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經我黨和國民黨政府的多次談判,國民黨政府鑒于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被日軍侵占的實際,答應了在陝北和在南方三省堅持遊擊鬥争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當然,為了限制我黨武裝的發展,當時主力部隊,隻給了三個師的編制。第個師轄兩個旅,第個旅,轄兩個團。

這個六個旅,分别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3旅,兵力全部來自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旅長由時任陳光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第344旅,兵力來自由紅一方面軍第十五軍團,旅長由徐海東擔任。八路軍一二0師第358旅,兵力來自紅二方面軍第四師、第六師以及陝北紅軍第二十八軍,旅長由張宗遜擔任。八路軍一二0師359旅,兵力來自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第三十二軍以及紅軍總部特務團一部,旅長由陳伯鈞擔任。
八路軍一二九師385旅,兵力來自紅第四方面軍第4軍,旅長由王宏坤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386旅,兵力來自紅四方面軍第31軍,旅長由陳赓擔任。這六個旅中,343旅,兵力是紅一軍團的主力,戰鬥力最強。344旅由紅十五軍團整建制改編,戰鬥力也不差。在整個抗日戰争中,他們更是打過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大仗、惡仗,不計其數,但總體來說,在打鬼子方面,他們沒有一二九師386旅出名。陳赓率領的386旅,在抗戰中,打過的著名戰鬥,筆者前面好幾篇文章都詳細介紹了,不再細說。
為什麼343、344這樣的戰鬥力排在第一第二的旅,沒有386旅出名呢,原因隻有一個,他們分别在1938、1940年,旅的編制就不存在了,而是向更大的方向發展了。一二0師的兩個旅,雖然也打過不少硬仗,但他們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保衛延安,359旅還一度被派去南泥灣開荒種地去了。一二九師的385旅,前面文章也講了,主力全留在延安,擔任安全保衛任務。如此,隻能是386旅,大出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