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山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揭開面紗,志願者在"老理發店"為居民免費理發

長江日報7月29日,看着牆上關于天興洲臭西瓜皮的介紹,64歲的退休吳石化勞工嚴愛平感慨地說:"1977年我進廠時,和青山鎮的同僚經常吃臭鼬西瓜皮,那種味道現在還記得挺香的。"

29、位于青山石化小區青山鎮街道,新時代到文明實踐揭幕,衆多居民、志願者參觀文明實踐,津津有味地觀看老照片、舊物件,回憶當年的方華。

青山以長江上的青山僑命名,發源于青山冀邊的青山鎮。青山古鎮仍保留着百米長的古街,鎮内有幾口古井,最有名的是桃園古井。

青山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揭開面紗,志願者在"老理發店"為居民免費理發

青山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學院前好市民志願服務市場熱鬧開幕。長江日報記者 吳偉

青山鎮街道黨委組長介紹,該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青山古鎮豐富的曆史遺産,突出了"青山之根"的文化特色,将與青山土地遊、王世珍、陳懷民等曆史名人,以及贻貝餅、天興洲臭西瓜皮等特色美食元素融入到建設中, 讓文明的實踐成為青山記憶的展示,感受着巨大的變化。

社群居民林愛英在青山鄭街,修複區的老風光一邊看着邊說:"過去就是這條街就是這樣,雜貨店、修理店、理發店都有。日複一日地看着這個地方的美麗和現代,感覺就像它真的出生在一個美好的時光。"

"懷舊存儲"存儲了許多居民自發捐贈的畢業證書、榮譽證書、舊工作服等,其中一台握手電腦吸引了不少關注。石化界上司,這是潘凱潤的居民捐贈的,他退休前的吳石化勞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一直使用電子電腦,握手電腦被淘汰。但作為見證那場鬥争曆史的對象,潘凱潤特别珍惜了一場。聽說街頭文明實踐給居民收集舊物件,他毫不猶豫地捐贈給社會,展示給更多的人觀看。

青山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揭開面紗,志願者在"老理發店"為居民免費理發

居民們正在老理發店體驗免費的美發志願者服務。長江日報記者 吳偉

長江日報記者看到,在青山鄭街的老風光修複區有理發店、電器修理店等3個房間,其中理發店确實有志願者在社群居民免費理發。街頭黨委和行業委員會負責人表示,将景觀展示與實用功能的設計與施工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居民感受到懷舊之情,還可以作為志願服務場所發揮實際作用。

青山鎮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揭開面紗,志願者在"老理發店"為居民免費理發

社群居民在懷舊記憶辦公室觀看居民捐贈的舊物品。記者曹金甯

在揭牌儀式上,青山造船廠、融達石化等企業向文明實踐捐贈了船模、電視機和油畫等文藝作品。據悉,文明實踐院未來還将按照"政府與企業共建,居民共建"的原則,全面開展群衆喜歡看的各種志願服務活動,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通過為居民服務"最後一公裡", 幫助提高基層治理的有效性。

(長江日報記者吳偉、記者彭亞南、楊巧梅)

編輯:胡志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