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1938年3月下旬,在山西省大甯縣境内發生了一場非常有意思、在軍史上頗為奇特的戰鬥。參戰的共有三方,分别是八路軍、日軍、國民黨軍的各一支部隊。

通過這次戰鬥,八路軍一位團長救了國民黨一員陸軍上将,并給他現場上了一課:看我如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用區區一個連的兵力阻擊1000多名日軍。

這位國軍上将一開始根本不相信八路軍隻有這麼一點兵力,仗打完後親自跑去清點人數,終于心服口服,還做了兩件好事來感謝八路軍的救援之德。

就在幾天前,侵華日軍第一〇八師團一部在山西省隰縣昌午城鎮、蒲縣井溝村地區,遭到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的伏擊,傷亡慘重。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為了報這一箭之仇,日軍又調集了一千多人馬發起反撲。但他們轉悠了很久都沒有找到神出鬼沒的八路軍,卻碰到了另外一支中國軍隊——由名将衛立煌率領的一支國民黨軍。

當時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他帶着手下這支部隊剛剛渡過黃河,是前來增援山西守軍。

按理說,衛立煌作為蔣介石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應當是有兩把刷子的,可是這次與日軍狹路相逢,他率部進入山西第一仗就被打得灰頭土臉。

更讓他吃驚的是,日軍仿佛算準了他每一次的行動計劃,如影随形,窮追不舍,令衛立煌和他的部下吃盡了苦頭。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無奈之下,衛立煌隻得派出參謀長郭寄峤,向在附近活動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求救。當時國共聯合抗日,一一五師師長陳光在這種關鍵時刻毫不含糊,當即派出六八六團團長楊勇率部阻擊日軍,掩護衛立煌向東轉移。

楊勇欣然受命,率六八六團推進至白兒裡一帶,打算利用那裡的有利地形,給日軍迎頭一擊。

令人驚訝的是,楊勇這員虎将并沒有在這次戰鬥中投入全部兵力,而是隻派出了一個連去執行正面阻擊任務。

對,你沒看錯,就是一個連,以100餘人去對抗1000多名日軍。而且楊勇并未親自指揮,他指定的戰鬥指揮員是團直屬隊教導員方國南,相當于一名營級幹部。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身為團長的楊勇自己在幹嘛呢?他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拉着衛立煌爬上陣地後方一個高地,用望遠鏡觀戰。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畫面——八路軍一名團長前來解救國民黨陸軍上将(衛立煌在1936年9月就已被授此軍銜),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分明就是在給國軍上将上課:您就瞧好喽,看看我們八路軍是怎麼打日本鬼子的!

戰鬥的過程無需贅述,必然是極為激烈的,由于雙方交戰之地硝煙彌漫、塵土飛揚,楊、衛二人雖然手持望遠鏡觀戰,卻根本看不太清楚戰鬥的進展。

在衛立煌看來,日軍有飛機、大炮支援,而且人數要遠遠多出八路軍(當時他并不清楚八路軍參戰部隊的确切兵力),必然穩操勝券,而且速戰速決不是問題。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然而事實卻讓衛立煌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整整幾個小時過去了,雙方仍在鏖戰。八路軍憑借懸崖峭壁之間構築的野戰工事,以誓死守住陣地、無論如何不讓日軍由此通過的決心,人人奮勇拼殺,硬是抵擋住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強攻、猛攻、狂攻。

激烈的槍炮聲中,衛立煌終于忍不住問道:“楊團長,請問貴軍派了多少兵力在阻擊日軍?”

按照他的設想,以八路軍的裝備,能打出這個效果至少有幾個團的兵力。可是楊勇看了他一眼,隻說了三個字:“一個連。”

“什麼?你說什麼?一個連?” 衛立煌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沒錯,就是一個連,我們六八六團的特務連。”楊勇淡定地答道。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不可能!不可能!”衛立煌連連搖頭,語氣變得非常激動。

楊勇笑了笑說:“如果你不相信的話,等會兒打完仗,你親自算一下有多少人撤下來、有多少人傷亡就知道了。”

“這樣也行,所謂眼見為實嘛!”

黃昏時分,楊勇見衛立煌手下的大部隊已順利轉移,特務連的阻擊任務已完成,便指令他們撤出陣地。

衛立煌果然跑來親自清點人數,當他看到隻有将近100名八路軍撤出陣地,再加上傷亡人數也絕對不超過200人時,終于相信了楊勇所說的是情況屬實——八路軍竟以區區一個連的兵力,抵抗住了1000多名日軍加上飛機大炮的猛攻。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更讓衛立煌難以置信的是,八路軍撤出陣地時,還帶回了一批數量可觀的戰利品,其中包括十多匹日軍的戰馬。

衛立煌受到深深的震撼,他心悅誠服地對楊勇說道:“楊團長,通過今天這一仗,我終于見識到八路軍真正的戰鬥力!如果我手下有這樣一個團,打遍天下無敵手也不成問題!”

大勝之後的楊勇毫無趾高氣揚之态,而是平靜地答道:“衛将軍,隻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讓你的軍隊成為無敵之師。”

有意思的是,這一仗不但讓衛立煌心服口服,也讓他感恩戴德。為了報答八路軍的救援之恩,衛立煌主動提出撥給八路軍十萬發子彈,而且沒過多久就兌現了這一承諾。

軍史上奇特一戰:團長救了上将,還給他上了一課,上将心服口服

雖然當時八路軍被編入國軍作戰序列,但武器極為匮乏,彈藥的補給更是大問題。衛立煌贈送十萬發子彈這一舉動,無疑給八路軍解了燃眉之急。

正因為如此,後來衛立煌通路延安,還獲得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與中共上司人的熱情接待。

結束延安之行後,衛立煌見八路軍補給仍然十分困難,又頂着巨大壓力,以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的名義,批給八路軍100萬發步槍子彈、25萬枚手榴彈、180箱牛肉罐頭。

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蔣介石逃離大陸時,衛立煌拒絕跟随他前往台灣,卻帶着家人在香港定居。新中國成立之際,衛立煌還曾給毛主席發來賀電,毛主席在回電中表示“極為感謝”。

此時衛立煌已成為一介平民,而當年那個給他上課的八路軍團長楊勇,則于1955年成為新中國的開國上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