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棉衣羽絨服一直都是我們常備的過冬物品,之前還有人好奇為什麼我們的棉花都用不完,因為我們中國是産量非常大的棉花大國,而著名的新疆棉更是物美價廉,品質相當的好,但這都是現代的事情,那麼古代的人們是怎麼過冬的呢?

根據史料記載,棉花開始流傳開來是在明朝時期,那麼明朝之前的冬天人們都是怎麼度過的呢?比如說宋朝,宋朝雖然也有棉花種植,但是産量不大,根本供不了全國人,那麼在宋朝人們沒有棉被,隻靠着穿紙衣和蓋紙被禦寒,為何不會受凍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一、古代人的取暖方法

對于古代人如何取暖,大家還是很好奇的,畢竟古代物質缺乏,而且很多東西都沒有被發明出來,想要安全的度過冬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以前也不會有那麼多凍死的人了,尤其是在現在哈爾濱等地區生活的古代人。

在宋朝之前,人們還沒有掌握棉花種植技術的時候,古代人大部分是通過烤火來進行冬天的取暖的,除了烤火,還有穿很多層厚重的麻布衣服等等,那個時候沒有棉花,沒有羽絨,隻能多套兩件麻布衣服,這樣也能有些保暖效果。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而如果是貴族階層的話,他們用的東西就比較多了,他們可以用木炭用比較珍貴的東西來烤火,能用的量也比尋常百姓多很多,而且貴族人士穿的是絲綢制的衣服,是以貴族階層的人冬天要過的比平民百姓容易的多。

而到後來,人們發明出了一種過冬神器,那就是至今依然在沿用的土炕,這個東西在東北那一片特别流行,其實說白了就是将房屋做成夾層,然後生火來進行取暖,這個發明在普通老百姓中是非常流行的,一般隻要家裡有條件都會起一個這樣的土炕,讓自己能夠度過冬天。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二、皇室的過冬方法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封建帝制延續了2000多年,在古代皇室的條件一定是最好的,是以後宮娘娘們的過冬方式也是比較高端的,她們能用的物資也很多,這些在電視劇中大家都能夠看到,我國古裝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清朝的電視劇了。

而這些劇中都曾經出現過很多次後宮嫔妃的取暖方式,就比如非常經典的《甄嬛傳》中,一到冬天,那些嫔妃們手中都會捧着一個小暖爐,這個就是她們的取暖方式之一,而後宮娘娘們用的暖爐材質都是最好的,保溫效果也很好,而且還有專人替換,時刻不間斷熱水。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是以,她們的冬天過的其實不算太難受,這樣的東西其實一直流傳到今天,現在依然有做工很複古的手爐,而進化後的暖手爐就是現在的暖寶寶,除了手爐之外,還有一樣過冬的神器就是火盆熏爐,這個在電視劇中也有展現出來。

一般後宮嫔妃的宮殿中都會放置那麼一兩盆火盆熏爐,而她們用的碳也是最好的,碳也是時刻不間斷的,也有專人替換,正是因為這些後宮娘娘們過冬的條件都很好,是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拼了命,也想爬到娘娘的位置上,而這些物資配置設定也是後宮争寵的源頭之一。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因為宮中儲備的碳也并不是無窮無盡的,自然是要分給最得寵的幾個人用,而低位低下的小嫔妃們肯定是沒有這麼好的條件的,而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就是椒房殿了,椒房殿的說法有很多,一直流傳下來的最普遍的說法就是椒房殿其實算得上是一個保溫室。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但在古代,比起保溫室,它更大的價值是一種榮耀,是代表皇帝對一個妃子的專寵,“椒房殿”顧名思義就是将花椒剁碎之後,磨成粉末塗在牆上,形成一種特殊的保溫層,然後還要在外面挂上毛毯,用動物的羽毛作成帷幕,在地面上再鋪上一層地毯。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這樣的全方面包圍之下,想不暖和都難,是以,隻有極度受寵的妃子才有這樣的待遇,椒房殿自古以來出現的頻率并不是很高,因為哪怕是皇室也負擔不起很多個椒房殿的費用。

總而言之,後宮們的娘娘生活肯定是比普通老百姓好很多的,想要舒服的度過冬天還是很容易的,但在棉花沒有全面盛行的時候,她們也隻能依靠手術和衣服等等來進行取暖。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三、宋朝的取暖方式

上面說了很多種取暖的方式,但是這些都是比較正常的,接下來給大家說說一個比較特殊的取暖方式,那就是北宋時期的紙裘,在那個年代棉花的産量很低,而且價格昂貴,流傳不到内地,是以棉花不是很流行,很多人是不知道有沒棉花這個東西的。

就算知道了也沒有那麼多的錢去買,那要怎麼辦呢?自己總不能在冬天就等死吧?是以人們想出了一個别的辦法,那就是用紙來做取暖的衣物,這裡說的紙跟我們平常所了解的紙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常見的紙都是寫字紙和包裝紙以及衛生紙等等。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這些紙都非常薄,是一點取暖效果都沒有的,而宋朝的紙并不是這種薄薄的紙,而是一種特殊的料子制成的,畢竟古人也沒有那麼傻,如果真的把寫字的紙拿來取暖的話,那跟沒穿衣服也沒差別了,他們所做的這種紙,其實也是用樹脂做成的。

用的是楮樹的樹脂,摸起來很硬,但是這個是有保暖效果的,是以它可以在冬天抵禦嚴寒,在這些紙張中再加入一些特殊材料,就可以制成衣物了,也因為它的原料,是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名為紙裘。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紙裘的實用效果很好,關鍵在于它的價格很便宜,能夠流傳出來,讓更多的人用到,是以紙裘在宋朝極為流行,一般的老百姓家中購買起來也是沒有難度的。

在現在流傳下來的宋朝文人的作品當中,也有不少提到過紙裘的,紙裘的發明,對于當時的宋朝還是有很大幫助作用的,畢竟在棉花沒有流行的時候,紙裘的出現,讓很大一部分人在冬天保住了性命。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四、總結

後來随着棉花産量的提高以及更多外界物資的傳入,紙裘就漸漸地消失在曆史之中了,我們現在的生活十分便利,科技發展迅速,過冬早已不再是一個難題,除了棉衣、棉襖之外,我們還有各種高科技的設施,比如空調,暖氣等等。

這讓我們在冬天都能過得很舒服,但是我們過冬的措施有很多都是效仿古人的,隻不過我們将古人的方法進行了改進,讓它更加便利,更加适合人們生存。

宋朝以前沒棉被,古人穿紙衣、蓋紙被,為什麼照樣不會受凍

從這些過冬的措施中就能夠看出那個時代古人的智慧,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夠激發出一些創造的靈感,而古人的這種創新的精神,不斷試錯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