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7月29日,看着墙上关于天兴洲臭西瓜皮的介绍,64岁的退休吴石化工人严爱平感慨地说:"1977年我进厂时,和青山镇的同事经常吃臭鼬西瓜皮,那种味道现在还记得挺香的。"
29、位于青山石化小区青山镇街道,新时代到文明实践揭幕,众多居民、志愿者参观文明实践,津津有味地观看老照片、旧物件,回忆当年的方华。
青山以长江上的青山僑命名,发源于青山冀边的青山镇。青山古镇仍保留着百米长的古街,镇内有几口古井,最有名的是桃园古井。

青山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院前好市民志愿服务市场热闹开幕。长江日报记者 吴伟
青山镇街道党委组长介绍,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青山古镇丰富的历史遗产,突出了"青山之根"的文化特色,将与青山土地游、王世珍、陈怀民等历史名人,以及贻贝饼、天兴洲臭西瓜皮等特色美食元素融入到建设中, 让文明的实践成为青山记忆的展示,感受着巨大的变化。
社区居民林爱英在青山郑街,修复区的老风光一边看着边说:"过去就是这条街就是这样,杂货店、修理店、理发店都有。日复一日地看着这个地方的美丽和现代,感觉就像它真的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时光。"
"怀旧存储"存储了许多居民自发捐赠的毕业证书、荣誉证书、旧工作服等,其中一台握手电脑吸引了不少关注。石化界领导,这是潘凯润的居民捐赠的,他退休前的吴石化工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一直使用电子电脑,握手电脑被淘汰。但作为见证那场斗争历史的对象,潘凯润特别珍惜了一场。听说街头文明实践给居民收集旧物件,他毫不犹豫地捐赠给社会,展示给更多的人观看。
居民们正在老理发店体验免费的美发志愿者服务。长江日报记者 吴伟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青山郑街的老风光修复区有理发店、电器修理店等3个房间,其中理发店确实有志愿者在社区居民免费理发。街头党委和行业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将景观展示与实用功能的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居民感受到怀旧之情,还可以作为志愿服务场所发挥实际作用。
社区居民在怀旧记忆办公室观看居民捐赠的旧物品。记者曹金宁
在揭牌仪式上,青山造船厂、融达石化等企业向文明实践捐赠了船模、电视机和油画等文艺作品。据悉,文明实践院未来还将按照"政府与企业共建,居民共建"的原则,全面开展群众喜欢看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通过为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帮助提高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长江日报记者吴伟、记者彭亚南、杨巧梅)
编辑:胡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