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作者:草竹道人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摘要:

藝術史理論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源遠流長,蘊含着文化、哲學、社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與交織。在這個領域裡,E.H.貢布裡希(Ernst Hans Gombrich)的貢獻無疑是舉足輕重的。貢布裡希作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史學家之一,他的藝術理論批判與建構貫穿了整個學術界的讨論與研究。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I. 引言

貢布裡希的作品涵蓋了藝術史、藝術理論以及對于藝術創作的啟發。但他最為著名的莫過于《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一書,這本書是許多人接觸藝術的第一本指南,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在這本書中,貢布裡希以清晰、易懂的語言,闡述了從古代到現代的藝術發展史,不僅對藝術品本身進行了分析,更是剖析了背後的文化、社會、曆史背景。

然而,貢布裡希的影響力遠不止于此。他的理論觀點和批判性思維也在當代藝術研究中占據着重要地位。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和變革的時代,我們需要審視傳統,挑戰權威,探索新的理論架構,以更好地了解藝術的本質和作用。是以,本論文旨在深入探讨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從他的批判和建構中找到啟示,為當代藝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視角。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II. 貢布裡希的理論批判

A. 對西方傳統觀念的批判

在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他對西方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特别是針對黑格爾體系及其學派以及文化相對主義的觀點。

對黑格爾體系及黑格爾學派的批判

貢布裡希對黑格爾體系及其學派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對于曆史發展的了解和對于藝術本質的認識上。在黑格爾看來,藝術是精神的表現,是曆史程序的一部分,其發展是按照必然性的規律進行的。然而,貢布裡希對此持不同觀點。他認為,藝術的發展并非是一種必然的曆史程序,而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的。藝術并非是單一的、線性的發展,而是多元的、複雜的。是以,貢布裡希批判了黑格爾對于藝術曆史的簡化和唯物化的觀點,提出了更加複雜、多元的藝術史觀。

另外,貢布裡希也對黑格爾學派對于藝術創作的了解進行了批判。黑格爾學派認為,藝術家是靈感的神秘媒介,其創作是超越個體意識的精神表現。然而,貢布裡希認為,藝術創作并非完全脫離于個體意識,而是受到個體經驗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他強調了藝術創作的理性成分,認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是有意識地選擇和運用各種藝術手段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對文化相對主義的批判

文化相對主義主張各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不存在絕對的藝術标準和價值判斷。然而,貢布裡希對此持有批判态度。他認為,雖然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着差異,但藝術的核心價值是普遍的,是超越文化差異的。藝術的美學價值是可以被理性思考和客觀評判的,而不僅僅是主觀情感的表達。是以,貢布裡希批判了文化相對主義對于藝術的過分主觀化和主義化的觀點,提倡了對藝術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的認識。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B. 對傳統藝術理論的批判式繼承

貢布裡希在批判傳統藝術理論的同時,也進行了一種批判式的繼承,即在對傳統觀念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理論觀點和方法。

對裡格爾藝術理論的批判繼承

裡格爾藝術理論強調藝術的原始性和純粹性,認為藝術是一種純粹的精神表達,是對現實世界的超越和解脫。然而,貢布裡希對此持有批判态度。他認為,藝術并非是完全脫離于現實的,而是與現實世界密切相關的。藝術的美學價值不僅僅在于其純粹性,更在于其對現實的反映和诠釋。是以,貢布裡希批判了裡格爾藝術理論的唯美主義傾向,提出了對藝術與現實關系的重新思考。

對沃爾夫林藝術理論的批判繼承

沃爾夫林藝術理論強調藝術家個體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認為藝術創作是完全由個體意識決定的。然而,貢布裡希對此持有批判态度。他認為,藝術創作并非完全脫離于社會和曆史的,而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的。藝術家的創作是在一定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的,其個體意識并非是孤立的。是以,貢布裡希批判了沃爾夫林藝術理論的個人主義傾向,提出了對藝術家與社會關系的重新思考。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III. 貢布裡希的理論建構

A. 藝術家、觀者與藝術品的關系

藝術家中心的理念

貢布裡希在探讨藝術家與藝術品的關系時,對傳統觀念進行了重要的批判與建構。傳統上,藝術家被視為創造者,其個人創造力和想象力被強調,而藝術品則被視為其創作的産物,反映了藝術家個體的情感和思想。然而,貢布裡希提出了更加複雜而充實的觀點。他認為,藝術家的創作不僅僅是個體意識的表達,更受到社會和曆史的影響。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處在一定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是以,貢布裡希主張将藝術家置于更加廣闊的背景中考察,充分認識其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以及其在藝術傳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兼顧觀者與藝術品的立場

