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科技创了什么新?(摘要)
作者:孙黎 来源:IT经理世界
山寨的第一特征是其草根性。
山寨的开发模式与开源的Linux社区一样,“更像一个充满不同议程和方法的嘈杂的市集”。山寨的草根模式与开源的Linux社区一样混沌,但其系统的分散性、可靠性却是可以媲美微软和苹果。这是因为山寨经济中存在多层与其功能吻合的组织结构,网络无处不在。这就是雷蒙德表述的,“除了互联网以外,成员间还存在一个分布式、松耦合的点对点网络,具有多重冗余性和可降级。在这两个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只取决于外界愿意和他合作的程度。”美国去年的金融海啸表明,按照大教堂方式建立起来的高度复杂、紧密耦合的宏伟金融体系在危机中不堪一击。反倒是开源社区按照市集模式建立的草根系统,有着生生不息的韧性,中国的山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因也在如此。印度、泰国对地下经济的研究也表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山寨帮助吸纳了大量的下岗工人。
山寨的第二特征是其开放性。
谷歌搜索的核心竞争力在其开放性,雅虎在搜索市场丧失先发优势,正是忽视了向用户开放所带来的搜索准确度的提升。在谷歌时代,经济学重新思考网络所带来的外部性: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这种网络外部性就会创造出新的江湖准则:<b>越开放,就会越吸引用户</b>,企业也会越成功。在这种逻辑下,拥有<b>渠道、人、产品</b>,甚至<b>知识产权</b>都<b>不再</b>是<b>成功的关键</b>。<b>开放才能成功;应该积极让客户参与</b>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品设计、分发、销售,甚至服务支持(想想维基百科全书)。
山寨的产品设计、产业链架构也是建立在这一开放性的基础上,<b>产品架构越开放,产品开发速度越快、产品加工工期越短、成本也越低,而客户体验、满意度也越高</b>。山寨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产业组织方式,一大批新兴企业随之蓬勃涌现,并随着开放性释放出更强的社会影响力。
山寨的第三特征是其创新性。
开源社区早就接受这样的质疑了。有人认为“Linux只不过是追着Unix系统的尾巴跑”。不过到现在,软件业已经承认,“新点子往往首先在Linux中被实现,然后再被搬到其他平台”。
山寨的第四特征是其在国际价值产业链上的竞争力。
中国山寨手机的兴起,其实是国际价值产业链分工的必然结果。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指出,全球价值产业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生产及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全球价值产业链改变了原来的国际分工体系利润分配模式。企业可以切入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营销、出售、消费、售后服务、最后<b>循环利用</b>等各种增值活动,而山寨正是利用了全球价值产业链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的机会,开始前端渗透研发,后端涉及营销。如果说目前在消费、售后服务上还很不完善,那正是因为政策对服务业限制进入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