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75年10月24日,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北京醫院的手術室裡,空氣緊張的都要凝固起來。大家屏住呼吸,等待着聽到手術成功的消息。
原來,手術室裡的醫生正準備給陳雲做手術。手術開始之前,陳雲做了一項特殊的事,便是請姚依林同志将一封信帶給胡耀邦同志,鄭重地要求提出要重新審查潘漢年一案。
他說:當時中央駐國家代表團的代表和主管和國民黨接觸的人有康生、王明和我3人,如今隻剩下我一人。如果我不說話,就沒人知道了。考慮到現在要動手術,不知結果如何,但我相信潘漢年一定會平反的。
潘漢年是誰,陳雲為什麼在彌留之際還要為他做這些事呢?

圖|陳雲晚年照片
一、陳雲與潘漢年的友情
潘漢年,于1906年出生于江蘇宜興,是我黨的一位傳奇人物。在我黨的統一戰線、文化,尤其是開展對敵人隐蔽鬥争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25年,潘漢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25年、1926年前後,他還是左翼文化團體創造社的主要成員之一,主編過《洪水》等重要刊物。
潘漢年曾經擔任中央特科的負責人,在20世紀30年代大上海的險惡環境下保衛黨中央。而陳雲與潘漢年之間的交往,也是這樣開始的。
陳雲不僅是潘漢年的同鄉,還是并肩戰鬥的好戰友。
1931年,中共召開六屆四中全後,潘漢年調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不久被派往特科,協助陳雲負責特科工作,成為其得力助手。
潘漢年精明能幹,在他幫助下,陳雲上司中央特科做了幾件事。
圖|潘漢年照片
第一是懲處了叛徒王世德。王世德綽号叫“老先生”,原本是特科三科從業人員,叛變後将特科的工作機密給洩露了,給特科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後來受到特科“紅隊”的懲治。
第二是配合營救過繼職工運動中的牛蘭以及“夫人”。
牛蘭是太平洋勞動書記局的秘書長,和王德利一起在上海從事地下工運活動。為了工作友善,他們假扮成夫婦。1931年6月,他們在上海公共租界被逮捕,後來被國民黨押解到南京,關在“模範監獄”。
為了解救牛蘭“夫婦”,我黨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營救活動。營救活動有兩個前提:一是要證明他們兩人還活着;二是要證明的兩人是被蔣介石指使抓的。
為此,中央将這件事交給了中央特科二科。潘漢年通過各種關系,将軍統頭子張沖給買通了,獲得了牛蘭的親筆信,為營救工作提供了重要條件。
圖|牛蘭夫婦照片
第三是派遣宗益壽打入敵人内部。宗益壽是江蘇宜興人,曾在1927年發動了宜興農民暴動。暴動失敗後,在上海參加了黨的工會活動,還改名叫孟平。
後來,根據的特科和臨時中央的安排,打入敵人内部,在上海報紙上刊登了《脫黨啟事》。在敵人内部,他保護了許多被捕的同志。
揭穿了國民黨僞造的《伍豪等脫離共産黨》的真相。這是陳雲在上司特科期間,和潘漢年一起處理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最終,國民黨反對派表演的僞造啟示這一幕醜劇,最終還是失敗了。
1934年前後,他兩次被委派為中央蘇維埃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的代表,與國民黨蔡廷锴和陳濟棠的代表進行停戰談判,為中共與國民黨内的地方實力派,建立反蔣抗日統一戰線作出了貢獻。
圖|舊上海照片
1934年底,潘漢年參加了長征,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兼地方工作部部長。
遵義會議召開後,黨中央将潘漢年派到國外,從事聯絡方面的事務。一直到抗戰爆發前,他擔任了中共中央正式代表,前往南京商讨共同抗日,停止内戰的相關事務。
抗戰期間,潘漢年被任命為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他在香港上海南京等地周旋于日、僞頑之間,上司地下黨多次取得重要戰略情報,還在敵占區與解放區之間建立了極為重要的地下交通線。
解放戰争期間,他參與組織大批民主人士,從港英當局和國民黨特務機構鼻子底下秘密北上解放區,為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對新政協會議的召開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夏衍後來提到此事說:
“這件事情用現在的話來說,完全是由潘漢年牽頭的,到北京參加新政協的人是從内地到香港等事務,一直到将他們送上船,基本上是事無巨細,時時刻刻在關心。”
圖|夏衍照片
