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趁着假期,我回了趟老家,結果卻被初入社會的侄子,差點問倒。

那天他問我:“你說在公司裡也好,社會上也罷,什麼事必須較真,什麼事又不能較真呢?”

我意識到,這必是侄子遇到了問題。他畢業還沒半年,走上工作崗位後,難免有諸多不适應。可這個問題又實在太大了。别說初入江湖的新人,就是有故事的老江湖,也沒法找到平衡點——除非你認為,自己是“無敵大神”一般的存在。

幸好,我喜歡讀書的習慣,在此刻救了我。因為我很快想起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在中國,哪怕國小生都知道不少其中的事迹。故而我說道:“必須要較真的事,比較簡單,我覺得事關做人尊嚴的事,都應較真。當然可視情況‘秋後算賬’,不必急于一時。”

明顯的,侄子有點失望——空洞,說教,想必這是他給我的定義。我連忙一轉話題,繼續說:“不必較真的事,稍微難點。知道《三國演義》吧,我說幾個例子,你一聽就能明白了。”

果然侄子認真了起來,我心裡也瞬間有點小得意——找到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太重要了。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一、面對别人的意見等,不必較真

劉備在長坂坡慘敗,凄惶惶逃到一片樹林裡休息。正這時,糜芳帶來了一個驚人消息:趙雲投降曹操了!劉備堅信趙雲不會背叛自己。

但張飛卻顯然較真了,先是推導出,趙雲投降的理由,“見我等勢窮力盡……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随後又道:“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

結果,張飛遭事實打臉了!以至于如今都産生了一個新話題:張飛哪來的這麼大的自信,他真能一槍刺死趙雲嗎?

同樣是蜀漢這邊,劉備帶着龐統入川,諸葛亮“夜觀天象”發現了危機,連忙寫信給劉備表示:千萬小心,不要輕舉妄動。結果龐統卻較真了,你諸葛亮幾個意思啊?這不是明擺着怕我龐統在西川取得成功,壓住你一頭嗎?

于是龐統強推劉備進軍,席卷西川。當劉備拿出諸葛亮的信時,龐統都說出了:“主公被孔明所誤矣。”潛台詞就是,你被諸葛亮騙了。龐統這麼較真,劉備隻能聽從,結果龐統死于落鳳坡。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分析:張飛遭打臉,龐統被射殺!皆因太過較真别人的意見等。這就是所謂“一旦較真,你就輸了”。那麼為何不能對别人的意見較真呢?

就一個原因:角度不同。是以這才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和“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層次對比。

張飛隻認劉備是大哥,我跟大哥生則同生,死則同死,必須在一起。是以别說趙雲,就是關羽千裡走單騎,來到古城時,張飛都要一槍刺死關羽。就在于他的所有角度,都從“忠于劉備”出發。

龐統由于跟諸葛亮有競争關系,是以他雖才華驚人,卻一切從競争角度出發。

那麼别人的意見,是不是就是如此呢?顯然不是!糜芳跑回來說:趙雲投降曹操。僅僅是通告消息,提醒劉備注意。諸葛亮提醒劉備,是站在全局(天意)角度出發,根本就沒有競争的意思。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可惜,當這兩條意見,進入到張飛和龐統這裡時,便遭到扭曲,強行進入他倆的角色。故而開始較真,非要進行“證明”。可問題是,就算證明自己對了。結果如何?人家根本沒這心思,隻能顯出自己“無理取鬧”的小格局來,照樣是輸慘!

是以才說,對待别人的意見,要認真,别較真!生活工作中,其實也是這樣。我們經常會聽到各種,關于自己或别人的意見。倘若是針對别人的意見時,你便會發現,經常互相打架。

比如有人說,某甲太小氣了。有人則表示:那不是小氣,而是懂有錢花在刀刃上。此刻,你有必要較真嗎?可一旦這意見是針對自己的,恐怕就“關己則亂”,容易進入到較真的誤區了。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二、面對無可挽回的錯誤,不必較真

赤壁一場大火,可把曹操燒慘了!帶着殘兵敗将逃了出來,哪料曹操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說:兄弟們瞅瞅這地方,要是我老曹用兵,在這裡埋伏一路伏兵,那是必須的!

結果趙雲一嗓子出現了!曹操撒丫子逃走。哪料沒一會他就又哈哈大笑,表示:這地方更好,要是我老曹用兵……

一聲霹靂,張三爺怒吼而出,曹操隻得再次撒丫子逃。如此直到華容道時,他又把關二爺給笑了出來。但無論怎樣,曹操平安逃離,雖很慘,卻很歡樂。

夷陵一場大火,把劉皇叔燒得“外焦裡嫩”,終于逃回了白帝城。哪料卻也要死了,隻能開始對諸葛亮“白帝城托孤”。就這樣,劉備帶着萬般不甘心,閉上了眼。雖白帝托孤,成了千古佳話。但實則對劉備來言,卻是永恒的悲慘一幕。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分析:為何對《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和劉備,許多人會存在嚴重的逆反心情?對頭号反派曹操,給予真漢子,純爺們等各種贊譽。

而對正派君子劉備,卻給予了各種否認,啥虛僞啊,就會哭啊,以至于把這情緒都帶入到“白帝城托孤”,非說劉備安排了刀斧手,是試探諸葛亮。哪怕告訴他,這純屬沒影的事。但他卻非說:“從劉備的一貫做派分析(《三國演義》中内容),這是必然的!”

在筆者看來,之是以有這種反轉,就是因曹操對“不可挽回的錯誤”,他從不較真。故而顯得他很不尋常,總那麼活蹦亂跳的樣子。而劉備則是經常哀歎自己的錯誤,以至于最終夷陵的那把大火,成了劉備死亡的“催命符” 。

也就是說,對曹操,你可以怒斥他屠城,好色啥的,卻沒人能否認他的心胸寬廣。且越在逆境,就越散發出一股子正能量!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劉備卻由于《三國演義》的過度渲染,動不動就哭啊哭的,使得劉備的仁義有僅浮于表面的嫌疑。哪怕明明很勵志的話,經劉備之口說出時,卻自帶虛僞氣息,有一股子負能量一般。

是以,一旦發現錯誤無法挽回後,别去較真。一旦較真,會發現輸得更慘。故而學學曹操的豁達态度(包含着逆向思維),别學劉備,總跟自己過不去一般。記住:人在,則一切都在,一切也皆有可能。

《三國演義》的告誡:面對這兩種事,一旦較真,你就輸了,要注意

?當然,這可不是讓學鴕鳥,而是在強調明天(未來)的重要。不能因過去的錯誤,把未來給葬送掉。因為現實中,這種事情也是很常見的。

比如,有的人就總是抓住别人過去的錯誤,沒事就翻出來曬曬。結果如何?會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被人讨厭的刻薄之人,誰還會跟這種人接近或合作?故而,未來何在?

同理,倘若自己,在不可挽回的錯誤中迷失,則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如劉備一樣,一種是變成了“祥林嫂”般的人物,照樣失去了未來!故而才說:面對不可挽回的錯誤,一旦較真,你就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