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入戶走訪中的王曉磊(左)

迷彩裝、作戰靴、大排量摩托,這是他的三件經典“行頭”。

駐村以來,他仍以軍人的作風開展工作,以軍人的情懷關愛百姓,被親切地稱為“迷彩書記”。他就是州委直屬機關工委駐鹹豐縣清坪鎮高峰村第一書記王曉磊。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高峰村村貌

這個海拔900米的小山村,如今四通八達的水泥路逶迤綿延,風情濃郁的特色民居錯落有緻,猕猴桃基地連片延伸……5年的春夏秋冬,小山村走出貧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産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集體經濟穩步提升,正向着“一村一品+”專業村、美麗鄉村示範村、鄉風文明引領村、基層治理樣闆村、富裕富足幸福村邁進。

“不管我是哪裡人,我要把群衆當親人”

王曉磊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1998年參軍,進入武警内蒙古總隊,2003年軍校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武警恩施州支隊。2017年轉業到州委直屬機關工委,上班僅7天,就被派往高峰村脫貧攻堅一線。

“一開口說話,村民就知道我是外地人,壓根兒不相信我。”王曉磊初來乍到,吃了不少閉門羹。

為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王曉磊下定決心:不管我是哪裡人,隻要腳下多沾些泥土,把群衆當親人,多為群衆辦實事,終究會得到群衆的認可。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王曉磊走村入戶

他開始與村支“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員一起,采取“走親戚”的方式對全村進行全覆寫入戶走訪。每到一戶,王曉磊都會與群衆拉家常,傾聽群衆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生産生活以及困難等。

“走進群衆家裡,了解群衆生活,你才知道要幹啥”。2017年2月,二組村民肖傑喜得龍鳳胎,可男孩被确診為先天性心髒病,病情嚴重急需手術,面對高額手術費,一家人一籌莫展。王曉磊通過網絡衆籌、申請大病救助、發起慈善救助等,迅速籌集善款11萬餘元,并聯系武漢亞心醫院專家為孩子做手術。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王曉磊看望肖傑家的龍鳳胎

“因為有王書記的幫助,我兒子現在恢複得很好,他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肖傑提起自己患有先天性心髒病的孩子,一言一語滿是感激。

“要用心感受群衆的喜怒哀樂,為他們遮風擋雨。”王曉磊經常這樣說也這樣做。

殘障人士馬俊需更換假肢,王曉磊馬上與州殘聯聯系,送他到州殘聯康複中心更換;貧困戶嚴易安不幸發生車禍,王曉磊趕緊到醫院探望并幫助處理賠償事宜;到貧困戶家中走訪,發現易生雲肺病嚴重,他一天内便為老人籌集到一台吸氧機……王曉磊通過數不勝數的“小事”,一點點焐熱了村民的心。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王曉磊将為村民争取到的輪椅送到家中

“村民見到他,都要跟他扯幾句白,要是趕上飯點,村裡人拉着他的手硬要請到家裡吃飯。”高峰村村支部書記田帛國說。

近5年的時間,王曉磊把村裡所有家庭至少跑了10遍,他跑壞了自己的一輛越野車,兩輛機車,現在騎的是第三輛。他還個人幫助村民錢物8萬餘元,村民從以前的“不愛搭理”“不讓進門”到現在“盼着上門”“拉着上門”,王曉磊也成了村民們的親人。

“離開軍營還是兵,駐村就是新戰場”

從清坪集鎮出發,經過一條建立的通村公路,開車不到幾分鐘就到了高峰村村委會。别看這條路今天如此暢通,原來卻是另一番景象。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村裡道路前後對比

“過去的通村路坑坑窪窪不說,還又短又狹窄。出個村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兩腳泥。要不是王書記帶領我們修路,也沒有今天這樣四通八達的交通。”四組村民冉夢雲說。

高峰村轄6個村民小組,2014年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3戶567人。

初來時,村裡隻有坑坑窪窪的3公裡通村公路,王曉磊開着越野車進村像搖船,幾個月高強度颠簸,越野車不得不“退役”,換成了大排量摩托。

要脫貧,路先行。

“離開軍營還是兵,駐村就是新戰場,脫貧硬仗隻能赢。”為了盡快打通路,王曉磊搬石頭、打路基……這個村民眼裡的“外地”書記總是沖在最前面,撲下身子帶頭幹。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村裡通村路、通組路、産業路四通八達