新中國成立後,潘漢年先後擔任了上海市委的社會部部長、中共中央華東局、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副市長等職位。
他積極協助市長陳毅,上司上海人民為戰勝美蔣封鎖、恢複和發展生産和改造舊上海、開展對民族資産階級及其他黨外人士的統戰工作、進行隐蔽鬥争,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愛戴。
這麼多年來,陳雲始終沒有忘記和潘漢年一同并肩戰鬥的歲月。1981年11月,回憶起特科工作,陳雲感慨道:
“在特科中,潘漢年這一角色很重要,也不一般,實際上也是他上司。”
二、因何事含冤,毛主席:此人不可重用
可以說,潘漢年忠心耿耿為黨工作了幾十年,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不平凡地鬥争的一生”。
然而,一夜之間,潘漢年從功臣變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
1955年4月初,潘漢年被懷疑成内奸被逮捕,并且由政法機關負審理。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将他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且将其政治權利給剝奪了。
圖|潘漢年解放初期照片
後來,組織又将潘漢年永遠開除出黨,改判無期徒刑。
1977年4月14日,潘漢年在上海去世。去世前,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寫一封遺書。
對此,陳雲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潘漢年長期在黨内從事地下工作,黨内了解他情況的人不多。經過多年時間工作,與潘漢年共事的也隻有陳雲一位了。
是以,不管是從戰友情誼角度講,還是從黨内的利益來看,陳雲必須要将潘漢年的問題搞清楚。
潘漢年蒙冤的主要原因是有秘密會見汪精衛的“内奸”嫌疑。1943年,潘漢年前往敵占區工作時候,曾被胡均鶴挾持到南京見過汪精衛。
這件事,由于他自身性格猶豫的弱點,以及當時正在進行激烈的“搶救失足者”運動,一直沒有說出來。
直到1953年,中央在3月21日到31日召開了中共中央全國黨代表大會,作出了高崗、饒漱石的黨籍開除的決定。
會上,毛澤東還提出:
進階幹部本人在曆史上還有什麼問題沒有交代的,或者是不能講的。會後可以寫成詳細材料。
在這樣的背景下,潘漢年如實作出報告。
潘漢年向華東組組長陳毅談了1943年被李士群、胡均鶴挾持去見汪精衛的經過,當時事發突然已無法請示。後來由于許多原因,長期沒能向中央講清楚。
他将寫好的材料托陳毅轉交中央。陳毅感到這個問題确實很重要,就直接将材料轉送毛主席。毛主席見到此材料後批示:“此人從此不能信用。”
潘漢年被懷疑成内奸,主要還有一個原因。在審查饒漱石期間,在展開敵對鬥争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潘漢年也有所牽連。
圖|潘漢年舊照
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将潘漢年的罪行列舉:1936年國共談判中将國民黨投降;1940年年後秘密會見汪精衛;上海解放後将大批反革命分子掩護并将情報彙報給國民黨。
根據這三條罪名,将潘漢年被認定為是“暗藏在國家機關内部和中國共産黨内部的内奸分子。”
潘案發生後,周總理請羅青長告訴李克農,組織一個小組,羅青長任組長,查一下解放前潘漢年和中央來往文電的有關檔案,搞一個審查報告。
小組成員将潘漢年在1939年3月到1948年8月與中央往來的記錄檔案和電報,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潘漢年是如何報告以及中央的訓示進行調查。
依據檔案資料記載,潘漢年所作關于利用李士群、打進日軍内部等工作,中央都是了解的。而且,當時的革命采取兩面政策,中央有訓示也是允許的,中央對潘漢年的工作也是持肯定态度的。
經過詳細的審查,1955年4月29日李克農和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作了政治報告,列出了七個疑點,并且建議中央作出下一步的審查。
此外,報告還提出五個反證:
一是中央多次進入敵僞組織,借由漢奸、叛徒特務作出情報上的訓示。
二是潘漢年利用李士群、胡均鶴、袁殊,利用日本駐港領事小泉和刻戶根木都有正式的報告。
三是潘漢年提供了決策情報。
四是組織上的機密一直到上海解放期間,一直都沒有被洩露。日軍投降後,中央曾經有搞在上海搞武裝起義的計劃。
潘漢年曾經是上海行動委員會的主要上司,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潘漢年一直都知道,國民黨方面一直不清楚。要是消息洩露,上海方面的黨組織肯定會一網打盡。
潘漢年曾經保管過好幾部電台,清楚很多重要機密,但一直沒有出事,為何說他是内奸呢?
