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伏擊部隊的後方,突然出現日軍,消息傳到師部,氣氛立即緊張起來

1938年3月,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劉伯承師長的指揮下,神頭嶺伏擊戰消滅日軍1400多人,極大地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但是,日軍在前方作戰消耗太大,極需補充,是以,他們的運輸部隊,雖然有了神頭嶺的教訓,但面對上級的嚴令,不得不硬着頭皮,重新開始向前方運輸補給。不過,為了防止再次被八路軍襲擊,他們加強了沿路的警戒。

伏擊部隊的後方,突然出現日軍,消息傳到師部,氣氛立即緊張起來

這個沿路警戒是怎麼加強的呢?其實就是在沿路的據點,增加了兵力。其中,黎城兵力增加到2000人,東陽關因為是個小鎮,依舊駐紮150人。小縣兵力增加到400人,武安增加到1500人,如此,沿路兵力達到4000多人,一旦有險情,四大據點兵力可迅速出動,前去增援。

伏擊部隊的後方,突然出現日軍,消息傳到師部,氣氛立即緊張起來

對于這一點,劉伯承師長和徐向前副師長、鄧小平政委經過仔細研究,覺得在東陽關和涉縣之間,可以選擇一個地點,再打日軍一次伏擊。之是以在東陽關和涉縣之間打,原因有二點。一是黎城和武安日軍如來增援,需要時間,東陽關和涉縣日軍不多,不足為懼。二是東陽關和涉縣之間,有個叫響堂鋪的地方,公路路況很差,日軍汽車開到此處時,必須要小心慢行,而且,公路兩邊的地形非常适合打伏擊,伏擊部隊進退都自如。

伏擊部隊的後方,突然出現日軍,消息傳到師部,氣氛立即緊張起來

決心定下後,馬上制定作戰方案,并經過分析日軍運輸規律,把伏擊時間定在1938年3月31日。3月21日,劉師長接到八路軍總部通知,啟程去總部開會,走之前,把作戰指揮權交給了副師長徐向前。3月30日夜,徐向前按照既定作戰方案,把一二九師三個主力團,悄悄地運動到響堂鋪地區,一切就緒後,徐向前副師長和鄧政委、李達參謀長,就在師部,坐等消息。

然而,31日早晨6點,七七二團突然報告,馬家峪、蘇家峧兩地,突然發出日軍。這一消息,讓一二九師師部的氣氛,立即變得緊張起來。為什麼呢?因為,三個主力團打完伏擊後,要從馬家峪和蘇家峧兩地撤退,也就是說,這兩地是一二九師的退路,這裡發現日軍,意味着退路被截了。對此,部分指揮員建議,應該放棄這次作戰,部隊馬上撤退。

伏擊部隊的後方,突然出現日軍,消息傳到師部,氣氛立即緊張起來

對此,徐向前副師長不愧是原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他不慌不亂地跟鄧政委商議,應該先核實清楚敵情,再作決定。對此,鄧政委表示支援。得到鄧政委的支援後,徐向前一方面指令七七二團迅速派出一個營,到馬家峪地區監視日軍,另一方面,指令作戰科副科長到東陽關找内線了解情況。

經過偵察,原來是一場虛驚,日軍根本沒發現八路軍,最終,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八路軍一二九師取得了響堂鋪戰鬥的勝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