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這個詞,在整個抗戰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支部隊最早就是1905年日本在東北借口保護南滿鐵路權益,專門成立的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以及駐南滿的一個日本師團。

這兩支部隊,兵力大約兩萬人,由日本關東總督指揮,因當時日本把他們在東北控制地區設定“關東州”,是以,這兩支部隊合稱“關東軍”。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迅速擴充關東軍,1931年關東軍僅有3個師團,1932年達到6個,1933—1936年保持5個師團的兵力,1937年達到7個,1938年9個,1939年11個,1940年12個。
到了1941年下半年,日軍再次調集大量部隊到東北,關東軍的總兵力達到31個師團85萬人,對外号稱百萬。不過,1943年下半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屢戰屢敗,開始陸續抽調關東軍增援,到1945年4月,共抽調20多個師團,這些師團,基本都成了炮灰。
1945年5月初,随着德國投降,日軍再次對關東軍進行增兵,将在東北退伍的25日本軍人重新召回,關東軍整個兵力再次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關東軍居然借口沒有收到停戰指令,與強大的蘇聯紅軍進行拼死抵抗,結果,被打的很慘,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