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許世友成副軍長,他卻成了許的上級

曾有人統計過這樣一組資料,在風雨飄搖的革命年代中,共産黨人犧牲了300多萬,無名英雄更是達到2000多萬。有許許多多的革命戰士,默默無名地犧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在這些人中,陳海松似乎已經算得上是幸運,他至少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事迹。作為許世友曾經的勤務兵,他的人生和許世友緊緊相連,從勤務兵到紅軍史上最年輕的軍級幹部,他是少年英雄。也因為這個原因,更顯得他的犧牲的壯烈,我們會遺憾他的英年早逝,會感慨他為革命做的貢獻。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許世友成副軍長,他卻成了許的上級

1914年,陳海松出生在湖北大梧,家中貧寒,母親早逝,使他早早就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如此貧苦的童年,好在有嬸娘照顧他,嬸娘将他視如己出,給予他十足的關愛和溫暖。從小陳海松就不愛讀書,喜歡出去玩耍,天天和村中的孩子一起玩打仗遊戲,這也為他日後的排兵布陣留下了經驗。

上過幾年學之後,1929年陳海松停學了,他與家人一起務農為生。正是在這時,紅軍來到了這片貧瘠的土地,紅軍為貧苦人民與當地的地主老财做鬥争,燃起了這些被壓迫人民心中的熊熊火焰。在共産黨的上司下,當地成立了農民協會和赤衛隊,組織帶領他們加入了鬥争的陣營中,陳海松成為了童子團大隊長,帶領孩子們展開革命鬥争。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許世友成副軍長,他卻成了許的上級

随着年齡的增長,陳海松鬧革命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他想要走出家門到更廣闊的天地,和紅軍一起搞革命,一起争取更多權利。但他的嬸娘卻非常擔憂,他是家中的唯一男丁,搞革命是很危險的,有掉腦袋的風險。為了留住他,嬸娘急忙給他安排了一門婚事,然而即便如此,陳海松還是毅然決然地奔赴革命。在父親、嬸娘和其他親人戒心降低之後,他瞅準機會報名參加紅軍,去往前線,他來到許世友身邊當勤務兵。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許世友成副軍長,他卻成了許的上級

1931年,他成了一名共産黨員,在與許世友的相處過程中,兩個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許世友意識到自己旁邊的這個小兵不是池中物,是個帶兵打仗的好苗子,是以對他重點培養。其實那時許世友也還隻是一個團長,但他盡心盡力照顧陳海松,兩人一起在戰争中成長。但許世友沒想到,陳海松後來的發展速度超越了許世友的想象,因為小時候曾在私塾讀過幾年書,是以陳海松算得上是個文化人。

許世友把他安排在政治宣傳崗位,在這裡他的升遷速度像搭乘了火箭一樣。

從營宣隊隊長到團政委,他隻用了兩三年的時間。而要說到其中的秘訣,陳海松是相當有話說的。他的記憶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都相當優越,他能記住所有士兵的名字,也知道他們的職務和事迹,是以與戰士們的距離能夠很快的拉近,這有助于他做宣傳工作,也有助于大家由内而外對他信服。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許世友成副軍長,他卻成了許的上級

但在職位升遷的同時,猜忌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他被張國焘污蔑說是叛徒,還是以被開除了黨籍。好在他心理素質良好,沒有被這一次打擊影響到,後來他帶領部隊打了許多成功的阻擊戰,被順利恢複黨籍,這也算是對此前被污蔑的無聲反抗。

恢複黨籍之後,他繼續率領戰士英勇作戰,成功鞏固了我們黨在川陝蘇區的陣地,得到了上司的一緻認可。這時候他才19歲,已經是紅25師政委,而他原來的上級許世友成了與他同級的搭檔。盡管早對他有所了解,但他的升遷速度還是令許世友大為震驚。更令許世友震驚的是,一年之後,陳海松就升為紅九軍政委,原來同級的許世友則晉升為副軍長,反而比陳海松低了半級。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許世友成副軍長,他卻成了許的上級

短短4年時間,兩人身份互調,在我黨曆史上,如此快的升遷速度,也是十分少有的。陳海松沒有驕傲自滿,反而謙虛進步,大家都認為他會有光明的前途。誰也想不到,陳海松會在23歲那年犧牲在戰場上,讓人扼腕歎息。但好在,黨和人民都沒忘記他,我們會永遠記得這個少年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