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港澳天宮對話現場:航天員翟志剛談如何保持“感覺良好”

1月1日,“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活動舉行,中國空間站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與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青年學子展開互動交流。南都記者注意到,對話過程中,對于在太空環境中怎樣保持“感覺良好”的狀态,航天員翟志剛表示,這是一種經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困難,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相信大家在克服困難、收獲成功之後也會感覺良好。”

京港澳天宮對話現場:航天員翟志剛談如何保持“感覺良好”

對話過程中,航天員翟志剛分享了自己的經曆,鼓舞年輕人更好戰勝困難。他表示,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航天戰線接續傳承的紅色基因,是工程立項、實施近30年來工程全線人員愛黨報國、自立自強、創新超越的生動寫照。

“有國才有家,無論我們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愛國主義将永遠是激勵我們飛天的動力源泉。”翟志剛說。

在第一次出艙活動時,三位航天員不約而同地說了“感覺良好”四個字,是以很多網友将他們親切地稱為“感覺良好”乘組。對于在太空環境中怎樣保持感覺良好的狀态,翟志剛表示,這是一種經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困難,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相信大家在克服困難、收獲成功之後也會感覺良好。”

翟志剛說,這次飛行任務中,最具挑戰性的是長達6個月的在軌駐留,長時間的失重飛行會導緻肌肉萎縮、骨鈣流失,長期狹小密閉環境,也會讓心裡産生孤獨感、煩躁感。面對這些現實的考驗,他們在軌工作之餘,積極地進行了身體鍛煉和自我心理調節。

翟志剛最後表示,最需要感謝的是工程全線的科研人員,是他們辛勤的付出和全天候的保障才使得他們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感覺良好。“目前任務尚未過半,在後續的任務中我們還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但是我們堅信,我們一定能在完成任務落地以後,讓全國人民看到我們歸來之時依舊感覺良好。”

采寫:南都記者 吳佳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