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近在眼前,乘用車合資股比即将全面開放。
早在2018年4月9日的博鳌論壇上,汽車行業開放合資股比一事就已被提上日程,随後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的占比增至75%、大衆汽車在江淮大衆合資公司占比增至75%、特斯拉在上海更是成立了獨資公司并且建廠。

近日,東風汽車退出東風悅達起亞合資公司的消息也已被證明,據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官網顯示,東風挂牌轉讓東風悅達起亞25%股權項目已摘牌,轉讓價格為2.97億元。在乘用車合資股比全面開放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合資公司的股比發生變動,待合資股比全面開放後,是否還會有外方要求增加合資公司持股比例?中國汽車品牌是否會是以受到沖擊?車市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本期一品大咖談我們就與行業專家共同探讨。
師建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乘用車合資股比放開,這是市場經濟時代下的必然結果,合資公司雙方各占多少股比,由雙方自己決定,歸根結底也是由市場決定,有實力的中國汽車企業,不靠合資也能有很好的市場表現,若中國汽車企業自身沒實力,光靠吃合資飯,在合資公司的話語權也會減弱,持股比例減少、退出合資公司甚至退出中國汽車市場都是正常的。
崔東樹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
乘用車合資股比的完全放開,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影響要低于我們此前的預期。
目前汽車行業正處于智能化、電動化的變革浪潮,合資品牌和中國汽車品牌都需要去适應這樣的環境,而在智能化、電動化賽道上,中國汽車品牌有先發優勢,合資品牌中外方也不再有“股比由我說了算”的自信,他們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與中國企業(包含高科技企業)加強合作,外方借助中方力量适應市場,中方向外方學習先進的汽車制造技術,這是一種雙赢的局面。
趙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在2018年開放汽車行業合資股比被提上日程時,我認為乘用車合資股比完全放開,對中國汽車企業沒有什麼影響,現在也是一樣。目前中國汽車品牌的實力有目共睹,外資品牌也有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甚至退出中國市場的,是以合資公司中,并不都是外方獨大,不可能合資股比一開放,外方就直接提高持股比例或者獨資。
陳光祖
中汽聯進階顧問、中國汽車行業資深專家
乘用車合資股比全面放開,是改革開放下的必然結果,以前乘用車合資股比被限定在了50:50,屬于未完全開放,現在更進一步深入開放,合資股比全面放開,外加中國市場低成本勞動力、龐大的市場購買力、國内建廠降低進口關稅等利好,勢必會吸引更多外資企業的目光,讓更多外資企業流入中國市場。在外資車企進入中國市場拓展全球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中國車企也能學到外資車企的先進技術。新的競争環境下,隻會增強自主品牌的競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