與此同時,貢布裡希也強調了觀者與藝術品之間的關系。他認為,藝術品并非僅僅是藝術家個體意識的表達,更是與觀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的産物。藝術品的意義和價值并非固定不變的,而是在觀者的參與和解讀中不斷地被建構和重塑的。是以,貢布裡希主張将觀者置于藝術品的分析和解釋過程中,充分考慮其主觀感受和文化背景,以及其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B. 辯證的決定論與曆史選擇性

對機械決定論的批判

在貢布裡希的理論中,他對機械決定論進行了批判。機械決定論認為,曆史發展是按照一種機械的、必然的規律進行的,人類的行為和選擇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和決定。然而,貢布裡希認為,機械決定論忽視了人類的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過分強調了客觀條件對于曆史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忽略了人類的選擇和創造。他認為,曆史發展是一個充滿着沖突和鬥争的過程,人類的行為和選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

辯證的決定論的重要性

貢布裡希提出了辯證的決定論的觀點,強調了曆史發展中的沖突和鬥争的重要性。他認為,曆史發展并非是一種單一的、線性的程序,而是充滿了各種沖突和沖突,是在這些沖突和沖突的互相作用中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是以,貢布裡希主張将曆史視為一個辯證的過程,充分考慮其中的沖突和鬥争,以及人類在其中的選擇和創造。

“曆史選擇性”與“曆史決定主義”的對比

在貢布裡希的理論中,他提出了“曆史選擇性”的概念,與傳統的“曆史決定主義”進行了對比。曆史決定主義認為,曆史發展是按照一種必然的規律進行的,人類的行為和選擇受到客觀條件的決定。然而,貢布裡希認為,曆史并非是一種必然的過程,而是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和選擇。在曆史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的行為和選擇起着重要的作用,決定了曆史的走向和結果。是以,貢布裡希主張将曆史視為一種選擇性的過程,強調了人類在其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IV. 觀者的主觀能動性與社會意識的反作用

A. 觀者的主觀能動性

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觀者的主觀能動性被賦予了重要的地位。他認為,觀者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藝術品的意義和價值,而是通過主觀的解讀和感覺,與藝術品進行互動與交流。觀者的主觀能動性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解讀與感覺的主觀性:每個觀者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曆、文化背景和情感體驗,是以對藝術品的解讀和感覺也會有所不同。觀者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和情感體驗,賦予藝術品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進而對其産生個性化的認知和了解。

情感與審美的互動:觀者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對于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觀者通過對藝術品的情感共鳴和審美體驗,與之産生密切的聯系和互動,進而深化了對藝術品的了解和欣賞。

主觀選擇與主動參與:觀者在面對藝術品時,并非被動地接受其所呈現的意義和價值,而是通過主觀的選擇和主動的參與,塑造了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觀者可以選擇不同的視角和解讀方式,參與到對藝術品的讨論和争論中,進而豐富了藝術品的意義和價值。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B. 社會意識的反作用

貢布裡希強調了社會意識對觀者的主觀能動性的反作用。社會意識是指觀者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對其認知和了解的影響,包括曆史、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因素。社會意識對觀者的主觀能動性産生了以下影響:

文化傳統與認知架構:觀者所處的文化傳統和認知架構會影響其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架構會導緻觀者對藝術品産生不同的解讀和感覺,進而塑造了對藝術品的多樣化了解。

社會價值觀與審美标準:觀者所處的社會價值觀和審美标準對其對藝術品的評價和欣賞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社會背景和價值取向會導緻觀者對藝術品的态度和看法有所不同,進而呈現出多樣化的審美觀念和評價标準。

意識形态與思想傾向:觀者所受的意識形态和思想傾向也會影響其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不同的思想傾向和政治立場會導緻觀者對藝術品産生不同的解讀和态度,進而呈現出多樣化的意識形态反應。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C. 偶然性的客觀性

