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網絡文學建構放飛想象、寓寄心靈的叙事新空間

根據唐家三少的《鬥羅大陸》改編的同名影視劇受到熱議。圖為劇照

桫椤

站在新的曆史方位,2021年的網絡文學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是當代文學中最為活躍的闆塊。作為流行文化的“晴雨表”,無論是以文本形式回應時代召喚、呈現時代風貌、闡揚時代精神,還是為泛娛樂産業提供優質故事内容,都凸顯了在建設文化強國過程中的文化承載。今年網絡文學海外使用者超過1.5億人,并且吸引大量讀者轉身成為作者,以當地語言創作作品。網絡文學已成外國人了解中國故事,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管道。抗擊新冠疫情、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科技強國等重大時代命題在網絡文學中有着生動的呈現,一批優秀現實題材作品上線,曆史、都市、言情、玄幻、懸疑等類型齊頭并進,名家新作和其他大流量的頭部作品發揮了帶動作用,優質内容增加。

2021年的網絡文學以讀者、作者和作品的絕對數量優勢保持了在文學閱讀市場上的最大占比,繼續在網際網路應用中占有較大份額。回望年度發展情況,在網絡文學場域内,文學網站和相關産業企業、讀者和作者、管理部門以及理論評論等諸方面力量的共識度進一步增加,寫作機制和生态結構持續優化,通過優質内容生成走高品質發展之路,堅持主流化、精品化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在價值引領、題材和類型發展、IP開發和海外傳播、Z世代作者和讀者崛起、健全産業機制等方面亮點紛呈,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與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進的重大曆史節點上凸顯出積極意義和廣闊前景。

反映時代生活創造文化價值成為網文新使命

為實作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标,作為大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學要在這一曆史程序中承擔應有的責任。網絡文學不僅僅是供大衆消遣娛樂,我們對網絡文學文化價值的探讨早已開始,在今年更為迫切。

伴随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網際網路發展而誕生的網絡文學,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使之成為時代表達的有力形式。盡管網民流量已接近“天花闆”,但今年網絡文學讀者數量仍有增長,第48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上半年使用者總規模達到4.61億,占網民總數的45.6%,增長率0.2%,讀者數量達到了史上最高水準。為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提供精神食糧,網絡文學的價值承載極為重要。繼去年年底136位網絡作家簽署釋出《提升網絡文學品質倡議書》後,今年4月中國作協組織45家網站聯合釋出《提升網絡文學編審品質倡議書》,在創作和編審源頭加強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并明确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目标。此外,在今年部署的加強文藝評論和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等工作,都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時代風尚作為對文藝領域的基本要求,賦予了網絡文學更為具體的社會責任。

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網絡文學界通過主題活動和作品創作反映時代生活、表達人民心聲。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組織了“獻禮建黨百年,網絡文學‘百年百部’”系列活動,舉辦了主題作品聯展,向網站征集564部作品線上免費開放;并與上海作協聯辦了“紅旗頌——獻禮建黨百年·百家網站·百部精品”評選活動釋出會和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網絡文學研讨會,在網絡文學界唱響時代主旋律。齊橙的《大國重工》、何常在的《浩蕩》、瘋丢子的《百年家書》等一批頭部作品受到讀者喜愛。平台方面也積極引導主題創作,現實題材征文大賽作為閱文集團的品牌活動,今年揭曉的第五屆共有19256人參賽,參賽作品共計21075部,同比增長都超過了40%,參賽作者和作品數量都創曆史新高。七貓中文網的首屆現實題材大賽也在今年舉辦,在“講好中國故事讴歌偉大時代”主題下設定“百年華誕”“強國之志”“民族故事”和“最美家鄉”四大題材方向,挖掘更多展現時代精神、抒發家國情懷的優秀作品,有33部優質作品獲獎。

今年上線的《廊橋夢密碼》(陳釀)、《舞獅者》(玉帛)、《鐵路繁星》(易陽)等以傳統文化、“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一批作品,彰顯了在建設文化強國中的主動擔當,在網絡空間創造出獨特的文化價值。

現實題材崛起和主幹類型佳作形成新熱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社會力量的持續引導和激勵下,現實題材創作崛起,改變了過去玄幻小說一家獨大的局面,促進了題材和類型的均衡發展,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全年新增簽約作品約200萬部,現實題材占到了60%。今年引導力度進一步加大,同時受到社會閱讀需求的鼓舞,現實題材熱度繼續走高,一批優秀作品上線;同時,在市場機制作用下,曆史、都市、言情、玄幻、懸疑等主幹類型齊頭并進,名家新作和其他大流量、高IP價值的頭部作品發揮了強烈帶動作用,優質内容增加。

