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高宗李治即位初期,後宮中最受寵的是蕭淑妃,就連王皇後都無法和她争鋒,可惜後來出了個武則天,直接将李治的寵愛全都搶了過去。

圖|蕭淑妃(影視劇照)
蕭淑妃不甘失寵,于是聯合王皇後向武則天發動了“争寵大戰”,可惜最終還是敗在了武則天手中,不僅自己香消玉殒,還連累兩個女兒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被囚禁在了掖廷。
兩女在掖廷整整生活了16年,直到鹹亨二年(671年),太子李弘偶然路過掖廷,發現裡面竟然關着兩個年逾四十的女人。
好奇之下,李弘就詢問兩女的身份,當得知兩女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并且已經在這裡被囚禁了10多年後,李弘頓時震驚不已,同時也非常同情兩女的遭遇。
随後,生性善良寬厚的李弘,決定幫一幫兩個姐姐,于是李弘找到唐高宗李治,請求李治釋放兩女,并盡快為兩女挑選夫婿。
經過李弘的提醒,李治終于想起自己還有兩個女兒,如今既然太子親自求情,再加上她們畢竟是自己的親女兒,是以李治就答應了李弘的請求,表示會盡快為兩女挑選驸馬。
圖|唐高宗李治(影視劇照)
随後,李治找到武則天商議此事,本來依照李治的意思,是想為兩女尋找能力傑出、出身尊貴的驸馬。
但李治顯然找錯了商量對象,要知道兩女的母親蕭淑妃,可是武則天的情敵,當年兩人在後宮中鬥得你死我活,蕭淑妃更是因武則天而死,如今武則天又怎會輕易放過蕭淑妃的女兒?
是以,當武則天得知李治竟想為兩女尋找良配時非常憤怒,于是武則天直接指着殿外當值的侍衛說道:“我看這兩個人就很适合做驸馬”。
于是,義陽公主和宣稱公主這兩位李治的親女兒,堂堂的公主殿下,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嫁給了兩個“目不識丁”的侍衛。
這件事被記載在《新唐書》中,其内容為:“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聞眙恻,建請下降。武後怒,即以當上衛士配之。”
圖|武則天(影視劇照)
武則天作為當朝皇後,後來更是成為了一代女皇,竟僅僅因為義陽、宣城公主是情敵的女兒,就将她們囚禁到40歲左右才嫁人,而且還是嫁給了兩個侍衛,不得不說這女人是真狠啊!
當然,在曆史上記載中,武則天确實以心狠手辣而聞名,她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連親生兒子都能逼死,如今将情敵的女兒許配給侍衛,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不過,這雖然像是武則天能幹出來的事情,但在真實的曆史中,武則天卻并沒有做得這麼絕情,事實也與《新唐書》中所記載的有很大出入。
首先,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出嫁年齡與記載不符,按照《新唐書》所述,兩人在出嫁時已經40多歲,但那一年李治也才43歲,怎麼會有兩個跟他差不多大的女兒?
那當時兩女究竟多大呢?按照宣城公主的墓志銘所述,宣城公主是在649年出生,出嫁時為671年,也就是說,當時宣城公主年僅22歲,與40差了将近一半。
圖|義陽公主(影視劇照)
而在義陽公主的墓志銘上,雖然沒有記載确切的出生日期,但根據李治的長子李忠出生于643年來推算,義陽公主出嫁時,最大也才28歲。
另外,如果按照蕭淑妃受寵的時間來推算,義陽公主出嫁時,應該在25歲左右,是以《新唐書》上的記載,純屬無稽之談。
其次,按照《新唐書》中所說,兩位公主被嫁給了侍衛,在很多人的了解中,古代侍衛都是一些“目不識丁”的大頭兵,是以覺得武則天是借此羞辱兩位公主。
但事實上,古代皇宮侍衛不說飽讀詩書,但也很少有“目不識丁”的人,李治時期的皇宮禁衛分為“親、勳、翊”三衛部隊,兩位公主所嫁之人就出自“翊衛”。
翊衛作為皇宮内衛,因為經常能接觸到朝中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是以升遷速度往往比較快,是以翊衛可以說是皇宮中炙手可熱的位置,一般隻有勳貴子弟才有資格擔任。
圖|唐朝時期的宮中禁衛——示意圖
而且,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的驸馬,還有着頗為不俗的出身,義陽公主的驸馬叫權毅,他的父親權知節曾官至桂州都督。
權毅的祖父權弘壽曾追随過李世民,是秦王府的長史,後來還被封為天水郡公,權毅的高祖權景宣更是北周時期的大将軍。
另外,權毅本人在和義陽公主結婚後不久,也被封為袁州刺史,是以從出身上來說,權毅完全配得上義陽公主。
而宣城公主的驸馬王勖的背景雖然沒有權毅那麼顯赫,但也頗為不俗,王勖的父親曾任歙州司馬,他的祖父曾任右監門将軍,被封為平舒縣公,王勖本人也在結婚後被封為颍州刺史。
另外,王勖與王皇後乃是同族,出身于五姓門閥中的太原王氏,其祖上曾出過多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例如秦朝時期的大将王翦、東漢時期的司徒王允,是以王勖也配得上宣城公主。
圖|宣城公主(影視劇照)
當然,王勖和權毅雖然出身不俗,但他們也隻是旁支或庶子,雖然配得上唐朝公主,但也隻是低配。
畢竟,義陽公主和宣稱公主又不是武則天的親女兒,反而是她情敵的女兒,能有這種驸馬就算不錯了。
綜上所述,武則天雖然真的将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侍衛,但這兩個侍衛并不是“目不識丁”的大頭兵,所謂的“目不識丁”隻是後人的過度歪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