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之下,如何設計作業達到減量又提質,是需要老師們研究的新課題。
近日,重新捧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有一種感覺不禁湧上心頭:在各種花式作業創新的時候,我們需要冷靜的思考。
圖檔
下面我結合閱讀《給教師的建議》的感悟,談談自己對作業設計的一些思考。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基礎知識不能丢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今天,在雙減落地的當下,老師們似乎有點談“基礎”、談“知識”色變。基礎知識,有被打入冷宮的危險。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學生們學業落後主要原因是沒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識的“地基”的基礎知識牢固地保持在記憶裡,達到牢記終生的程度。
而國小教師們!你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築一個牢固的知識的地基。
是啊,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雙減之下,避免機械重複式的作業,并不是不要基礎,不要鞏固。設計基礎作業時,既要形式多樣,又要讓知識用起來,活起來。
如:《白鹭》一課,可以這樣設計作業:
抄寫詞語,試着用兩個以上詞語寫一寫白鹭給你留下的印象。
精巧 悠然 适宜 恩惠 嫌棄 白鶴
設計意圖:通過抄寫,識記詞語,落實寫字目标,積累詞語。用詞語寫一寫白鹭給你留下的印象,既建立起詞語之間的聯系,又讓詞語用起來就具有了生命力,更做到了與課文内容相關聯。
再如:學習了“澆”字以後,設計作業如下:
讀兒歌,再組詞。
“堯”字歌
用火燒,用水澆,
足旁節日踩高跷。
有羽翹,有日曉,
食旁祖國很富饒。
絞絲繞,提手撓,
人存僥幸很不好。
澆( ) 燒( )
饒( )
設計意圖: 通過兒歌的形式區分形近字, 簡單有趣,讓學生從中感受形聲字聲旁表聲,形旁表意的特點,喜愛漢字,體味漢字的博大精深。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知識不能丢,作業設計時,使知識運用起來,不斷發展,深化,成為活的知識,讓知識成為力量是我們的目的。
二、自在嬌莺恰恰啼,分層設計有成績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有經驗的教師,都應當采取個别對待的态度。
書中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談到作業這樣說:我給所有學生都挑選出這樣作業,使他能在作業中取得成就。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分層進行作業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選擇,并且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在每一課的作業中,我會設計自選作業。如《白鹭》一課的自選作業是,積累有關白鹭的詩句:秋水寒白毛,夕陽吊孤影。——劉長卿
通過背誦積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當然,如果給他們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作業會更好。
學習了《古人談讀書》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夠背誦課文即可。一部分學生既要背誦課文,也要為自己設計書簽選擇名言,或寫一句激勵自己讀書的話。還鼓勵一部分同學們設計書簽圖案、寫上名言,做成屬于自己的書簽。
分層設計作業,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在作業中獲得成就感,受到鼓舞,體驗到收獲的樂趣,總會收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結果的。
三、映日荷花别樣紅,遊戲融入設計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作業帶有遊戲的性質,這種遊戲裡鮮明地表現出自我教育、自我檢查的成分。
例如:低年級我們布置讓學生看牌匾識字、尋找各種包裝盒識字,給詩配畫,把故事講給朋友聽,這些實踐性很強的作業,都有遊戲的成分。遊戲成分,對教學過程有很重要的意義。
另外,一個人既在豐富集體的智力生活,同時又在享受集體的精神财富。在實踐性作業中,多設計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内合作、交流發展能力,讓小組洋溢着鑽研、好學的精神。
四、不是花中偏愛菊,閱讀愛好是第一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到最多的就是閱讀。閱讀是轉化後進生最好的手段,閱讀能夠擴充知識,發展思維,是形成學習過程的“智力背景。”
是以,無論哪一個學科,讓閱讀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是我們的責任。
五、萬類霜天競自由,形成愛好很重要
雙減之下,學生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由時間對學生的重要性,就像空氣對于健康一樣。自由時間是豐富學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條件。
然而,我們需要教會學生利用自由支配者時間。如果家庭教育不能跟上,學生們勢必浮躁、虛度。
書中給出的建議為: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的事。
1.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閱讀應該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
2.應當引導每一個學生去接近愛好的發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歡一門學科。引導學生深入鑽研各個科學領悟。
怎樣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學生形成合理的愛好。
總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優化作業設計,将“減負提質”落地生根,需要我們從學科本質出發,從學生發展出發,在“亂花漸欲迷人”中,保持冷靜思考,讓作業成為學生童年美妙小船中可愛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