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可能會如何改變音樂行業?

區塊鍊可能會如何改變音樂行業?

年初的時候,高曉松在清華作了題為《5G與區塊鍊對未來文娛産業的影響》的主題演講,後來在優酷《曉說》以跨年特别版播出。

其提到了區塊鍊對于弱價值的确認:

弱價值,隻能以非常粗淺的方式,比如說CPM方式,叫 1000

個點選就是叫一個CPM賣多少錢這就是非常粗顆粒的方式去做。但是區塊鍊可以做到,衡量非常弱的價值,比如說同樣發一微網誌去推廣一首歌,不同人發微網誌的能量是不一樣的,你有

39 個粉絲他有 42 個,他有 51 個,那人覺得我做的貢獻比你多,這個過去就沒辦法弄了。但是區塊鍊可以做到把非常弱的價值衡量出來。

而目前音樂行業面臨很多困境:

01 頭部音樂人和尾部音樂人收入差距巨大

頭部音樂人都會和唱片公司合作,根據實力和影響力的大小,會協商不同的分成比例。

而且頭部音樂人都會有自己的團隊運作,包括,經理,公關團隊,經紀人,領隊等等。

這就導緻了一個現象,對于頭部音樂人來說,會有自己大批量的粉絲,即使歌曲品質不好,也會有粉絲買單。而大火的歌曲,往往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對于大部分的尾部音樂人來說,則往往面臨各種困境,比如宣發的困境。即使歌曲在網絡上火了,但實際上收益微乎其微。

直接導緻,流量不高說明不夠紅,不夠紅就沒有主動談收入的話語權。一般處于上升期、孵化期的音樂人基本上生存壓力都很大。

作品辛辛苦苦做出來,最後發現這個作品竟然隻很少收入。

02 版權的确權難,結算困難

目前音樂行業的版權大戰,大幅度改善了原本的網際網路對于音樂版權的侵權現象。

根據第三方提供的統計資料,2018年4月,我國線上音樂月活躍使用者數量達到6.1億人,滲透率達到55.9%。

但是版權大戰實際相當于是管道分發的戰争。

由于版權的确權難,是以,音樂公司往往是以打包授權的方式給某個管道。而實際上裡面真正熱門的歌曲隻有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很小衆的歌曲。導緻管道也苦不堪言。

就跟高曉松在演講中的分享,音樂行業在卡帶時期的原罪:

唱片公司每當有4首好聽的歌的時候一定要放到兩張唱片裡,每張唱片隻有A面和B面第一首是好聽的。根據市場統計,當唱片有四首好聽歌時隻比有兩首好聽歌多賣了25%,是以唱片公司欺騙觀衆、蒙騙觀衆、捆綁銷售的這種不好的勾當進行了數十年,從聽衆身上賺取了無數的收益。

而目前這種成本相當于是管道買單。由于市場競争,導緻管道也不得不承受這部分成本。

為什麼不能按照歌曲的播放量進行付費?利用播放的不同數量梯度進行更合理的收費?

根本原因還是唱片公司并不信任管道提供的點播資料,萬一是造假,故意把播放量資料壓低呢。

03 區塊鍊技術對于音樂行業的意義

高曉松在演講中是推崇區塊鍊技術對于音樂行業的變革作用。

首先是版權上的變化。

對于頭部音樂人來說,可能并沒有那麼大的動力,讓自己的音樂到區塊鍊上确權。目前傳統的解決方案,對他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難以忍受的是行業尾部的音樂人。可以花很少的成本到區塊鍊上确權,但是可以解決大問題。當然這個需要一個強大的中間機構來對産業鍊形成影響。

目前,全球最好的媒體高科技的實驗室之一MIT的Media Lab媒體實驗室,已經和美國最好的音樂學院伯克利音樂學院,聯合做了一個音樂區塊鍊應用的大項目,能做到去中心化分發内容。

區塊鍊技術可以直接做到點對點,一首歌的版權方可以直接分發這一首歌的版權,而所有的人都可以點對點收聽。這樣就可以保證原本小衆的音樂人也可以獲得自己應該有的收益。

其次是傳播中弱價值的确認。

就跟高曉松在演講中提到的一樣,在文娛行業的金字塔現狀,隻有20%的粉絲會花錢。然後這些願意的花錢粉絲中1%的人,花費占比達到80~90%。

但是不願意花錢的粉絲并不代表沒有價值。他們可以幫助傳播,降低傳播成本,讓更多可能喜歡這首歌的人聽到。

傳統的頭部音樂人,可以通過投放大量廣告等方式來影響和擷取粉絲。而尾部的音樂人,可能并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去搞宣發。而區塊鍊技術的引用,則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讓喜歡這首歌的粉絲去主動進行推廣傳播。

最終可能會極大的改變目前音樂行業的宣發模式。

鍊界觀——

是中國區塊鍊生态聯盟、賽迪區塊鍊研究院

官方指定的媒體釋出管道;

我們攜手澎湃新聞、第一财經等全球媒體夥伴,

共同打造世界級的科技垂直内容平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