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誰》:又一硬核爆款預定,一集吓出冷汗

年初的一部《狂飙》,讓大家看到了“中年頂流”演員的實力,張譯“警察專業戶”的印象也更加深入人心。

而在最近,他在一部新劇中再次诠釋了渾身“反骨”的刑警角色——

當着上司的面,他能跟意見相左的同僚拍桌子瞪眼;

《他是誰》:又一硬核爆款預定,一集吓出冷汗

跟當地混混對峙的時候,能一言不合就掀桌;

《他是誰》:又一硬核爆款預定,一集吓出冷汗

案情碰頭會上,面對擅長刑偵理論研究的教授,他也是不顧情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甚至對何為“警察的本分”,他都有一套獨特的诠釋。

實際上,也不怪這名刑警如此“反骨”,因為過去8年來,他碰上了一樁至今懸而未決的連環殺人案,眼睜睜看着戰友犧牲,從此一頭紮進了紛繁複雜的謎團中。

這便是最近熱度節節攀升的懸疑犯罪劇——《他是誰》。

故事始于一樁連環殺人案。

1988年,甯江市發生一系列性質惡劣的兇殺案,死者均為年輕女性,被割喉緻死,死前均遭到性侵。

根據刀口的特征,警方判斷兇手為左撇子,但由于作案時間大部分選在雨天,能夠迅速鎖定兇手的證據并不多。

男主角衛國平剛剛加入警隊,就碰上了這個大案。

考慮到兇手在雨天行兇的可能性極大,一天雨夜,衛國平和戰友決定去巡邏,沒想到正碰上一個歹徒對一名女性下手。

兩人連忙追兇,衛國平不慎和戰友跑散。

等他發現兩人時,戰友慘遭歹徒割喉,衛國平眼睜睜看着戰友犧牲……

之後的4年裡,甯江市又發生了幾起兇案,死者特征和作案手法均與88年的案件相似,于是一起并為“八八案”。

但奇怪的是,這名兇手自1992年之後就再未作案,警方的調查也陷入了僵局,衛國平也因為戰友的犧牲,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從此開始神經衰弱。

時間一晃來到1996年,衛國平已經成為一名資深刑警,擔任甯江市警察局刑偵支隊三大隊隊長。

除了日常的工作,他業餘時間全都泡在警局的檔案室,逐字逐句地翻閱卷宗,希望從過往案件裡發現連環兇手的線索。

可以說,衛國平将“八八案”視為職業生涯的一個坎,誓要抓住那名連環殺人犯,為死去的戰友報仇。

然而,罪惡在甯江市并未終止。

最近又發生了一起惡性案件,有市民報警稱發現了人體屍塊,有相當一部分肌肉組織經過高溫烹煮,很難迅速辨識死者的身份和兇手的線索。

甯江市刑警隊立刻針對“二二六案”展開工作部署。

正在甯江市授課的省警校刑偵專家吳教授也位列其中,他建議警方的重點應該“由外向内”展開調查,在全市撒網設卡,快速鎖定兇手的身份。

這個建議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贊同,唯獨衛國平堅決反對。

他認為現在兇手特征不明确,重點應該從那些碎屍中尋找線索。

但他的據理力争并沒有被采納,最終隻被配置設定了幾十名人手,要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尋找可能出現的屍塊。

