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有哪些正史裡記載的恐怖事件?

曆史上有哪些正史裡記載的恐怖事件?

作者:我方團隊張嵚

說起曆史上的“恐怖事件”,比起那些“血腥”“靈異”“奇特”的曆史,下面幾樁見諸于正史的典故,雖然看不去并不恐怖,甚至還有哭笑不得的意味。但細細一品,卻是細思極恐。第一樁典故,正是“李自成買明朝的官”。

曆史上有哪些正史裡記載的恐怖事件?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農民軍迫近明朝首都北京,北京城裡亂做一團,但末路上的崇祯皇帝,情緒一度還十分穩定。在他看來,北京城池堅固,賬面上軍隊衆多,當年的瓦剌和不久前的八旗軍,都楞是沒啃動。這樣的銅牆鐵壁,你李自成就一定有把握啃下來?以崇祯給兵部的谕旨裡的話說:“都城守備有餘,援兵四集,何難刻期滅賊?”李自成要打北京?那看上去和送死差不離。

但在李自成看來,想要拿下北京何需靠打?可以“買”啊。可雙方正打紅了眼,居然還能做買賣?沒錯,真有一筆買賣可以做:買官!

拜某些“苦情明朝劇”所賜,亡國前的明朝都城北京,應該是一幅凄風苦雨的模樣:崇祯帝哭天抹淚,官員們人心惶惶,恨不得扒了官服撒丫子跑路。但看看真實的曆史記錄,卻不是這樣:“大明精英”們的“賣官買官生意”,那真是火熱着呢。越是國家局勢危急,京城裡賣官鬻爵的交易就越火爆,稍有點權的官員,都在“爆炒”官價,以《國榷》等典籍記載,當時知府級别的官職,都給“炒”到了3000兩。

曆史上有哪些正史裡記載的恐怖事件?

難道國難當頭,大明還真有這麼多忠勇之士,不惜倒貼錢也要勇赴國難?這可真是誤會,管他國泰國難,在他們看來,隻要手裡有了權,買官的錢全能連本帶利撈回來。就連武俠小說裡兇橫無比,各個身懷絕技的錦衣衛,到了明朝臨歇菜前,普通人花二三十兩白銀就能“買個”,然後穿一身飛魚服到處吃拿卡要。也正是在這時,這火熱買官生意,也終于迎來了一位“金卡超級客戶”:李自成。

在攻打北京前,李自成早早往北京城裡派了大批細作,這幫人一改往日神神秘秘的風格,進了北京就大搖大擺撒錢,主要是買官。結果,不光駐守北京的三大營士卒裡,混入了不少農民軍細作,甚至“凡各處武官,皆賊用賄買到”。也就是說,李自成還沒攻打北京,北京城裡上上下下,到處都“混進李自成的人”。

如此一來,看似固若金湯的北京城,等于又被叮了個百孔千瘡,各個城頭甚至各支部隊,全都被摻了沙子。等着農民軍發起進攻,在各位“李自成的人”的配合下,北京城果然稀裡嘩啦,連城頭的大炮都放空響,号稱“無人攻破”的北京,三天就土崩瓦解,給明王朝近三個世紀的國祚,畫了個啼笑皆非的句号。

這般操作,也讓不少明朝曆史愛好者,大歎明朝亡的太冤。可問題是,國家生死存亡關頭,賣官生意還這麼火,還把敵人“開發”成大客戶。這樣爛透的王朝,如何不亡?

說過了一樁“古代史”上的“恐怖事件”,我們也可以看一樁抗戰史上的雷事——“戴笠心疼走私犯”。

作為“民國史”和“民國劇”裡常“刷臉”的特務頭子,軍統的締造者戴笠,向來以鐵石心腸和殺伐果決著稱,輕易不會心疼人,怎會心疼起走私犯來?1944年6月,在那個抗戰最艱苦的歲月裡,視察東南地區防務的戴笠,就發出一聲歎息:“而純粹商人經商走私已不容易了”。

曆史上有哪些正史裡記載的恐怖事件?

難道因為戰亂動蕩,連原本百分百賺錢的走私生意都不好幹了?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走私生意“來錢快”,是以當時國民黨的大量官員甚至軍隊都紛紛參與,以至于許多根深蒂固的走私團夥,都被這些“官老爺”淘汰掉了。

而就是在戴笠一聲歎息的時候,國民黨各“戰區”的走私生意,也是一家賽一家火。就以戴笠視察過的東南地區來說:華南沿海地區的國民黨各支遊擊隊,“走私漏稅,貪贓枉法,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在西南地區,與日軍對峙的多支國民黨軍隊,更是“運煙聚賭,盜賣軍械”。在1940年的河南前線,一些國民黨軍隊竟然把桐油等物資偷賣給日軍,甚至作為重要戰略物資的鎢礦,都被國民黨軍隊倒賣到了淪陷區,給困境裡的日軍輸血。

對于這些軍隊來說,戰争的苦難,國家民族的前途,幾乎都是浮雲。相反結結實實的國難财,才是“正事兒”。

如此操作下,以前小打小鬧的走私團夥幾乎被淘汰,而國民黨軍隊的戰鬥力,也是加劇腐化,甚至多次在戰場上上演“神助攻”:廣州戰役裡,日軍就是從廣州的走私通道奇襲,輕松打進了廣州城。浙東戰役裡,化妝成走私販子的日軍,一口氣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防線。中條山戰役裡,由于多支國民黨軍隊忙于走私,以至于門戶洞開,釀成了“抗戰以來最大恥辱的慘敗”。

曆史上有哪些正史裡記載的恐怖事件?

而在戴笠發出這句感慨時,也正是“國軍”在豫湘桂戰場上一敗塗地時。在豫湘桂戰役裡的河南戰役階段,國民黨軍隊的八百多輛卡車,有七百輛用于走私,“發國難财”輕車熟路的“國軍”,遇上日軍進攻自然一觸即潰。接下來的長沙戰役裡,由于國民黨相關軍官們忙着“走私生意”,日軍進攻時他們竟然“不在崗”,然後不出意外,再釀慘敗。

此情此景,叫見慣了殘酷場面的戴笠,也不得不發出由衷歎息。歎息的背後,更是一個在抗戰時代裡,腐敗加速度的“國民政府”。看懂這雷人歎息背後的“恐怖腐敗”場景,相信也就明白,為什麼“精英雲集”的國民政府,會在抗戰勝利之後,迅速落得被人民抛棄的下場。

參考資料:《明末農民戰争史》《崇祯亡國史》《明史》《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的走私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