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合創投王嘯:送給AI創業者的2018年生存指南

2018年8月,阿裡巴巴攜手36氪,啟動了“AI賽道明星班”項目。8月20日,“AI賽道明星班”第一次集結,開啟為期四天的教育訓練課程。活動第三天,九合創投創始人王嘯也分享了對“AI創業的挑戰和機遇”的觀點。

王嘯認為:

1、從傳統網際網路到智能網際網路的演進背後是從流量經濟到效率經濟

2、2018年AI創業公司融資現狀:融資熱退去,頭部效應明顯,落地仍是關鍵

3、給AI創業者的2018生存指南

36氪認為這部分内容很有價值,是以也對分享做了詳細梳理。以下為對分享的整理。

九合創投王嘯:送給AI創業者的2018年生存指南 | 36氪阿裡AI賽道明星班

九合創投王嘯:送給AI創業者的2018年生存指南

步入智能網際網路2.0階段

我覺得人工智能隻是一個方法,其實我們現在處在的時代,從網際網路發展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智能網際網路的時代。

如果我們從用中國的時間軸來看的話,九幾年開始,中國進入了PC網際網路時代,這個時代大概是在2010年左右基本結束。其實從08、09年開始的話,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開啟,基本是從2010年開始到去年。

我們認為2016、2017年開始往後走的,現在還沒有準确的定義,現在大家說是AI時代,或者是大資料,或者是IOT,本質來講,就是智能網際網路的時代。

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解決的是連通的問題,把人和網際網路連起來,最基礎的問題産生了大量所謂的BAT的巨頭公司,但是連接配接産生的資料的價值如何充分發揮和使用,是下一步創業最主要的主戰場。

恭喜大家在主戰場做事情。如果勢都接不上,全靠自己牛,其實基本上做不成事。

九合創投王嘯:送給AI創業者的2018年生存指南

首先講智能網際網路宏觀角度的思考。

所謂的網際網路和智能網際網路核心的本質概念,是流量模型、經濟模型到效率模型的轉化過程。

其實移動網際網路包括PC網際網路,核心做的事無外乎把人群彙集之後,導給電商擺貨,賣道具、或者産品,導給廣告,核心本質是彙集流量。但現在智能網際網路時代,什麼樣的公司能成為巨頭現在還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點很清楚,就是解決效率問題是本質。

從邏輯上來講的話,從資料層開始,到技術層到消費層,都有可能産生創業公司,但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在資料上非常有優勢。從行業角度看,掌握行業資料的人還不知道資料的價值,比如政府,這些資料對很多公司非常有價值。

2018年AI投資進入下半場

現在來看,2018年AI投資進入下半場。

首先純技術創業向行業深度結合轉變。展現在:

(1)單純靠技術和算法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不再過多的談論AI概念與技術本身,而是更多的關注AI與産業的結合與落地重點;

(2)行業壁壘是創業公司最大的護城河,也是抵擋BAT的關鍵。創業者需要找到巨頭沒有杠杆的地方;

(3)中國偏向應用層,美國偏基礎層和技術層。

其次,收入方面,絕大部分AI公司還在發展期,目前會比較難以産生正向現金流。

再次,融資方面,融資企業數量放緩,融資規模依舊增大,創業公司估值或回調。

此外,從退出機制看,To TMD 或成新退出機制。

給AI創業者的2018生存指南

(一)融資

早期深科技公司最大風險就是公司賬上缺乏足夠現金來維持營運。

科技類公司人員開銷相對大一些,這種情況下的話,收入的産生需要一點時間。早期的科技公司,最怕的是做到一半沒錢了,把人裁了,其實隻要裁一次人,人員的穩定性和版本連續的疊代性就沒了。現在,受限于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融資的難度也再不斷增加。

建議創業者認真融資。(1)永遠不要太被動。在上一輪融資的錢花了一半的時候,就要開始融資。(2)當資料表現好的時候(确立了市場地位/比較優勢/留存變好),不管有錢沒錢,都可以開始融資。(3)控制好固定開支 。

一般來說, 在早期科技産品領域(VR/AR、人工智能、大資料等), 投資人分價格敏感型和怕錯過機會型。 科技公司要向賽道投資人展示:機會是不是足夠大、可延展性和未來是不是足夠讓他動心,對未來足夠看好。技術型公司前期應注重發展潛力、市場規模,建構自己的技術壁壘和比較優勢。

(二)業務

從業務上看,技術+産品+行業落地是AI初創公司的勝負關鍵。VC 判斷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能不能投,一般主要看 :(1)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二次加工資料; (2)核心算法; (3)場景;(4)銷售能力。

對于AI初創公司來說,行業壁壘是人工智能創業最大的護城河,要抓住行業裡最大的客戶;與此同時,不止是做技術服務商,還要形成産品經理和技術專家為主導的産品級公司。

此外,公司還需遵循發展規律,想清楚是To B還是To C。九合創投會建議創業者從To B起步,做好供應鍊、産品及市場推廣三件事。偏 B端行業标杆使用者的樹立很關鍵,一定的高端訂單會對行業産生影響力。事實上,目前在大部分行業,人工智能的To C模式尚不成熟,我們也期待今年看到新發展。

(三)管理

從管理上看,CEO的商業敏感度與學習能力非常重要。對于創業公司來說,人才不可能一步到位,找合适的人先頂進來;團隊要相對完整,不能缺一塊,必須要多元化人才搭建;而不合适的人堅決換掉 。

(四)估值

目前很多初創公司可能失敗的地方,就是估值太高了,融不到錢了,即使最後上市之後,二級市場也可能不認可。

估值跟實際業務體量相比對是很重要的事。創業公司需要謹慎擡估值,避免“獨角獸陷阱”。 估值過高,企業成了“在懸崖邊疾馳的快車”,要麼go big,要麼直接go home。 而一旦估值倒挂(downround)是更糟糕的事。

對創業者來說,股份是戰略儲備,一共就100%,需要有戰略思維,思考如何分出去,把合作夥伴和錢拿進來,包括你的合夥人拿進來的過程,但是又不能太在意估值,是以是一個平衡。

(五)退出

退出其實是每個人特别希望的,對創始團隊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謂中國新經濟的造富都是退出實作的。

但目前來看,IPO方面,AI 領域沒有多少公司能自證在商業模式上達到IPO标準,如果為了上市而上市,過早強調企業營收反而會拖累成長。2018 年 AI 領域靠譜的公司,會迎來營收的大幅增長,2019 年可能出現一個符合港股、A 股新政的上市潮。

收購方面,To TMD 或成新出路。坐擁場景、資料的産業巨頭收購坐擁人才、技術的新興企業,正是強互補型的“嫁接”。 技術創業者應該學會主動在對的時間切入場景,以合作、合資、戰投、并購等形式主動與行業建立深度融合的橋梁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