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圳畫家撕掉百幅作品,寓意歸零創新,希望“疫去不返”

深圳知名藝術家尹小龍在2020年到2021年的疫情防控期間,每天堅持創作,共創作了國畫、實驗水墨、書法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200多幅,以紀念這場人類共同抗擊疫情的“戰役”。然而與衆不同的是,他邊創作邊銷毀,2021年12月31日下午,在深圳鳌湖藝術村,他用了4個小時,将挑選出來的100幅作品全部撕毀,并用視訊和少量照片做了紀念,以此藝術行為辭舊迎新。

深圳畫家撕掉百幅作品,寓意歸零創新,希望“疫去不返”

據了解到,青年藝術家尹小龍,200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曾為深圳錦繡中華簽約藝術家。深圳青少年兒童藝術教育指導老師、他還是多個公益組織的聯合發起人,也是國内沙畫創意藝術的最早推動者。在現代水墨、新國畫、藝術創意設計等領域都有自身的探索。

尹小龍為何要做此行為藝術?他表示,藝術家要勇于打破自己,不破不立。創作不是重複和循環,否則就不是創作。另一方面他希望“疫去不返”,撕掉疫情防控期間的作品,不是為了忘卻,是祈願,希望這場人類共同面臨的“疫情”盡快過去。撕掉的作品碎片,他不會扔掉,會保留,合适時機會再拿去參展。同時自己作為藝術家和美術老師,想通過這個“行為”告訴孩子們要有質疑精神,不要急功近利,包括質疑自己,傳遞勇于歸零創新精神,要勇于打破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更好,做更好的自己。

尹小龍說:對于藝術的創造是自我的追尋,寫下文字和畫作都是對自我與世界的反思,把自己的了解和思考抽象的事物用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當作品被創造出來那一刻,也就完成了思考和情感表達,藝術創造的意義對作者來講已經實作,如果抛去功利心,對自己來說這些作品毫無價值,就像吃剩的食物殘渣一般,除了倒掉毫無用處但在自己看來,藝術品的價值在于可以看到人性是如何思考的,自己能從中看到什麼,作品表達的思想能否引起共鳴,個人的靈魂能否有啟迪和升華才是藝術家應該的思考的。

深圳畫家撕掉百幅作品,寓意歸零創新,希望“疫去不返”

身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想用這樣的形式告訴孩子們;作品的創作如果隻為追求商業利益,也就失去了創作的價值目的,作為一名美術老師,之是以毀掉自己的作品,也在傳遞給孩子們不要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創作和藝術作品要有獨立的思考和質疑精神,包括對自己的反思和質疑,要勇于打破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更好,要有自信去做更好的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