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中國共産黨已經建立一百周年,新中國也已經成立72周年了。科技工作者是推動祖國發展的助推器,而每當中國在航天領域又建起一座豐碑,人們總會想起他的名字——錢學森。而當初錢學森的回國路卻異常艱難,錢學森為何滞留美國無法回國?為了打通這條回家的路,中國又付出了什麼代價呢?

錢學森天賦異禀,自律又努力,又處在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成績十分優異。1934年,清華大學庚款留美全校隻有二十個名額,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在攻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後,他在多個領域都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這引起了馮·卡門的注意,邀請他成為自己的學生,而之後兩人都沒有對這個決定失望。
跟随新老師學習後,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方面展現出驚人的才華,他研究的内容大多屬于軍事領域,美國政府不可能将這樣難得的人才放回國。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錢學森就做好了回國的準備,申請回國卻遭到了美國政府的強硬拒絕。他們威逼利誘,但無論是優越的條件、優厚的待遇以及明目張膽的迫害,都無法撼動錢學森想要回國的決心。
美國甚至在錢學森嘗試回國時以虛構的罪名将他抓捕,雖迫于壓力将其釋放,但卻安排了人員監視。這樣的消息傳到中國,引起了中央的重視,認為美方侵害了國人的自由與權益。中國人民的憤怒并沒有讓美國動搖,畢竟錢學森的科學價值實在太大了。錢學森一家在美國被軟禁起來,想要回國的心情十分迫切卻無可奈何,但他還是在監視中找到機會向祖國送出了一封求援信。
1954年日内瓦會議召開,我國認為解決這件事的契機來了。在此次會議上,美國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中國釋放美國戰俘和一些在華僑民,擔任外交官的周總理知道,解救錢學森的機會來了。
我國立刻表示,這件事情并不難解決,但中方要求美國停止迫害中國留學生,并恢複他們傳回中國的權利。美方沒有立刻同意,而是不斷推诿,表示美國有相關的法律規定,無法改變。但中方依舊保持強硬态度,談判陷入僵局。後來我方決定先做讓步,同意釋放四名美國飛行員,美方同意并邀請中國參加會談。1955年8月會談舉行,中方宣讀了将釋放的十一位美國飛行員的名單,與此同時,我們也向美國送出了一份人員交換名單,這其中,就包括錢學森。
美國政府人員看到名單後,仍舊不願松口,不僅表示美國法律無法改變,更是說沒有理由可以證明這些留學生想要回國。而中方赫然拿出了錢學森那封輾轉回到祖國的求援信,美方啞口無言,隻好與上級彙報,最後美國經過多方商議後終于松口。用十一名美國飛行員換錢學森回國,這樣的消息引起了國際間的輿論風暴,一時間消息飛向了全世界,成為了人人都在談論的一件事。
時隔幾年,錢學森終于能夠回到祖國,他馬上投身于國防建設之中。赤子歸國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為了保護錢學森的人身安全,國家為他專門配置了全天候警衛人員。而錢學森也不辱使命,在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成功研制出中國第一顆飛彈,令世界驚歎。
錢學森将一生熱血奉獻給了祖國,他深厚的愛國情懷和不畏艱苦的精神将會不斷激勵後人前行。相信在新時代,華夏兒女也會繼續砥砺前行,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而不斷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