貢布裡希在論述觀者的主觀能動性與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時,也強調了偶然性的客觀性。偶然性指的是在觀者與藝術品互動的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和不可預測的因素,它對于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産生了客觀性的影響。偶然性的客觀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個體差異與多樣性:觀者作為個體具有獨特的生活經曆和情感體驗,是以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也會呈現出多樣化和個體化的特點。觀者之間的差異性導緻了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不可能完全一緻,進而呈現出偶然性的客觀性。

曆史與環境因素:觀者所處的曆史和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其對藝術品的了解和評價。不同的曆史時期和社會環境會導緻觀者對藝術品産生不同的反應和态度,進而呈現出偶然性的客觀性。

藝術品本身的多義性:藝術品本身具有多義性和開放性的特點,不同的觀者可以從中發現不同的意義和價值。觀者在面對藝術品時會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解讀和感覺,進而呈現出偶然性的客觀性。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V. 貢布裡希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A. 社會發展的複雜性

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對社會發展的複雜性給予了深刻的思考。他認為,社會是一個複雜而多元化的系統,受到多種因素的互相作用和影響,進而呈現出多樣性和變化性。在讨論社會發展的複雜性時,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特别關注:

曆史程序與文化演變:社會發展的複雜性展現在其曆史程序和文化演變中。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藝術的認知和了解會有所不同,藝術形式和風格也會随着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貢布裡希通過對曆史程序和文化演變的研究,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社會結構與權力關系:社會發展的複雜性還展現在其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中。不同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會導緻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趨向,進而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和流派。貢布裡希通過對社會結構和權力關系的分析,深化了對社會發展複雜性的了解。

技術革新與文化傳播:技術革新和文化傳播也是社會發展複雜性的重要展現。随着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的傳播,不同地區和文化之間的藝術交流和互動日益頻繁,各種藝術形式和風格互相滲透和融合,形成了多樣化和複雜化的文化景觀。貢布裡希對技術革新和文化傳播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B. 多樣性的重要性

在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中,多樣性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價值和特征。他認為,多樣性不僅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内容,也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和進步。在讨論多樣性的重要性時,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特别強調:

創新與創意的源泉:多樣性為藝術創新和創意提供了源泉和動力。不同文化背景和審美觀念的交流和碰撞,激發了藝術家們不斷探索和突破的欲望,推動了藝術形式和風格的不斷更新和發展。貢布裡希強調了多樣性對于藝術創新的重要性,認為隻有在多樣性的基礎上,藝術才能不斷煥發生機和活力。

文化認同與跨文化交流:多樣性也促進了文化認同和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背景和傳統的藝術作品在全球範圍内進行交流和分享,豐富了人們的文化體驗和認知,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互相了解和尊重。貢布裡希認為,多樣性為建構一個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文化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

審美體驗與個體成長:多樣性豐富了人們的審美體驗和個體成長。不同藝術形式和風格的多樣化選擇,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和情感體驗,促進了個體的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的提升。貢布裡希強調了多樣性對于個體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為隻有在多樣性的環境中,人們才能獲得更加豐富和深刻的藝術體驗。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VI. 結語

貢布裡希的藝術理論深刻地探讨了藝術的複雜性與多樣性,為我們了解藝術的本質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在對其理論進行總結與歸納時,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重要結論:

藝術的複雜性:貢布裡希認為,藝術是一個複雜而多元化的系統,受到曆史、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他通過對藝術史和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藝術作品背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進而深化了對藝術現象的了解。

社會發展的多樣性:貢布裡希強調了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他認為,不同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于藝術的認知和了解會有所不同,藝術形式和風格也會随着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是以,我們需要從多種次元去了解和解釋藝術現象,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在規律。

多樣性的重要性:貢布裡希強調了多樣性對于藝術創新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他認為,隻有在多樣性的基礎上,藝術才能不斷煥發生機和活力,社會才能實作持續穩定的發展。是以,我們應該積極促進不同文化、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推動藝術創新和文化發展。

貢布裡希藝術理論的批判與建構:反思與探索

論文作者:蘆熙霖

參考文獻:

Gombrich, E. H. (1995). The Uses of Images: Studies i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rt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Phaidon Press.

Carroll, N. (1999). A Philosophy of Mass Art. Clarendon Press.

聲明:本人賬号下的所有文章(包括圖文、論文、音視訊等)自釋出之日72小時後可任意轉載或引用,無需告知本人。如需約稿,可聯系 [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