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1億中國人

民以食為天!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1億中國人

每個人要想活着,每天都要吃飯的,精神食糧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人們普遍的食物就是大米和白面。

中國人口很多,糧食的需求量也很大,如果糧食不夠的話,肯定是要挨餓的。可是中國人每天都吃的很好,沒有人挨餓,過着幸福的生活。

我們之是以衣食無憂,是因為我們背後站着一個人,他不讓我們挨餓,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産量,讓我們都能吃上飯,不讓我們為了吃飯而發愁。袁隆平是一位偉人,他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仰和崇拜!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1億中國人

在中國古代,曾經也出現了一個“袁隆平”,他冒死從海外偷回來一根藤,就是這根不起眼的藤,拯救了一億中國人。

陳振龍(公元1543—公元1619年),福建長樂縣人,被譽為“蕃薯之父”,他本來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陳振龍一直考不中,于是一氣之下就棄文從商,開始經營生意。

當時很多人出國做生意,陳振龍也想漲漲見識,于是就出國了,來到了呂宋島。當時呂宋島被西班牙殖民着,西班牙人不喜歡呂宋島的食物,就把家鄉的食物帶了過來,其中就包括蕃薯。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1億中國人

蕃薯種植方法很簡單,并且産量高,吃着也好吃。陳振龍第一次吃蕃薯的時候,就被蕃薯甜美的口感融化了,他想帶點回家,可是西班牙殖民者不讓帶。

陳振龍是個叛逆份子,西班牙人不讓帶,他就偏偏要帶。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蕃薯藤裝扮成繩子,偷偷地裝上了船,帶回了明朝。

陳振龍在呂宋島一邊做生意,一邊學習蕃薯的種植技術,他對蕃薯是非常的了解。回到明朝之後,陳振龍就開始種植蕃薯,傳播蕃薯。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1億中國人

明朝末年,天下發生了饑荒,百姓顆粒無收,沒有糧食吃飯。陳振龍就傳授百姓蕃薯種植技術,讓他們吃蕃薯度過饑荒,就這樣他拯救了一億的明朝百姓,讓他們活了下來。

蕃薯不僅讓災民度過了饑荒,還促進了人口的增長。古代人口數量很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糧食少,人們沒有食物吃,自然人口數量就少了。

蕃薯的引進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糧食産量,讓更多人能夠吃到食物,是以人口自然就增長了。

明末時期,中國人口是一個億,到了清末,中國人口高達4億,這其中增長的3億人口,大部分都是蕃薯帶來的。如今蕃薯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食物,我們現在還在吃!

他是古代“袁隆平”,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拯救了1億中國人

參考文獻:《種薯傳授法則》、《明史》、《海外新傳》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