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四五”廣東将建30個焚燒發電廠

作者:亮網

相關規劃還稱原則上不再建立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場

2021年12月30日,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廣東省生活垃圾處理“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的通知。“十四五”期間,廣東計劃投資344億元,建設30個焚燒發電廠項目。■新快報記者 王彤

預計到2025年,全省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需求每天15萬~16萬噸

“十三五”期間,廣東共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80座,新增處理能力9.1萬噸/日,生活垃圾處理總能力首次超過生活垃圾産生量。截至2020年末,共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廠)149座,處理能力14.6萬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95%,設施數量和處理能力均居全國首位。

雖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以上,但其中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占比達到67%,與國家新近出台的檔案要求和先進省份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廣東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有待提升。

規劃提出,根據《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闆強弱項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0〕1257号)要求,“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噸的地區,要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到2023年基本實作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而截至2020年末,河源、清遠和雲浮市仍未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

2020年,江蘇省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占比達到80%以上,浙江基本實作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而廣東省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占比僅67%。是以,廣東需對照國家要求,同時向先進省份看齊,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

根據近年生活垃圾清運量變化趨勢,結合人口發展趨勢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程序等實際情況,規劃預估2025年全省生活垃圾清運量約13.58萬噸/日。考慮生活垃圾産生量的季節性波動、處理設施故障維修、台風、暴雨等特殊情況下需具備一定盈餘處理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則,乘以1.1~1.2的系數,預計2025年全省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需求為15~16萬噸/日。

總投資344億元,建設30個焚燒發電項目

據悉,“十四五”期間,廣東計劃建成焚燒發電項目30個,新增處理能力51050噸/日。在區域分布上,珠三角地區規劃建成焚燒發電廠項目17個;粵東地區規劃建成焚燒發電廠項目6個;粵西地區規劃建成焚燒發電廠項目3個;粵北山區規劃建成焚燒發電廠項目4個。2021-2023年,規劃建成焚燒發電項目24個,新增處理能力42350噸/日。

“十四五”期間,全省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總投資約344億元;按投資區域劃分,珠三角地區共投資約267億元,粵東地區共投資約35億元,粵西地區共投資約11億元,粵北山區共投資約31億元。

相應地,生活垃圾推進工作也是因地制宜,分三個梯度推進。廣州、深圳作率先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城鄉一體化系統;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争取提前完成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任務;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城市確定按時完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建設任務。

原則上不再建立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場

“十四五”期間,廣東将全面推進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生活垃圾清運量超過300噸/日的地區,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根據地區生活垃圾清運量,适度超前建設垃圾焚燒處理設施,提高焚燒能力占比,有條件地區實作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規劃特别提到,不鼓勵建設日處理量低于3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各地級以上城市以及具備焚燒處理能力的縣(市),原則上不再建立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場,現有衛生填埋場主要作為垃圾焚燒産物最終處置場是以及垃圾無害化處理應急保障設施使用。在全面摸清現有衛生填埋場剩餘庫容基礎上,結合區域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情況,發揮衛生填埋場“兜底”處理保障功能。對于暫不具備建設焚燒處理能力的地區,可規劃建設符合标準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對于以焚燒處理為主的地區,也要具備一定規模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作為保障設施。

嚴控商品過度包裝,實施淨菜上市

規劃還提出,完善全鍊條分類體系。通過推行生态設計、推動建立垃圾分類辨別制度、嚴控商品過度包裝、推進快遞外賣等行業綠色發展、加強塑膠污染治理、限制一次性用品供應、倡導“CD光牒行動”、推動綠色采購和無紙化辦公、實施淨菜上市等措施,促進源頭減量。

此外,建設完善比對的分類運輸體系。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做好物業機關和環境衛生部門的銜接;發揮居委會在組織社群環境整治、無物業管理社群生活垃圾清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強與物業機關、生活垃圾清運機關之間的有序銜接。探索建立“不分類、不收運”的倒逼機制。

連結

“十四五”主要目标

1

無害化處理能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9%以上;到2025年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總能力達到16萬噸/日以上。

2

資源化使用率:到2025年底,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使用率不低于60%。

3

焚燒處理能力:到2025年底,全省焚燒能力占比達到80%以上;珠三角地區城市争取實作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占比達到65%左右,鼓勵有條件的城市盡早實作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4

生活垃圾分類:到2025年,全省地級以上市和具備條件的縣城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基本滿足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需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城鄉一體化系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