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寨科技創了什麼新?

山寨科技創了什麼新?(摘要)

作者:孫黎 來源:IT經理世界

山寨的第一特征是其草根性。

山寨的開發模式與開源的Linux社群一樣,“更像一個充滿不同議程和方法的嘈雜的市集”。山寨的草根模式與開源的Linux社群一樣混沌,但其系統的分散性、可靠性卻是可以媲美微軟和蘋果。這是因為山寨經濟中存在多層與其功能吻合的組織結構,網絡無處不在。這就是雷蒙德表述的,“除了網際網路以外,成員間還存在一個分布式、松耦合的點對點網絡,具有多重備援性和可降級。在這兩個網絡中,節點的重要性隻取決于外界願意和他合作的程度。”美國去年的金融海嘯表明,按照大教堂方式建立起來的高度複雜、緊密耦合的宏偉金融體系在危機中不堪一擊。反倒是開源社群按照市集模式建立的草根系統,有着生生不息的韌性,中國的山寨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原因也在如此。印度、泰國對地下經濟的研究也表明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山寨幫助吸納了大量的下崗勞工。

山寨的第二特征是其開放性。

谷歌搜尋的核心競争力在其開放性,雅虎在搜尋市場喪失先發優勢,正是忽視了向使用者開放所帶來的搜尋準确度的提升。在谷歌時代,經濟學重新思考網絡所帶來的外部性:當一種産品對使用者的價值随着采用相同的産品、或可相容産品的使用者增加而增大時,這種網絡外部性就會創造出新的江湖準則:<b>越開放,就會越吸引使用者</b>,企業也會越成功。在這種邏輯下,擁有<b>管道、人、産品</b>,甚至<b>知識産權</b>都<b>不再</b>是<b>成功的關鍵</b>。<b>開放才能成功;應該積極讓客戶參與</b>企業價值鍊的各個環節:産品設計、分發、銷售,甚至服務支援(想想維基百科全書)。

山寨的産品設計、産業鍊架構也是建立在這一開放性的基礎上,<b>産品架構越開放,産品開發速度越快、産品加工工期越短、成本也越低,而客戶體驗、滿意度也越高</b>。山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産業組織方式,一大批新興企業随之蓬勃湧現,并随着開放性釋放出更強的社會影響力。

山寨的第三特征是其創新性。

開源社群早就接受這樣的質疑了。有人認為“Linux隻不過是追着Unix系統的尾巴跑”。不過到現在,軟體業已經承認,“新點子往往首先在Linux中被實作,然後再被搬到其他平台”。

山寨的第四特征是其在國際價值産業鍊上的競争力。

中國山寨手機的興起,其實是國際價值産業鍊分工的必然結果。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指出,全球價值産業鍊是指在全球範圍内為實作商品或服務價值而連接配接生産、銷售、回收處理等過程的全球性跨企業網絡組織,涉及從原料采集和運輸,半成品和成品生産及分銷,直至最終消費和回收處理的整個過程。全球價值産業鍊改變了原來的國際分工體系利潤配置設定模式。企業可以切入全球價值鍊的各個環節:産品設計、開發、生産制造、營銷、出售、消費、售後服務、最後<b>循環利用</b>等各種增值活動,而山寨正是利用了全球價值産業鍊制造環節向中國轉移的機會,開始前端滲透研發,後端涉及營銷。如果說目前在消費、售後服務上還很不完善,那正是因為政策對服務業限制進入的必然結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