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4星|《我的第一本創業融資指南》:投資人寫的創業者融資指南

4星|《我的第一本創業融資指南》:投資人寫的創業者融資指南

<a href="https://amazon.cn/gp/product/B0787FDVR2/ref=as_li_tl?ie=UTF8&amp;camp=536&amp;creative=3200&amp;creativeASIN=B0787FDVR2&amp;linkCode=as2&amp;tag=zuoqs0d-23&amp;linkId=ebf85669b944e4da204d32cdfcb6d997" target="_blank">我的第一本創業融資指南(知乎 青銳吳斌 作品) (知乎「一小時」系列)</a>

作者是投資人,簡明扼要地解答了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

作者思路比較清晰。另外雖然盡力避免講圈内故事來吸引看熱鬧的讀者,還是透露了不少業内非公開的資訊。

中文書中我還沒見過同類題材的,比較有價值。

作者基本的思路是:創業者最核心的是要靠自己,并且拿到好機構的「好錢」,以更小壓力地創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總體評價4星。

以下是書中一些内容的摘抄,#号後面是kindle電子書中的頁碼:

1:如果說70年代的半導體創業浪潮引發了第一輪新型技術創業融資的需求,直接導緻了專業風險投資機構産生,那麼90年代的網際網路浪潮則直接将這種小衆的融資方式推向大衆市場。#120

2:我想,像新美大這樣的公司,也隻有在風險投資高度發達的今天,才有可能持續存活并壯大,放在過去是完全不可能的;也隻有風險投資機構敢于把百億計的資金投給一個優秀的團隊(而非任何實物資産)。#161

3:對要融資的創業者來說,拿美元的錢還是拿人民币是一個需要謹慎考量的抉擇。拿人民币的錢,未來就要走A股市場,A股的問題是其上市是稽核制的,有嚴格的收入和淨利潤要求,且要排隊要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但也有利好,那就是一旦上市,估值往往是非常高的;#208

4:基金模式是外界認為的風險投資的主要模式,管理公司負責管道、研究、判斷、投後等,但投資用的錢來自一個個募集的有限合夥企業,和二級市場的私募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樣的。#219

5:而在中國,CVC的投資水準呈現良莠不齊的狀态,比如随便一個有點兒閑錢的公司都會成立一個投資部,但幾年下來都投不出一個項目。當然,有一些CVC水準是很高的,比如騰訊、阿裡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223

6:比如在消費和服務業方面,沈南鵬投過一些紅杉美國不可能投的項目。紅杉投資了大衆點評、美團、餓了麼等一系列O2O項目,基本壟斷了整個O2O賽道,同時在科技行業投資了大疆、華大基因這樣的超級明星項目,後期,紅杉也參與了阿裡、京東,360這樣的項目。#260

7:在2005年以後,産生了一波牛市,而牛市的可退出性催生了一些PE型創投,後續創業闆的開啟又獲得一次利好。這些機構的共同特點是依賴政府資源,且沒有早期項目判斷力,判斷項目套用能否上市的标準。#270

8:也是在2005年後,美國的VC基本已經打消獨立進駐中國市場的想法。台灣、日本、南韓的機構也在這期間活動驟減。#280

9:但一般來說,簽署TS後,最後能簽下SPA的,項目總體數量在50%或者更少。這裡存在兩種可能:一是被别的機構擠掉了;另外一種就是盡職調查發現問題,不投了。#367

10:大家所知的神州租車是個例外,它之是以突破了規模化的瓶頸,原因是神州租車是聯想控股的子公司,由母公司做擔保,從銀行大量貸款,用50億的貸款将車輛數量提升到5萬輛,并成功IPO。這個瓶頸不是一般的市場化公司可以突破的。#402

11:在中國,VC投資已經有20年曆史了,從來沒有外聘職業CEO後,公司還能成功的案例。#428

12:把「怎麼做」說清楚,本身就是一個考驗團隊能力的事情。能把這個事情說清楚的創業團隊其實不多。#443

13:VC最喜歡的當然是有過深度思考,也有廣度思考,能把握細節,對數字非常敏感的創始人,這樣的創始人能給VC帶來信心。#448

14:對此,我的建議是,将BP投給專門關注這個領域的投資經理,或者VP和投資總監,這樣效率更高,因為你可以和他們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他們也有更多的時間來了解項目。#502

15:如果VC和你聊了之後,幾個禮拜沒回應,那麼很遺憾,你已經出局了。不存在VC忘記推進一個好項目的情況,是以,向VC打聽你項目的進展,沒什麼意義,你就等VC來和你聯系就行。#516

16:風險投資交易的特征是,隻要有一家機構願意投,那創業公司就是這個價,而不是像二級市場一樣,是一大堆交易者均衡的結果。#546

17: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VC最核心的能力是決定一個項目投不投,以什麼價格投,也就是定價能力。#550

18:可比公司法是風險投資對項目估值時經常用的方法,通過和上市公司這樣資訊透明的對标方比較,得出的估值比較客觀,也比較能讓人信服。#575

19:在我看來,中國真正意義上專注做早期投資的人,不會超過5000個,是一個極小衆群體。#651

20:你是不是經常用ofo或摩拜?是不是覺得它們成了生活必需品?如果是,那麼這個項目就肯定能成。你有感覺自己生活離不開樂視手機和樂視汽車嗎?沒有吧。這就是本質差別。#688

21:我從事創業,投資這麼多年,還沒有見過一個在巨大市場裡創造了巨大價值的項目,因為燒錢死掉的。#694

22:事實上,半年翻5倍,那是幾年前O2O時代的事情,靠燒錢可以快速燒出使用者和訂單量來。但最近兩年,大部分項目下一輪能做到估值翻倍就不錯了,#718

23:但是,早期投資機構沒錢的情況本身并不少見,主要發生在天使投資人自身财務情況緊張,或者早期基金一期投完,新的基金又募集不起來的情況下。#747

24:投資人用這樣的「好錢」投資就不會受束縛,額外的壓力會比較小;而創業者拿了這樣的「好錢」,可以有很長時間安心專注自己的事情,而無需在不恰當的時間因為資金退出壓力而影響戰略。#769

25:諸如房地産公司,雖然看起來确實很有錢,但要知道這類公司本身的業務都是超高負債的,資金鍊相對是緊張的。是以,千萬不要以為投你個1000萬對他們來說是筆小錢。#785

26:最後,還有一類人也不太靠譜,就是職業創業導師。#810

27:最靠譜的,我認為就是本身就曾經成功創業,且是市場化的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如網際網路、高科技或者服務業等,然後轉型做投資的投資人。#814

28:小的投資機構,雖然名氣尚小,但合夥人本身有可能直接和你對接項目。這其實是田忌賽馬的原理,利用了大機構管理的悖論。我建議融資的創業者可以多考慮一些新的中小機構,尤其在天使和PreA輪。#852

29:第三就是拖售權之類。比如規定「如果投資者想賣公司,創業者必須同意把公司賣掉。」這是很大的坑,利用了創業者在這方面的知識匮乏。#869

30:創業者最核心的是要靠自己,并且拿到好機構的「好錢」,以更小壓力地創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這就足夠了。至于增值服務的作用,不要過分誇大。#893

本文轉自左其盛部落格園部落格,原文連結:  http://www.cnblogs.com/zuoqs/p/8120221.html  ,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