現實題材成為中堅類型,優秀佳作樹立新标杆。近兩年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科技強國等重大社會命題及其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在網絡文學中有着生動的呈現,今年有一批風向标式的作品以鮮明的主題、飽滿的情感和紮實的叙事受到社會關注。《北鬥星辰》(匪迦)正面切入我國導航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推廣事業,主線描寫四個年輕人在這個領域的工作經曆,對不同科技方向和創業路線的選擇,折射出民族振興和科技報國的大情懷,作者以科技工作者的專業身份加持創作,新穎的題材和詳實的表達所提供的知識使小說别具魅力。《三萬裡河東入海》(何常在)延展了《浩蕩》的叙事時空并深化了主題,通過三個年輕人的經曆,既表現上海青年一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又展現出新時代上海發展的勃勃生機和無限希望,飽含鮮活的時代元素與奮鬥激情。聚焦改革開放後青年群體成長奮鬥的《奔騰年代——向南向北》(眉師娘),講述中國科技出海故事的《與沙共舞》(令狐與無忌)等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書寫現實的作品從火熱的生活現場選材和立意,在情感和價值表達上錨定與現實之間的審美關系,回應了時代的呼聲。

玄幻、都市、曆史、仙俠等傳統類型中的名家“爆款”疊出,顯示出粉絲閱讀的強大力量。《長樂裡:盛世如我所願》(骁騎校)融革命史和改革開放史于一體,以一個“諜影重重、百年戀愛”的曲折故事反映“九一八”事變到今天上海的變化,通過“穿越”手法連通新舊時空,在聆聽曆史回響的同時,探尋民族綿延不絕的生命動力,讓讀者領略到了網絡文學在主題立意和叙事藝術中的特殊魅力,堪稱年度創作最重要的收獲之一。

《大醫淩然》(志鳥村)和《萬族之劫》(老鷹吃小雞)兩部備受讀者矚目的作品都在今年連載完結,前者作為“職業流”的代表作講述一位優秀醫生的成長過程,超能力與現實相結合的寫法增強了對主題的表現力;後者以“扮豬吃虎”的政策塑造了在異族入侵時,身負異能、振興人族的主角形象,自成邏輯的練功體系構成的複雜幻想世界昭示出豐沛的想象力。

《天聖令》(蔣勝男)、《再少年》(瘋丢子)、《澹春山》(意千重)等作品也有着上佳的表現。這些作品與現實題材互相補充,滿足讀者不同的情感期待和心理願望,為讀者提供虛拟生存體驗,所建構的叙事世界成為放逐想象、寓寄心靈的新空間。

海外傳播的特點和IP開發激活新動能

“出海”也是2021年網絡文學界大熱的流行詞。國際網際網路大會期間,首屆“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在烏鎮舉辦,中國作協釋出了《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發展報告》,資料顯示,到2020年底,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網文作品10000餘部,其中,實體書授權超4000部,上線翻譯作品3000餘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使用者1億多,覆寫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從線下實體書出版到作為IP衍生多媒體産品的多語種傳播,再到如今仍被津津樂道的《盤龍》翻譯文本在海外網站上的完整連載,直至形成全管道分發機制,“出海”成為網絡文學行業的新增長極。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時代背景下,今年網文出海無論從規模還是業态都達到了新的峰值,與傳統IP開發一道擴大了全行業的影響力。

今年的海外傳播呈現三個特點。首先“雙線并行”政策成效顯著,既加快了成熟内容的輸出步伐,又促使網文生産機制在海外“本土化”,具有原創意義的中國網絡文學“生産線”不斷在海外延伸,國際化水準得到提升。海外營收模式仍然以收費閱讀為主,同時探索廣告解鎖變現等模式,據艾瑞咨詢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市場規模翻倍增長突破30億元人民币。

閱文集團、掌閱科技、晉江文學城等頭部網文企業海外傳播業務激增,“出海”力量呈現集團化趨勢。去年啟動的“中國網文聯合出海計劃”今年啟動了2.0版,有近百家企業加入這一計劃,并開放了全球首個文學領域AI翻譯生産出版網絡,科技賦能網文出海有了實質性進展。掌閱科技上半年出海業務新增付費使用者數超過百萬,收入達到1.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幅超過100%。晉江文學城今年與俄羅斯加深合作,并拓展了歐洲和美國市場。

海外使用者規模創下新高并快速增加。今年海外使用者超過1.5億人,并且吸引一批讀者轉身為作者以當地語言創作作品,僅閱文旗下的起點國際今年海外作者就會突破20萬人。在海外使用者中,每天閱讀中文作品的人數占比高達83.4%,每次閱讀時長大于2小時的使用者占比超過57%,網絡文學已成外國人了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管道。

原作翻譯和改編翻譯作品輸出由于牽涉語言的轉譯,實際上是網絡文學跨媒介傳播的一種形式,而傳統的IP改編仍然是内容增值的重頭,去年超過20%的文化産業IP開發項目取自網絡小說,網絡文學拉動下遊産業超過萬億産值。