關于上海“二六”轟炸的事是潘漢年利用國民黨秘密電台提供的情報,陳雲表示這是不顧常識。
五是潘漢年所屬的重要關系起了重要的作用,毛澤東、周總理也是清楚的。
李克農的這份報告很有力,有理有據。結論是:潘漢年的問題盡管有一點,但依據檔案反映的事情來看,應該讓中央慎重考慮這項問題。
當時風氣下,這封實事求是的報告,中央并沒有引發足夠的重視。
三、陳雲:我希望看到潘漢年沉冤這天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雲立即着手複查潘漢年案件。潘漢年的弟弟潘錫年、侄兒潘可西等,也先後上書中央紀委,希望能對潘漢年一案重新調查、處理。
因為潘漢年長期在隐蔽戰線上活動,這種特殊環境下,他也很難留下書面材料,了解他活動情況的人很少,複查的難度可想而知。現在有陳雲的知情人,也是非常難得。
陳雲首先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書記兼組織部部長、外交部常務副部長,當時擔任全國政協常委的劉曉了解情況。
抗戰時期,潘漢年擔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負責上司上海等地的對敵隐蔽鬥争及統戰工作。
圖|潘漢年與妻子董慧照片
1937年,劉曉受到黨中央的派遣,擔任江蘇省委書記和上海群衆工作委員會書記,一共12年,還是知道潘漢年的一些情況的。
找到陳曉的時候,他正在上海治療。陳曉右半身癱瘓,還得了因腦血栓導緻的精神病,病情很不穩定。但聽說陳雲要找他,二話不說便從上海趕到北京。
劉曉在妻子張毅的陪同下與陳雲會見,陳雲說:“你很了解潘漢年的情況,我請你和廖承志一同給潘漢年寫材料,幫助中央将他的問題徹底解決。”
劉曉沒有吭聲,陳雲了解地說:“你寫字有困難,你講,讓張毅執筆,一個月後寫好交給我。”
圖|陳雲照片
按照陳雲要求,劉曉忍受身體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認真回憶思考,提供線索,讓張毅執筆把潘漢年的材料寫了出來。
1979年10月17日,陳雲在醫院做了直腸鏡的檢查,診斷結果是患上了腸腺癌,需要趕快做手術。主治大夫吳蔚将這一情況直接給陳雲作了報告。
了解情況後,陳雲沒有回答,思索了半天,還詢問了這個病的具體情況。還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案以及為何要切腸子等問題,吳蔚都如實相告了。
陳雲對吳蔚說:“需要動手術就做,你們一定要想盡辦法,確定我還能活一年。”
這番話,大家都很驚訝,一時間摸不着頭腦。不過,謎底很快揭曉了。
10月24日,陳雲即将要動手術,秘書長姚依林問陳雲,還有什麼事情需要交代。
陳雲握住姚依林的手,一字一頓地說:“這次雖然隻是小手術,但年紀大了要預防萬一。在我剩下的時間裡,期望能看到潘漢年問題解決的這天。”
他給胡耀邦寫了一封信,鄭重提出潘漢年一案需要重新審查。
此外,潘漢年還給胡耀邦寫了一封信。
陳雲後來說:“我是動過大的手術的人,手術前,恐怕靠不住了,開刀後怎麼樣不曉得,姚依林同志來問我有什麼話,我寫信給耀邦同志說潘漢年一案要重新審查。我那時感到,生命可能沒有保證。”
陳雲提出要求後,潘漢年案件複查工作進展仍很緩慢。當時黨内有人抓住潘漢年見汪精衛的事,不同意為潘漢年平反。
1980年11月3日,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在讨論《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草案)的一次會議上提出:“我和劉曉商議過,潘漢年的問題屬于冤案,我嚴肅提議中央對這一案件進行重新審查。”
抗戰時期,廖承志在香港從事統戰工作,潘漢年負責情報工作兩個人來往密切。
根據自己的情況,廖承志說:“後來我一直懷疑這個案子,假如潘漢年自己在上海搞對日僞的情報,那麼他們難免會和日僞成員接觸,不然哪裡來的情報。”
圖|廖承志晚年照片
是以,說他是漢奸雲雲,廖承志是不相信的。如果潘是漢奸,他在太平洋戰争爆發前後,完全可以将上海時任黨中央副秘書組織出賣幹淨。
是以,廖承志是不相信潘漢年會做這種事情。
廖承志與潘漢年非親非故,但戰友的蒙冤使他心潮難平,他也認為潘漢年對黨的貢獻是重要的,建議重新審理這一案件。
會議結束後,廖承志将自己在會議上的發言寫成文字,給陳雲寫信,再次申明了要為潘漢年平反事情。
四、我相信潘漢年的名譽肯定會很快恢複的
陳雲說:“潘漢年也要平反,也站不住。”