不到半年的時間,高峰村修通了10.3公裡通村公路、24.5公裡到組公路,打通了村子與外界的出口。

四組是高峰村最遠的一個組,到組路沒有硬化之前,僅有的一條機耕路彎多路陡,布滿碎石、溝壑,讓這組的村民苦不堪言。

“路太難走了!”四組村民談春感慨道,“以前有個三病兩痛,出個門都困難,現在好了,平整的道路一步步都修到我家大門口了。”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改造後的特色民居

有了路,脫貧戰場“火力全開”:67戶易地搬遷建設、果蔬凍庫建設、特色民居改造……2017年盛夏時節,高峰村拟建的18個項目全部啟動建設,村寨院落到處是火熱的建設場面。

飲用水安全是村民們的大事。駐村前,高峰村村民大多喝的屋檐水,王曉磊尋思解決這個問題要勤“跑”。通過跑項目、跑支援、跑農戶,終于在2017年7月實作飲水全覆寫。

全村村民喝上自來水時,王曉磊卻覺得甜在自己心裡。在王曉磊積極争取下,生産用電進了村、移動寬帶入了戶……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高峰村文化廣場

“2017年前,高峰村基礎條件太差,村民出行難、安全飲水難、生産用電難。現在不一樣了!高峰村路網四通八達,安全飲水到家到戶,民房煥然一新,産業富村富民,環境變好了,村莊變美了。”說起近幾年高峰村的變化,清坪鎮黨委書記楊建平高興地說。

“村民有苦我揪心,群衆不富我不甘心”

剛駐村時,高峰村猕猴桃全部染病倒園,僅有的幾十畝辣椒也沒有什麼經濟效益,王曉磊百感交集。“村民有苦我揪心,群衆不富我不甘心。”缺技術、沒銷路、自身能力發展不足,找準“窮根”的王曉磊開始對症下藥。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鐘彩虹研究員團隊到高峰村作技術指導

“前期我也曾多次邀請周邊猕猴桃專家到村指導,效果并不明顯。後來在網上查閱得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猕猴桃專家鐘彩虹的資訊,立馬和她取得聯系。”2017年9月,王曉磊找到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的技術專家鐘彩虹。

經實地調研,鐘彩虹認為高峰村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很适合種植猕猴桃,但要更換品種、加強管護。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猕猴桃基地

通過鐘彩虹的指導,王曉磊帶領村民在村裡建起了兩個猕猴桃産業園,成立了5個猕猴桃産業合作社,發展猕猴桃1200餘畝,帶動200餘戶村民增收緻富。

猕猴桃要幾年才能挂果,王曉磊制訂産業發展“長短結合”路線圖。鼓勵村民養殖生豬,去年養豬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民達10多戶,收入約100萬元的有1戶。同時,引進能人嚴飛回鄉建起辣椒加工廠,發動本村和鄰村村民種植辣椒2000多畝。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村裡建起了辣椒基地工廠化育苗溫室大棚

為實作規範化、規模化育苗,今年年初,王曉磊積極向鹹豐縣農業農村局争取辣椒育苗基地建設項目。經多方協調,目前總投資70餘萬元的辣椒基地工廠化育苗溫室大棚已建成,明年可投入使用,預計可育苗800萬株,除滿足本村栽種需求外,還可輻射到周邊地區。

“我以前總覺得混一天是一天,生活一點幹勁都沒有。王書記來了以後,把我當作親人,經常鼓勵關心我。”村民王超說,在王曉磊的激勵引領下,現養豬70多頭、發展辣椒3畝。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村民正在将炕好的黑豬肉下炕

2018年2月,王曉磊突感手腳麻木、四肢疼痛、行動困難。春節後,他病情加重,在州中心醫院診斷為“多發性肌肉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王曉磊不肯住院,他與村幹部及産業大戶驅車到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尋求支援,到湖北黃岡購買猕猴桃種苗……

“事兒沒做完,放不下。”王曉磊依然堅持在崗,直到機關上司下了死指令,要求他立即住院,他才暫離崗位住院治療。

王曉磊:“迷彩書記”攀“高峰”

如今,高峰村猕猴桃、辣椒、黑豬産業“三足鼎力”,集體經濟也不斷壯大,全村年個人所得達到12800元。

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年,王曉磊将對妻子和兒子的牽挂默默存在心間,選擇繼續留在高峰村,帶領群衆在鄉村振興的路上永攀“高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