今年文娛生态治理使泛娛樂産業的投資更加審慎,但網文的IP開發熱度不減,一批項目赢得閱聽人青睐。影視劇方面,改編自憤怒的香蕉同名作品的《贅婿》、尾魚同名小說《司藤》、沐清雨的同名作品《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以及由匪我思存的《佳期如夢之海上繁花》改編的《海上繁花》、改編自Priest作品《天涯客》的《山河令》、由墨寶非寶的網絡小說《一生一世美人骨》改編的《一生一世》等都成為熱播劇。此外網文改編短劇也成為今年的市場亮點,動漫方面則有唐家三少的《鬥羅大陸》、天蠶洋芋的《鬥破蒼穹》第四季、我吃蕃茄的《吞噬星空》等上市。在出版、影視、遊戲、動漫等傳統領域之外,沉浸式“劇本殺”的異軍突起則為網文IP市場拓展了新路,蔡駿的《地獄的第十九層》、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的《慶餘年》等改編後給玩家提供了新的審美體驗。

Z世代帶來全局性影響開啟疊代新紀元

在今年的網文行業中,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Z世代都已成為主力軍。2020年“95後”成為寫作者中的主力,Z世代讀者超過一半;閱文集團新增作者Z世代占比近八成,而Z世代讀者占比超過了六成。在今年閱文集團釋出的作者畫像中,“95後”占比超過36%,增長最快,而新增作家中“95後”占比達80%。Z世代的崛起,給全行業帶來了全局性的影響,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由于Z世代最初的人生經驗中就飽含了網絡虛拟體驗,是以對網際網路比前代人更親近,“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态。反映到網絡文學領域,青年群體的興趣偏好和參與熱情催生了新業态。在内容上,過去一些“小類型”正在變成主流,除玄幻、懸疑和貼近青少年的校園生活題材外,科幻、輕小說、電競、網遊、二次元類型和“系統流”、馬甲文等全面興起,《全職高手》《蜜汁炖鱿魚》《當廢柴遇到系統》《輪回樂園》等的走紅與此不無關系。

由于這類作品中的情節難以通過傳統文學表現手法與現實生活對位,讀者在虛拟世界中體驗沉浸式情感,其“亞文化”特征更加明顯。今年的遊戲小說《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青衫取醉),二次元小說《修羅場之王》(阿飛)等都有着很高的市場熱度。閱文集團《2021科幻網文新趨勢報告》表明,年輕讀者成為最主要的科幻閱讀力量,Z世代讀者同比增長超過44%。而在創作中,短篇、輕小說和科幻跻身“95後”作家最愛創作題材之列,《我們生活在南京》(天瑞說符)、《夜的命名術》(會說話的肘子)等作品打破多項平台記錄。

他們參與願望強烈,Z世代讀者更熱衷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以粉絲身份與作者互動後影響到創作,使網絡小說成為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作品。閱文全平台中的“本章說”和APP中的書友圈功能被帶火。就像視訊中的“彈幕”,讀者在“本章說”中可以就作品本身和所涉及到的知識等進行交流,也可以吐槽戲谑,使安靜的閱讀和孤獨的創作變成了熱鬧的交流現場。有研究者指出:“閱讀App的書友圈已經成為‘Z世代’文學生活的聚居地,他們在書友圈裡寫評論、打分、催更,分享生活、發表原創故事、轉載熱門段子。在社交媒體強勢介入文學活動的今天,網絡作家也越來越重視吸納讀者的建議,俗稱‘抄書評’。一些比較紅火的作品都大量借鑒網友評論,有的網文作者就經常逛書評區,從中擷取寫作靈感。”Z世代崛起使讀者參與網文創作成為常态。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今年的網絡文學繼續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除上述整體性特征外,今年發生在網文領域内的一些有影響力的大事,在優化行業機制和産業結構的同時給我們帶來新的啟迪和思考,例如,閱文集團與中文線上開展戰略合作,七貓中文網與縱橫中文網合并,在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技術構架中“再中心化”,加劇了網文經營的集約化,改變了市場格局;晉江文學城實施閱讀分級,率先按照年齡向讀者推薦作品,在垂直分發方面做出了創新型嘗試等。

以讀者數量論,網絡文學已然是主流文學,但在海量的作品中,精品化率不足、經典佳作仍然欠缺是個不争的事實,同時,仍然有些作品存在粗制濫造、格調偏低,有拜金主義、曆史虛無主義等問題。這既與網絡文學的大衆文藝屬性有關,更與平台和創作者的責任感有關。可以預見,随着社會文化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會有更豐富的可能性,更廣闊的前景。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進階通路學者,河北網絡文學中心研究員)

來源:文彙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