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在無人——于右任
文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是如清風般的存在,他們不被世俗幹擾,不卑不亢,用自己的文字諷刺着他們所看不慣的世界。引言這句話就是一位文人諷刺晚清太後慈禧的,這位文人便是于右任。
在于右任身上還曾發生過一件妙事,他曾在醉酒的狀态下寫下“不可随處小便”這句話。這些話對我們來說無妨,但對于像于右任這樣的文人來說,其實是有辱斯文的。于右任醒酒後靈機一動,将字的順序進行了一下調換,這句話後來竟然成了口口相傳的名言警句。
于右任與慈禧的愛恨情仇
于右任是有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書法家,還曾參與創辦複旦大學等學校。不僅如此,他還是國民黨的高官,但是這些都是于右任在老年時獲得的成就。于右任在年輕時滿腔熱血,一心隻為國家。他十七歲便中了秀才,還被譽為西北的文學奇才,但就是這樣一個閃閃發光的人物,卻要被迫在西安恭迎聖駕,這對于他而言自然會是不能忍受的一件事情。

當時處于思想封建時期,臣子跪帝王是理所應當的,但令人氣憤的便是跪拜的對象并不值得人們這樣做。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他們沒有站出來反抗,而是選擇逃亡。
逃亡歸來時,還要讓人們跪在街頭迎接,這對滿腔熱血的于右任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而這令人恥辱的對象便是光緒皇帝和慈禧。這一切都讓于右任感覺不滿,并感慨慈禧禍國殃民,于是他堅持上書,請求“手刃西後,重行新政。”從中可以看出于右任對慈禧從政有多不滿。
但當時的慈禧一手遮天,更是見不得别人反對自己。假如于右任真的上書要求手刃慈禧,估計慈禧也會是毫發無傷,而我們的曆史中也會少一位優秀的文學家了。氣憤的于右任被好友攔截下來,好心規勸,這才使于右任保住了“小命”。
于右任對慈禧的行徑如此不滿,并心生殺死慈禧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于右任一心為國。他還借用典故寫下詩句,諷刺慈禧濫用權力,誤權弄國。可見于右任年少時是一位敢于直言、不畏強權的人。
二、于右任被通緝
但是于右任在詩句流傳出去後,便遭到了清朝政府的通緝,于是于右任便開始了他的逃亡曆程。
在好友的幫助下,他逃到了上海,還化名為劉學裕,并且進入震旦學院念書。在第二年還籌錢創辦了複旦公學,所謂的複旦公學便是今天赫赫有名的複旦大學。于右任還去了日本去考察他們新聞業的發展,并見到了孫中山,由此加入了同盟會。他積極地宣傳自己的革命精神,後為了躲避禍事,再一次去到了日本,還參加了反袁鬥争。
于右任因為被通緝逃亡到了上海,上海的先進思想和文化正是于右任心中所期望的,這更是激發了他的革命熱情。于是于右任便想要改變這個封建的社會,而想要改變舊社會就要先改變他們思想,争取讓群眾多讀多看,與先進的思想保持一緻,如此便算是很大的成功了。
于是他便創辦了四種日報分别是《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籲日報》和《民立報》。
他在上面大肆宣傳革命思想,報道革命事件,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鳴。這些報紙在當時給那些革命人士帶來了精神上的支援,更是愛國青年心中的精神支柱,對我國的革命工作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建國初期的上司人都對《民立報》贊賞有加,可見于右任對我國革命工作的的貢獻。
于右任在創辦日報的同時,鼓勵青年人群為祖國效力,參加革命。為此他創辦學校,讓革命青年在裡面讀書,發揚愛國精神,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可以說于右任是用實際行動來愛國了,他放棄了他舉人的身份,選擇了為革命獻身,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隻為救中國,改變中國。
三、于右任難回家鄉
于右任的一生都在為革命、為祖國奮鬥。于右任為辦日報曾去過日本,是以加入了同盟會,認識了孫中山,并且成為了元老級人物。他曾提出了很多改變大局的觀點,“合則兩益,離則兩損”這是大家熟知的論斷,它便是于右任在全面分析局勢後所提出的。而他對中華民族作出的貢獻,也獲得了人們的肯定與認同。
但是于右任的晚年過得并不順遂,由于當時的戰局,他被迫留在了台北。而他的家人們都在大陸。這種情形導緻于右任孤苦無依,整日思念家人,最終因為思念成疾生了一場大病,最終在台北病逝。
于右任在去世前夕都沒有忘記祖國,據當事人說,他當時伸出了一個手指,希望祖國可以統一,第二次伸出三個手指,希望自己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陝西三原縣。難回家鄉仿佛成了于右任的終身遺憾,而他的愛國情懷也讓後人動容。
于右任的屍骨雖沒葬在自己的家鄉,但人們将他葬到了台北最高的山上,還為其建了雕像來紀念他。于右任先生雖然去世了,但他依舊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創辦的大學裡面培養出來的優秀學子,也都在報效祖國。于右任用他的青春和熱血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他的衆多學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都在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幫助中國實作繁榮富強。
結語
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偏偏也有醉酒的時候,雖然寫出了“不太好”的句子,但是又巧妙地改變了順序,成了人們贊不絕口的名言警句。我們有時感歎或者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将自己的小失誤巧妙地變成人們口中的佳作吧。
這個名言警句便是“小處不可随便”!他告誡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用最認真的态度,拿出最好的精力去對待,不可敷衍了事。
雖說是改變了順序才成為的名言警句,但于右任一直也是這麼做的,在當時革命處于下風的時候,他積極參加革命,敢于質疑慈禧,這些都說明了于右任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是全力以赴的。而我們也要學習于右任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才能為祖國做好每一件大事。
參考文獻《官場外的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