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詹程開 見習記者 潘璐 文/攝 通訊員 湯李郁

早上10點,戴着紅色安全帽的錢安董,被冬日的冷風吹得有些幹燥。

與城市的車水馬龍相比,錢安董所在的工地顯得靜谧且嚴肅。

此刻,他和同僚們一起,正在架大殿屋架。長長的木梁被起重機吊起,落在規定的位置上。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陽光下,木料流淌着古樸潤澤的色彩。

錢安董拿出随身帶的記号筆,在木料下寫下标記:“右廂房左邊後廊柱倍下楣,234”。

這裡是杭州望江路與中河中路交叉口東北側的工地,正緊鑼密鼓實施的,是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區)項目。

德壽宮,又稱“北内”,與鳳凰山東麓的皇宮“南内”相對應。這裡曾是宋高宗、宋孝宗退位後居住的宮殿。

據史料記載,此處宮殿規模宏大、建築園林精美,作為南宋臨安城遺址重要構成的德壽宮遺址,承載着燦爛文明與曆史文化。

經過一年的全力建設,如今,南宋皇家宮殿風貌正在逐漸顯現。

如果讓錢安董給他的2021做個标簽的話,他會有些驕傲地說:這一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1】和木頭打了三十多年交道,對古建築有着特殊的情感

今年51歲的錢安董,是德壽宮遺址保護展示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區)項目木工班組的組長,也是一位從事木結構施工31年的老師傅。

木結構,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用木頭搭建房屋建築。

“小的時候,讀書少,家族裡又有很多木匠,我舅舅、大哥都是。就想着和他們一樣,去學門手藝活。”錢安董說。

18歲那年,錢安董成為一名學徒,開始了和古建築以及木頭“打交道”的職業生涯。

“像我們做古建築的,就是按照傳統的做法,修舊如舊。”錢安董說,從跟在師父後面磕磕絆絆地學習提問,到能夠獨當一面地負責工程,一共花了六年。“我記得很清楚,第一個自己做的工程,就是修建永康那邊的一座祠堂,後來,還做過很多的祠堂和廟宇的建造。”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或許,是因為互相陪伴了幾十年,對木頭,錢安董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多年下來,經驗積攢了不少,哪塊木頭放在哪個地方最好,看兩眼就知道,活兒幹起來倒也輕松。”

錢安董所在的木工班組,一共有60個人,平均年齡有50多歲,很多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老師傅多了,最大的好處就是配合默契。

“大家對這一行的經驗都很豐富,做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哪怕遇到一些施工上的難點,彼此商量着,總能找到最合适的解決方案。”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2】第一次修如此規模宏大的帝王宮殿,每一個細節都會反複推敲

盡管施工經驗豐富,不過,修建如此規模宏大的帝王宮殿,對錢安董來說,還是第一次。

對于德壽宮的曆史文化背景,錢安董并沒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很多東西,都是開始參與修建工作後,才慢慢開始明白的。

但這不影響錢安董将設計圖紙細細拆解開,再落實到施工的具體環節。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這一年裡,在施工上有碰到過棘手的難題嗎?

錢安董搖了搖頭,基本都能夠駕馭。“每一個環節開始前,我們都會預先仔細看好圖紙,在實際施工中,有的地方覺得可以調整的,我們也都會和設計方及時溝通。”

錢安董和同僚們考慮最多的就是安全性。

“比如銜接的、受力的地方,梁要做的大一點、牢固一點,有時候,我們就會建議,加大高度厚度,比如,從60公分調整到70公分。”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每提出一次修改意見,錢安董就要做一個新的“小樣”給設計方參考。

“設計不是我的強項,但我對施工内行,我會把我的想法提出來,再一起讨論交流,盡可能做到美觀又安全吧。”錢安董的信心,來自于幾十年累積的經驗。“根據木頭的形狀、位置、大小,應該用在什麼地方,擺成什麼方向,心裡都比較清楚。”

錢安董說,他們也有過擔心的時候,比如,工期的問題。

“像今年夏天下雨天很多,工地上會打滑,我們就沒法施工。”錢安董說,前段時間,疫情也導緻原料加工廠的木材運不進來,“工期耽誤了,我們就隻能後期加班,盡可能把時間給争取回來。”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3】帶家人們參觀修複的德壽宮,那将是他的高光時刻

修建德壽宮的這一年,是錢安董從台州臨海老家來到杭州的第四年。

經常有親戚朋友問起,最近在做什麼工程,每次,錢安董都回答得很驕傲,“這一年,我在杭州建造以前皇帝的宮殿。”

錢安董家裡有四口人,小女兒讀高中,大女兒上大學,妻子也在老家。

因為施工日程比較緊張,算起來,錢安董已經有四五個月沒回老家了。

平時,會和家裡人視訊通話聊聊近況,女兒們都很好奇爸爸做的工程,錢安董就會把德壽宮的效果圖發過去。

“等到建好後,要帶她們來看看。”小時候給女兒做木工玩具,現在能帶家人們看自己參與建設的樓閣殿宇,錢安董心裡的自豪藏也藏不住。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錢安董說,自己文化水準不高,但這裡的一瓦一木,都有他參與建設的印記。“剛來的時候是荒草和碎磚,現在已經有地下室、有宮殿了,之後會更加漂亮。”

錢安董的大女兒在大學讀的是會計專業,打算去考教師資格證,未來做一名老師。

木工這門手藝在錢家可能到錢安董這裡就沒有接班人了。但錢安董并不覺得遺憾,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才最重要。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兩天前,德壽宮“上梁”。“上梁”一過 ,意味着德壽宮複建指日可待。

偶爾得空的錢安董望着有點雛形的皇家宮殿,有時也會想,這座宮殿裡曾經發生過多少事呢。

曆史長河漫漫,昔日這座繁華宮苑中的笙歌燕舞,早已煙消雲散。

而錢安董想要的答案,也許需要撥開曆史的層層迷霧,穿越800多年的時空,與德壽宮來一場重逢。

新聞+

整體施工進度已經超過60%

南宋皇家宮殿輪廓已清晰可見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施工現場已經能夠看出南宋皇家宮殿的輪廓,整齊排列的木結構,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莊嚴又古樸。

“整體的施工進度已經超過60%。”上城區城投集團工程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小時新聞記者,工程共有三個班組,目前大殿在架屋架、一側的廂房在鋪望闆,大殿和廂房中間的連廊在立柱子,各項施工井然有序。

“主體結構完成後,要開始鋪設屋面。”該負責人說,每一個細節調整都要定樣,這上面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之後的一些數字化布置和展廳的設計,我們也會依次展開。”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作為杭州首個規模性展示南宋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不久後,這裡将通過遺址展陳、建築複原和數字展示,向市民與遊客展現最為道地的宋韻文化。

每一根梁每一塊木頭都兢兢業業,2021年,我在杭州造“皇宮”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