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呂不韋是戰國末年著名的商人、政治家,也是秦國的丞相。秦莊襄王還是一個趙國的人質的時候,呂不韋就在他身上“投資”,最後秦莊襄王做到了秦王,死後嬴政即位,呂不韋就拜為丞相。嬴政一直尊稱呂不韋為“仲父”,後來呂不韋因為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的牽連被流放,在途中飲鸩自殺。是什麼原因造成呂不韋最後的死亡呢?

一、嫪毐叛亂

嫪毐之亂還要從秦始皇的生母趙姬說起。秦莊襄王還作為趙國人質的時候名叫異人,呂不韋見到異人的時候認為他“奇貨可居”,于是要幫助異人回國繼承王位。

就這樣,呂不韋和異人的關系越來越好。有一次異人到呂不韋家中做客,呂不韋叫出他的寵妾趙姬獻舞。這個趙姬不僅能歌善舞,長得也十分漂亮,異人見到趙姬馬上就心猿意馬了,于是請求呂不韋将趙姬賜給他。

呂不韋聽到這個請求之後本想發怒,但是轉念一想,自己已經在異人身上投入這麼多精力和錢财了,也不差這一個妾,于是呂不韋就把趙姬獻給了異人。趙姬嫁給異人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名為“政”,就是嬴政。

後來異人做了秦王,趙姬就為夫人。秦莊襄王死後,嬴政即位,趙姬變成了太後。但是趙姬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秦莊襄王死後趙姬還很年輕,是以她又和呂不韋死灰複燃,兩人背着嬴政又好上了。

《史記·呂不韋列傳》:“秦王年少,太後時時竊私通呂不韋。”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随着嬴政慢慢長大,呂不韋怕自己和趙姬的事情敗露,于是尋來了一個替身,代替自己服侍太後,這個替身就是嫪毐。嫪毐很受太後的喜歡,兩人暗中通奸,太後就懷孕了。後來太後為了掩人耳目,遷到雍地的宮殿居住,并在那裡生下了嫪毐的兩個兒子。嫪毐在那裡和太後居住,很多事情都由嫪毐掌握,嫪毐漸漸狂妄了起來。

有一次嫪毐喝醉了酒,跟别人說:“秦王是我的假父”,而且嫪毐和太後密謀要等嬴政死後立自己的兒子為王。這件事被人告發,嬴政憤怒異常,讓人嚴查此事。

嫪毐驚慌之中盜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後的印玺調動京城部隊和侍衛。嬴政知道後派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制止叛亂,嫪毐作戰失敗。秦始皇九年九月,嫪毐全家全部處死,門客的家産也全部沒收,太後被遷到雍地居住。

《史記·呂不韋列傳》: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後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後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這時與嫪毐有牽連的呂不韋也應當受懲罰,但是呂不韋有很多賓客為他說好話,而且呂不韋因為侍奉先王有功,是以嬴政不忍心把他繩之以法,于是免去呂不韋的相國職務,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二、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在河南封地的時候,雖然沒有官職,但是門客一直絡繹不絕,各國的使者和諸侯紛紛拜見,一年到頭竟然沒閑着。

嬴政知道這個情況,害怕呂不韋發動叛亂,就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信上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給你食邑十萬戶。你和我又有什麼血緣關系,我要尊稱你為仲父?你和你的家人都去蜀地居住吧!

《史記·呂不韋列傳》: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于秦?号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呂不韋看到這封信心裡非常害怕,覺得自己被逼迫,就算現在不死,以後也要被秦王殺死,是以在途中喝下毒酒自殺。嬴政所痛恨的嫪毐和忌憚的呂不韋都已經死去,就讓被遷徙的嫪毐門客回到京城。

三、呂不韋死因

1.嫪毐集團牽連。

呂不韋是因為嫪毐才會被牽連,秦王嬴政既然要遷徙嫪毐,一定是知道了呂不韋和嫪毐的關系。因為嫪毐是呂不韋發現介紹給太後的。

呂不韋害怕與太後的私情曝光,于是找來了嫪毐,是以因為呂不韋的關系,嫪毐才有機會和太後在一起。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嫪毐是呂不韋送進宮中。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呂不韋告訴太後,可以假裝讓嫪毐受宮刑,這樣就可以讓嫪毐當一個宦官,太後就可以和嫪毐偷情了。呂不韋假裝讓人告發嫪毐犯下了應該受宮刑的罪,太後在背後偷偷賄賂主持宮刑的官吏,讓他假裝懲罰嫪毐,拔掉了嫪毐的胡須冒充宦官,這樣嫪毐在呂不韋的運作之下得以進入宮中與太後通奸。

