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老百姓都知道:“有困難,找民警”。面對新一輪疫情的侵襲,為了搶在病毒的前面,頭頂國徽的警察同醫衛人員一樣,沖到了抗疫最前線。
“我的名字叫警察”
新一輪新冠疫情來勢洶洶,為了遏制疫情的發展,西安市決定:12月23日零時起,西安全市小區、機關封閉管理。27日零時起,全市進一步提升防控等級,實行最嚴格的社會面管控。同時,各小區院實行“一院一警制”,加強人員流動管理。
“抗疫目前,我是共産黨員,必須帶頭上!”12月22日,得知派出所人手吃緊,正在家中養傷的北關派出所所長錢航,毅然從家裡傳回機關,投入到抗疫一線。
錢航是一名有31年警齡的老警察,剛剛因為肋骨骨折和跟腱受傷在家,醫生要求必須靜養。但是疫情目前,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一到所裡,他就馬不停蹄帶隊,乘車趕往轄區各核酸檢測點、封閉管理小區等勤務點,檢查民警值守、防護裝備配備等。”他的搭檔、北關派出所指導員李好磊說,“老錢真是個硬漢,醫生建議必須回家平躺休息。”
“他受傷的确已經請過假了,因為抗疫實在吃緊,硬是要回到一線去,誰也拗不過。”西安市警察局蓮湖分局政工科副科長陶偉苦笑着說。
所長坐鎮指揮排程,刑偵副所長負責流調溯源,治安副所長負責警力調配和核酸樣品運輸,戶籍副所長負責社群執勤防控,指導員負責内部防控和後勤保障······
“他從警31年,基層治安經驗豐富,一回來就像馬達一樣高速運轉。”李好磊說。
使命必達 執甲逆行
遏阻疫情傳播、擴散,各項工作都必須與時間賽跑。
在接到公安蓮湖分局黨委指令後,北關派出所全警參戰,除了保障基本運轉外,80多名民警下沉到街道辦和社群,到一線參與轄區疫情防控。
23日下午,副所長高山帶領民警準備執行核酸樣本轉運任務,不遠處突然走來一名年輕人求助。原來小夥子接到了疾控中心流調通知,要求立即等在原地待命,驚慌失措的他對着身邊的“大白”情緒失控。
零距離接觸疑似病人,誰上?“讓我來”,高山見狀挺身而出,立刻給小夥子送上了N95口罩,同時組織人員封控現場。直到120急救車和醫護人員趕到,他懸着的心才放下。
距離可疑病例隻有5米遠,職業要求我們必須沖上去,“雖然緊張,但并沒有多害怕!一想到如果疑似人員散到人群中,會造成多大的工作失誤,我們責無旁貸。”
每個封控小區安排6名警力和一台警用車輛。“有困難,找警察。”寄托着老百姓的一份信任。北關所負責的封控小區裡有一位70多歲的獨居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沒法在網上預訂,進駐的民警接到求助後,每天為老大爺送菜、送飯、采買東西。
他們還有負責為轄區近8萬群衆轉運核酸檢測采樣樣本,為了保障檢測時效,大量的檢測樣本經常轉運到淩晨,每個人都是超負荷工作,每天工作時間至少在10個小時以上。
高山說,最累的一天他連軸工作了25個小時沒合眼,沒有時間看手機,直到脫下防護服,才發現微信上發來的語音,十幾天未謀面的女兒說,“爸爸,你才在我心裡永遠最厲害的大英雄。”高山瞬間淚目。
孩子的一句話,讓他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為保護市民的安全是警察最大的責任。
躬身奮鬥 努力向上
社群民警喬彩虹,家中有一個高三的學生,由于整日在派出所執勤,顧不上給孩子做口熱飯。孩子每天隻能靠友善面和饅頭對付。治安民警馬淑琴,配合街道開展隔離酒店的安保防控,始終堅守在防控一線。
輔警宋飛把懷孕六個月的妻子獨自留在家中,自己奔忙在抗疫的大街小巷;民警張衛峰解除隔離一返崗就主動請纓,每一個普通人每天都在與疫情鬥争,做好自己。
核酸檢測現場,民警們是疏導宣傳的“小喇叭”;封控小區裡,民警們是管理服務群衆的“勤務員”;流調溯源時,民警們是核查資訊的“火眼金睛”。
封控管理後,給群衆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因地制宜解決,接患者就醫,幫患者買藥,給考研學生送考……在社群裡民警把群衆的需求擺在前面,急群衆所急、想群衆所想,把封控造成的不便減低,與抗疫所有的一線從業人員一道,築起抵禦疫情的“防火牆”。
“我們多一分付出,群衆就多一分安甯!”公安蓮湖分局局長張炜說,“頭頂國徽,就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疫情目前,防控一線就是人民警察的‘主戰場’,相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夠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齊正)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