過擴容方案之争,我們看到:比特币網絡沒有什麼是不可修改的,要是不能改,就造一個新的;去中心化并沒有把決定權給到所有的使用者,而是節點,而有實力的參與者無一不在推動修改規則以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為比特币存在Core、礦池兩大利益集團,是以尚能互相制衡。

未來的樣子

比特币作為第一代區塊鍊産品有其不完美之處,也不代表所有的區塊鍊産品。以太坊等都是吸取了比特币經驗的作品。

但是更多是讓我們擔心的區塊鍊産品,雖然總量恒定、開源、不可篡改,但是本質上開發組和主要的股東、礦工都是一個團體,甚至都沒有實質性的投票機制。更有甚者大多數Token都掌握在創始團隊手中。

如何在任何一個區塊鍊産品中實作社群自治,維護所有使用者的利益,實作真正的去中心化,不但是個技術難題,恐怕也是政治難題。100%的民主決策流程是低效的,一個組織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讓所有成員投票,這等同于一個國家天天公投。但是一旦有人被代表,就有利益,就有紛争。這是人類從來都沒有解決的問題,但願區塊鍊産品作為小規模的社會實踐沙盤,能有一些曙光。

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26

本文作者:teenager

本文來源:[钛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