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真正記載的“女扮男裝”,原來她就是黃梅戲女狀元的原型

影視劇中“女扮男裝”的情節多引觀衆發笑,散下頭發就能被衆人認出是女子身份未免也太不走心。那麼,曆史上真有成功扮演為男人的女人嗎?

曆史上真正記載的“女扮男裝”,原來她就是黃梅戲女狀元的原型

黃崇嘏的故事

還真有一位。她名叫黃崇嘏,約生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是四川臨邛人。在《太平廣記》中記載:臨邛縣城發生火災,黃崇嘏被疑縱火而入獄。自覺冤枉的她便寫了一首詩,呈給了當時的知州周庠。詩名《下獄貢詩》:

偶辭幽隐在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

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在深籠。

這首小詩寫得極好。第一句中的“幽隐”出自《易經》“履道坦坦,幽人貞吉”的典故,意思是:履道坦坦者,易無險難 ;幽人貞吉者,即無險難。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全詩大意就是說,我這個幽隐之人品行高潔,為什麼你的政治像水一樣清正,卻還是把我這隻“野鶴”關進“深籠”裡呢?

整首詩中,她高傲地展示出自己的清高,還适時地恭維來一下周庠,但卻一字未提她受到了何種冤屈,也一字未表她心中的怨氣。

如此驕傲又如此膽大!幸虧周庠是個愛才惜才的人,一見此詩便重查了案件,釋放了黃崇嘏。不僅如此,不久之後周庠還在學院召見來她,讓她與自己的兒侄一起研讨學問,舉薦她代理司戶參軍( 州裡八品官) 。

這個時候的周庠并沒有認出黃崇嘏為女子,否則也不會舉薦她做司戶參軍。

黃崇嘏上任一年,卓有政績。周庠見黃崇嘏既有才華也有能力,心生歡喜,便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黃崇嘏。黃崇嘏得到消息,又寫了一首《辭蜀相妻女》詩:

一辭拾翠碧江涯,貧守蓬茅但賦詩。

自服藍衫居扳椽,永抛鸾鏡畫蛾眉。

立身卓爾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

幕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

願天速變作男兒,黃崇嘏的這句無奈讓周庠吓了一跳。原來她竟然是個女子?知道了真相的周庠順從了黃崇嘏的意願,讓她回了四川。

曆史上真正記載的“女扮男裝”,原來她就是黃梅戲女狀元的原型

“女狀元”的故事

其實黃崇嘏應該為鄉貢舉人,但自元明起,黃崇嘏故事開始被改編。正史所載的“鄉貢舉人”與“丞相招婿”兩個因素逐漸演變為更具有戲劇沖擊性的“中狀元”和“皇帝招驸馬”,并成為後世同類題材中最重要的兩個基本情節。

不過古代女子扮男裝、求功名,并不是人們普遍所接受的見聞。黃崇嘏的事迹在《太平廣記》中被當做視為妖異之事,被列在“人妖”卷下。

明代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指責黃崇嘏有“三不潔”:“僞為男子上詩,一不潔也。服役為吏,周旋于男子中,二不潔也。事露而不能告所願,複以詩戲,三不潔也。何謂青松、白璧之操耶?”

而後來“女狀元”題材的戲曲改編,給黃崇嘏“女扮男裝”找了很多類似于為解救親人,或者逃婚這樣的理由。這樣換裝之後的中狀元、招驸馬等情節,都不是出自女子主觀意願,而是被動的。這種的設定沖淡了傳統觀念的禁锢,得以展露出女子的能力。

最有名的就是那一句“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即說明“女狀元”的實力,又弱化了女子求功名的“不潔之心”。

仔細想想,如果不是周庠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黃崇嘏,估計她還能繼續“女扮男裝”下去,說不定以後也能升遷?

那就真的是位女狀元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