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一、不可複制的事件

人們都說朱棣的“靖難之役”,根本無法複制。因為不但難度系數太高,且還充滿了各種偶然因素。比如“白溝河之戰”,眼看李景隆就要滅掉朱棣了,哪料卻突然刮起了一陣旋風,“折大将旗,南軍陣動”。

也就是說,這股從天而降的旋風,折斷了帥旗,吹得李景隆大軍無法站穩,以至于陣型都出現了漏洞。絕望之際的朱棣大喜,立刻抓住這天賜良機,繞到李景隆身後,放了一把火,趁勢把李景隆打得慘敗。

敢問這種靠老天爺幫忙的戰鬥,誰能拍着胸脯說可複制?連諸葛亮都不能!是以,就隻能無奈歎息一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在上方谷的那聲哀歎,不是悲哀,而是“無奈的絕望”。朱棣顯然猶如“天選之子”一般的開挂。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時間一晃到了公元1457年,大明朝又迎來了另一件“不可複制”的事件,這便是朱祁鎮的“奪門之變”。一位武将石亨,一個半仙般的文官徐有貞,外加一位宦官曹吉祥,三人組合,帶着不多的人馬,竟然成功換了皇上!

這事,雖乍一聽很是玄幻,但若深究起來,卻又不得不感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想真正搞明白這一切,就要從朱祁鎮兵敗土木堡說起了。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二、孫太後的交易

朱祁鎮被瓦剌活捉後,誰來繼位當皇帝?朝堂上有三種意見。

第一種,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帝。不過很快就被否決,朱見深剛10歲,小孩子一個,如何應對這種複雜局面?

第二種,立大明“第一備胎”,皇叔朱瞻墡為帝。說起這位朱瞻墡也夠好玩的。他是朱高熾的親弟弟。在朱高熾病死後,由于朱瞻基在南京,他曾代理過幾天皇帝,朱瞻基一來,他連忙交權了。

後來,朱瞻基病逝,當時朱祁鎮才8歲,又有人想起他來了,要擁立他當皇上,自然再次遭否決。如今當朱祁鎮被瓦剌活捉,朱瞻墡又被提名……故而,朱瞻墡堪稱大明第一帝王備胎。

當時孫太後是傾向朱瞻墡的,曾宣他入京。吓得朱瞻墡夠嗆,思來想去後,給孫太後回信表示:求您了,讓我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吧,我對皇位沒興趣。也幸虧朱瞻墡腦瓜清醒,沒有奉诏入京,因為他的這封回信還在半路上時,京城内就起了變化,第三位候選人登基了。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第三種,便是朱祁钰。孫太後之是以最初選擇皇叔朱瞻墡,是怕朱祁钰一旦登基,她這太後也就沒法玩了。畢竟朱祁钰的生母是吳賢妃。

那麼為何孫太後突然又同意了?因為有個附加條件,那就是朱祁钰當皇上,她的大孫子,朱祁鎮的親兒子朱見深,則必須是太子!

是以,雖最終朱祁钰登基當了皇上,但朱見深(明憲宗)卻是太子,這是孫太後跟朱祁钰及其滿朝文武大臣,達成的交易。當然,誰也沒法指責孫太後,隻能說:對于帝王來言,家事和國事從來都沒法分開,而如何取得兩者的平衡,才是關鍵!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三、平衡被打破

平衡,從來都是動态的。朱祁钰之是以接受這個“半個皇帝”,是因當時他沒有選擇,國事(大明生死存亡)壓倒了家事(别人的兒子當太子)!

随着于謙擊敗瓦剌,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朱祁钰的地位,也随之得到了鞏固和加強。畢竟這可謂是“再塑大明”的大功勞,憑啥我朱祁钰還要當“半個皇帝”?于是朱祁钰出招了。

為了讓兒子朱見濟當太子,他啥招數都用,比如“行賄大臣”。還有,對朱祁鎮的回歸,近乎于無賴般的“不表态”。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此刻的孫太後,已經失去威儀和作用了。所謂母以子為貴,若是自己的親兒子,她敢提溜到後宮指着鼻子罵。可朱祁钰是别人家的兒子,親娘尚在,若以太後身份出面那是找死——朱元璋制定的祖制如鐵,後宮嚴禁幹政!

就這樣平衡被打破,無論于謙還是其他大臣,都沒法招架朱祁钰這種近乎于無賴般的“招數”。你于謙可以不吃這一套,但别的大臣呢?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是鐵律!

朱祁钰終于成為了完整帝王,兒子成功當上了太子。于是作為交換條件:被瓦剌活捉的朱祁鎮也回來了,被安排在南宮去做太上皇!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這回大明該消停下來,回歸正規了。可哪料卻再出狀況,朱祁钰唯一的兒子,當今大明的太子朱見濟病死了——平衡再一次被打破,這回出手的是“老天爺”。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四、于謙在幹啥?

子女從來都意味着希望,是以當朱見濟病死後,朱祁钰的所有希望也都破滅了。這個大明還跟他有關嗎?這是他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是以,朱祁钰迅速從明君,墜落成了醉生夢死的“昏君”。

為了再生出兒子,朱祁钰都把“土娼”身份的李惜兒,召入宮内了。(《明英宗實錄》:(李)惜兒自教坊司入侍得幸)同時,再輔助以丹藥啥的。可想而知,這種狀态下的朱祁钰,能活久了那才奇怪。

果然,朱祁钰病入膏肓,但太子之位卻依然未定,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們都急了,開始以各種方式,敦促朱祁钰趕緊确定傳位人。此刻又出現了三種意見。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第一種:那位大明第一備胎,皇叔朱瞻墡又被想起來了。皇叔都要瘋了,我招誰惹誰了?做個安靜的美男子,為何這麼難!好在很快被否決,因為絕大部分人,都傾向于皇位上坐着的,必須是朱瞻基的後代!

這要表揚下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包括于謙在内的許多大明臣子,都是他倆提拔起來的,自然無論如何也要替這父子倆發聲。

第二種:選朱見深!原來他就當過太子,重新被選中這沒問題吧?有!因為他老爸朱祁鎮,還在南宮裡當太上皇呢。如何處理他老爸?是以,便又出現了第三種意見。

第三種:很簡單,就是讓朱祁鎮重新來當皇上!

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父子操心

如今的争論焦點,變成了是朱見深,還是朱祁鎮。于是在于謙的主持下決定,今天太晚了,明兒一大早,咱就把這份奏折呈上去。

奏折的意思是:别管誰繼位,隻要是朱瞻基嫡系後代就行,這是所有群臣的态度!(《明史》:陛下(朱祁钰)宣宗章皇帝之子,當立章皇帝(朱瞻基)子孫。)

哪料就在當日的晚上,“奪門之變”發生了……朱祁鎮以這種“篡位”般的方式回來了!是以,奪門之變時,于謙在幹啥?都讓人心酸,他還在為朱祁鎮操心呢。

因為朱祁鎮複位後,就把于謙給殺掉了——天下冤之,天下如何不冤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