這次部署的最終結果是,廣撒網沒有任何收獲,反倒是衛國平那邊有了重大發現。

有片兒警反映,曾目擊一名可疑男子深夜騎着助力車帶着一個桶,隔了一段時間又原路傳回。

這條線索看似無關,卻引起了衛國平的注意,他算好時間,騎着機車開始模拟這名可疑男子的行車路線。

他設想自己就是打算抛屍的殺人犯,根據沿途環境的特征,一一排除了有派出所、有看門狗的場所,最終在一處人迹罕至的地方,發現了一包被煮過的顱骨,可判定死者為女性。

同時,警方在垃圾山裡也發現了一些成色尚新的女性衣物,其中一件外套内裡還繡着“艾卿”的字樣,這極有可能就是兇手碎屍後着急脫手的證物。

比對女性失蹤人口名單,警方鎖定了一名叫餘愛芹的醫學生。

她的室友證明,垃圾堆裡發現的那些衣物就是餘愛芹的。

與此同時,衛國平和同僚在醫學院的實驗室裡發現了人體骨骼,而經常出入這個實驗室的人,是學校裡教解剖的薛家鍵。

衛國平剛要順藤摸瓜去查這個人,沒想到薛家鍵看到警察掉頭就跑,躲進了一處隐蔽的下水道,衛國平靠着多年積累的刑偵經驗,才把他逮捕。

雖然發現了“二二六案”的嫌疑人,但警方當下掌握的證據,無法直接證明薛家鍵就是兇手,隻能通過審訊工作找到突破口。

上級上司決定,由局裡的預審科組長顧開岩主導這場審訊……

劇情說到這裡,可能經常關注真實案件的小夥伴,早就被劇中“八八案”、“碎屍”、“艾卿”等關鍵詞擊中——

劇中發生的連環殺人案和碎屍案,影射了現實中駭人聽聞的1988年白銀案,以及至今仍未結案的南大碎屍案(又稱刁愛青案)。

白銀案的兇手曾經坦言,起初作案就是為了劫财,殺人是為了滅口。但次數多了便嘗到“殺人的甜頭”,開始以殺人取樂。

《他是誰》的第一集,就嘗試刻畫“八八案”兇手的扭曲心理。

受害者對他來說如同獵物一般,在明處瑟瑟發抖,而他則像一個掠食者,慢慢靠近、戲弄自己的“獵物”,其中一個jump scare鏡頭就把網友們吓出冷汗。

-------------------高能預警------------------

《他是誰》:又一硬核爆款預定,一集吓出冷汗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誰》除了影射現實中的真實案件,也透過劇情走向和人物刻畫,還原上世紀刑偵工作的特點。

男主所處的1996年的甯江市,刑偵手段并不完善,如今習以為常的醫學檢測,在當時尚未普及。

發生“八八案”這樣的惡性案件,警方最先能夠動用的便是“人海戰術”。

這種方法雖然看着“笨”,但對于衛國平這樣的老刑警來說,已足夠他在細節處發現破案的關鍵——經驗就是他在刑偵工作中最亮眼的光環。

然而,1996年的中國已經進入快速轉變階段,不論是平頭老百姓還是除惡揚善的刑警,都不得不直面身邊的變化。

辦案過程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提升預審重要性,提高辦案材料寫作能力……每一個變化,都在逐漸瓦解衛國平昔日的光環。

從這個角度來說,便不難了解為什麼衛國平會成為警隊中“反骨”的典型。

一方面,懸而未決的“八八案”給他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自責沒能保護好戰友,沒能親手抓住兇手,8年來内心一直頂着這塊“大石頭”。

他不惜得罪上司,也要拒絕把“八八案”轉交給别人的堅決态度,恰恰是他執着于過去,不願向前看的證明。

另一方面,衛國平的“反骨”源自一線刑警的“實踐派”理論。

他對自己的實踐經驗極度自信,看不上那些掉書袋的“學院派”,開會時處處與省警校刑偵專家吳教授意見向左。

《他是誰》:又一硬核爆款預定,一集吓出冷汗

他調查時總是直來直去,經常催促法醫現場給出明确的結論,忽視了醫學鑒定需要的時間成本。

這種自負,在他同預審科組長顧開岩搭檔審訊時,表現得更加明顯。

衛國平自以為看透了嫌疑人的路數,主張審訊單刀直入、直奔主題,讓嫌疑人主動交代。

顧組長則堅持科學的審訊套路,主打出其不意,計劃放松嫌疑人的警惕再步步緊逼。

兩者的觀點并沒有明确的對錯之分,關鍵都在于如何應用到實踐中。

隻可惜,在實踐和理論領域各自有建樹的兩人,第一次配合就差點破功。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是誰》的人物刻畫做得比較成功,并沒有讓主角衛國平淪為揭開懸疑的工具人,也沒有把他塑造成為無所不能的大男主。

而是通過他的“反骨”,讓觀衆代入那個充滿諸多變化,思想和方法論發生碰撞的年代。

可以預見的是,衛國平如何從一個自負的實踐派,成長為接受變化、吸取新理論的全能刑警,是《他是誰》案件之外一條重要的故事線,或許也會成為破解“八八案”和“二二六案”的關鍵。

從目前更新的劇集來看,《他是誰》為國産懸疑刑偵劇開了個不錯的頭彩,至于衛國平抓到的解剖老師薛家鍵到底是不是“二二六案”的真兇,大家不妨去劇中親自一探究竟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