1月16日,公安部順利完成這項任務,如實反映了有關潘漢年案件處理的過程。
與此同時,還将1945年劉少奇、康生給饒漱石的電報,以及1955年6月8日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李克農就情報部檔案審查潘漢年曆史給中央政治局的報告,一并向中央紀委作了報告。
正是這兩份材料,為潘案的複查和平反提供了許多有利的線索和證據。劉少奇、康生的電報,說明潘漢年和李士群等漢奸接觸,是根據中央的訓示精神做的,潘漢年曾向中央社會部報告過。
在研究調查了有關潘漢年案件的很多材料後,陳雲更加相信,對于潘漢年的案件确實有複查的必要性。
圖|陳雲早年照片
1981年3月1日,陳雲緻信鄧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等中央上司同志,表示要複查潘漢年的案件,證明他并沒有投敵方面的證據,希望能夠複查,并且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辦理。随信還附了廖承志緻陳雲的信。
3月2日上午信發出後,鄧小平當即批示:“贊成。”
李先念也批示:“同意。”
3月3日,胡耀邦批示中央紀委對潘案進行複查。
中央紀委接受複查潘漢年案件的任務後,随即成立了潘漢年案件複查組,中央紀委楊攸箴擔任複查組組長,全組5位同志,正式開始複查工作。
在此後一年多時間裡,複查組調閱和詳細研究了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原中央專案辦公室。關于潘案的全部材料,并查閱了中央檔案館和中央有關主管部門相關的曆史檔案。又向幾十位過去與潘漢年一起工作過的人員作了調查。
陳雲密切關注着複查工作的進展。
圖|潘漢年紀念碑
1981年11月8日上午,陳雲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中央特科黨史專題座談會的代表。這次會議是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召集的,出席會議的是參加過中央特科工作的老幹部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
見到這些隐蔽戰線的老戰友,陳雲十分興奮,同他們一一熱烈握手。塗作潮在隐蔽戰線代号“木匠”,在特科搞過無線電通信工作。陳雲俯身與坐在輪椅上的塗作潮握手問好,塗作潮感動得熱淚盈眶。
陳雲擔任過隐蔽戰線工作的上司職務,曾經落難同志對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陳雲說:“現在好多同志想來看我,但不敢找我,怕我死了。白區工作的同志希望我不要死了,人在還不要緊,不在了就麻煩。”
圖|1944年12月30日,塗作潮(右二)與特科戰友等在延安合影
陳雲和大家聊到了中央特科的衆多上司人,也提及了潘漢年。
陳雲滿懷感慨地說:“自從顧順章叛變後,我就是特科主任。1932年我去進工作工作,之後便由康生擔任,康生走後由潘漢年來負責。”
陳雲喊出了包括塗作潮等人在内的呼聲,還滿懷信心地和大家說:“關于潘漢年的事件,中央紀律調查委員會正在進行調查,我相信他的名譽肯定會很快恢複的。”
中央紀委經過了反複調查認為,原來潘漢年為“内奸”的結果應該否定,不可以成立。例如潘漢年與汪精衛會見的事情,是在李士群、胡均鶴突然挾持下發生的,當時已無法和中央請示。
這次會見并沒有什麼結果,潘漢年所說之詞也是應付,之後也沒有實質性的接觸。會見結束後,組織上和政治上都沒有任何損害。
是以,潘漢年同志是一個好人,并沒有什麼罪過。
圖|《關于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複名譽的通知》
1982年,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複名譽的通知》。肯定了潘漢年對黨和國家做出的傑出貢獻,也證明了他的确是一位好同志。
1983年2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政府特意舉行紀念潘漢年座談會。
經過中央準許,同年4月15日,潘漢年和她妻子的骨灰,從湖南轉移到北京,妥善安放在八寶山。在九泉之下,潘漢年也終于可以安息了。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