是以嫪毐與太後在一起是由呂不韋運作的,嬴政抓住了嫪毐之後一定會知道這件事,是以才将呂不韋遷到河南。

《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

2.嬴政不信任呂不韋。

根據呂不韋被遷徙的時間來看,嫪毐是秦始皇九年九月被殺,而呂不韋被免除職務是在秦始皇十年十月,過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也就是說嬴政在嫪毐被殺的時候并沒有想讓呂不韋罷職和遷徙,可能是因為呂不韋輔佐先王的功勞。那麼後來秦王為什麼要把呂不韋遷徙呢?因為當時秦王嬴政正好把太後接回宮了。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嬴政的這個做法很有意思,他将太後接回就要把呂不韋趕走,說明嬴政對于太後與呂不韋的私情也有了解,是以将他們兩個分開,這樣就避免以後的麻煩。是以嬴政心裡對呂不韋是不相信的。

3.嬴政的殘忍性格。

呂不韋自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怕秦王嬴政會在以後殺死自己,而呂不韋又是一個比較自尊的性格,是以他不願意被秦王殺死,就自己了斷自己。

嬴政也是一個殘忍的性格,如果對自己有威脅就會除掉。太後與嫪毐生的兩個兒子也算是嬴政的異父弟弟,但是嬴政直接将他們摔死了,這就能展現出嬴政的性格很殘忍。

之後嬴政接回太後,是因為有一個叫茅焦的齊國人勸說秦王,他的理由是秦王流放自己的生母,如果讓天下人聽說,統一六國的偉業恐怕會受到影響。正是因為茅焦這樣說,嬴政才接回太後。

在茅焦之前,還有二十七個人勸說秦王,但是都被秦王殺掉了,茅焦冒死請見才說服了秦王。秦王能夠聽從茅焦的話接回太後,也不是因為孝道,而是因為奪取天下,不能落下口舌才把太後接回。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秦王乃迎太後於雍而入鹹陽,複居甘泉宮。”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是以嬴政的性格非常殘忍,也非常下得去手,呂不韋正是害怕嬴政以後對他下手,還不如自己自殺,還能體面的死去。

4.呂不韋的才華懾主。

呂不韋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轉到了一國的丞相,由商轉政的這種“跨行”高難度行為在呂不韋這裡顯得異常簡單。呂不韋不管是經商還是做官,都非常優秀,總有一大堆人追随。呂不韋被嫪毐之亂牽連後就是因為有許多人為他求情,才讓秦王狠不下心殺呂不韋。

呂不韋被遷到河南的時候,即使身無官職,但是因為他的才華過人,總有其他國的使臣來求訪,邀請他到自己的國家做官,這對秦國是一種威脅。

其一,

是因為呂不韋的才華過高,呂不韋這樣一個聰明的人在自己國家還行,一旦到了另一個國家就是威脅。有才華的人在自己國家叫“人才”,到了别國就是“毒瘤”。呂不韋是一個沒官職的人,在秦地就算浪費了人才那也是秦王自己的意願,但是如果到了别的國家,呂不韋發揮出自己的才華,那就是秦國的損失。

呂不韋風險投資,當上秦國丞相,結局流放飲鸩自盡

其二,

呂不韋曾經是秦朝的丞相。呂不韋的位置曾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秦國的經濟、政治都很了解,不僅如此,對秦國的很多機密呂不韋也是非常了如指掌。如果一個對自己國家知根知底的人到了别的國家,那對于秦國肯定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嬴政既然想統一六國,那麼一定不會允許别的國家挖走呂不韋。是以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語氣很重的信,這個信我們可以了解為要将呂不韋流放的理由,但是也不能否認嬴政是利用這封信要将呂不韋逼死。

呂不韋的性格嬴政很了解,或許他已經知道呂不韋看到這封信後會自殺,是以才給呂不韋寫了這封信,意思就是“我沒有明示讓你死,但是你應該能明白”。呂不韋看出了嬴政的本意,于是自殺。嬴政最後既消滅了威脅,又沒落得殺死仲父的壞名聲。

總結

呂不韋作為發現異人奇貨可居的聰明人,作為秦國的丞相和嬴政的仲父,是一個有遠見、智商高、口才好的政治家,也可以說是一個謀略家。

在“投資”異人到做到丞相,其過程曲折艱難而又被呂不韋計算的步步為營。但是呂不韋計算了一輩子,卻在嫪毐這個事情上“翻車”了。呂不韋沒有看出嫪毐的野心,也沒有想到嫪毐能夠發動變亂,最後把自己給賠進去了。

參考文獻:《史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