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中日之間一直以來都充斥着恩怨情仇。根據曆史記載,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攜帶童男童女去尋找長生不老藥,最終這些童男童女在日本這片土地永久的居住下來,這才有了日本。

可以說如果按照這個曆史來說,日本與我國同宗同族。在往後的發展中,日本也一直是以學徒的姿态,吸取我國的文化。但是,日本卻不思感恩,一心隻想囤并中國,從中國近代史上來看,日本在中國發動了甲午海戰、侵華戰争,給中國帶來了災難。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可以說,中日之間自侵華戰争後,關系就非常惡劣。但是有趣的是,在日本卻發現了“中國烈士墓”,隻是墓碑上的兩個字,讓人氣憤不已。

蓄謀已久,侵入華夏

早在明朝時期,日本就開始入侵中國,其實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作為信仰武士道的民族,他們需要擴大自己的地盤來彰顯自己的實力。于是,他們就把眼球放到了地域寬廣的中國。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但是中國也不是好惹的,雖然倭寇頻頻來犯,但衆軍将士同仇敵忾,狠狠地将倭寇的嚣張氣焰打壓了下去,于是日本老實了好一陣子。随後,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而反觀我國,清朝時期開始閉關鎖國,雙耳不聞窗外事。

但是此時的世界早已改變,中國近代不思進取,最終遭受了滅頂之災。日寇自1872年,開始入侵我國附屬國琉球,其目的就是為了侵占台灣。但此時我國還并沒有積弱到極緻,雙方各打五十大闆便班師回朝。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随後20年裡,雙方差距逐漸拉大,日本在明治維新的幫助下,開始越來越強,而我國還在原地踏步。最終,在雙方爆發的加入海戰中,我國吃了大虧。

甲午海戰,慘痛失敗

甲午海戰的失敗是無比慘痛的,但是其中原因也十分值得我們深思。首先,從日本方面來說,甲午海戰是清政府與日本最大的一場沖突,也是日本蓄謀已久的陰謀。

自清政府與日本在琉球沖突爆發以後,日本痛定思痛。在20年的時間裡,海軍裝備換了一大截,整整32艘軍艦以及24艘魚雷艇。而反觀我國,隻有25艘軍艦。這種實力不相當的軍事裝備對比,可見日本在這20年裡早已對中國觊觎已久。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為了赢下這場戰争,日本在作戰計劃上也非常完美,同時,日本還是以偷襲的方式,迫使中國加入甲午海戰的。本來軍事裝備就不對等,日軍還是主動發起偷襲戰鬥,北洋海軍的損失可想而知。

周密的安排加上強勁的軍事裝備,北洋海軍的敗局似乎早已注定。但是北洋海軍也不是泛泛之輩,船上4000多名官兵拼死抵抗,無一人屈服在日本海軍的槍炮之下,他們用鮮血,證明了中國人民不會屈服的脊梁。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戰争結束以後,4000多名官兵悉數陣亡,隻有二十幾名士兵被日本海軍俘虜。日本海軍将這些士兵押送到日本,想要從他們嘴中套取有用的情報。但是這些海軍士兵咬死不松口,一個字都不透露,最終,日本人無法從北洋海軍士兵的口中找到想要的情報,将他們給處死。他們的屍體并沒有被送回到中國,而是就地掩埋。

曆史遺留,名垂千古

日本發現的“中國烈士墓”就是當時這些北洋海軍的士兵墓碑。在墓碑的上方,寫着俘虜兩個字,血紅的字型刺痛着每一位中國人民的心。他們已經犧牲百年,如今才被國人所熟知,但是他們所做的事迹,值得我們所有人為止敬仰。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現在,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巅,我們用抗美援朝,證明了我國早已不在是哪個積弱、任人宰割的清政府,而是可以像世界最強國家發起挑戰的人。

就像當年一位日本學者說的那樣:“在你們建國宣言時,毛主席說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我認為這是一種空話,為什麼你說站起來就站起來了。但是當中國參加了抗美援朝戰争,并且獲得了勝利,我才發現,原來毛主席的說的是正确的,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

日本發現“中國烈士墓”,無人參拜多年,墓碑上的2個字令人心痛

自鴉片戰争開始,國人雖然飽受欺辱,但是永遠在自強不息的學習,尋求真正的救國之路,最終,我國實作了富強。現在,遠在天邊的烈士們,看到中國盛世,應當欣慰無憾了。

結語

正如同彭德懷元帥說的那樣:“外國在中國架起幾門大炮,就能征服一個民族的曆史,一去不複返了。”我國用無數鮮血,證明了中國人的韌性,向這些英勇無畏的英雄們,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