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本鬼在前文《為什麼有人認為建文帝的繼位也違背了“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中提到,朱元璋選建文帝繼位其實多少有點違反了“嫡長子繼承”,因為建文帝的嫡子正統性不如弟弟朱允熥。既然如此,朱元璋為什麼不選擇更符合“嫡長子繼承”朱允熥而是建文帝繼承皇位呢?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首先要說明的是,史書并沒有明确記載朱元璋選擇朱允炆的原因,本鬼接下來的内容也是自己的一家之言而已。本鬼認為朱元璋不選擇朱允熥而是建文帝繼承皇位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懿文太子朱标病逝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此時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而當時朱允炆十五歲,朱允熥還不到十四歲。要知道明朝成年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五十來歲,朱元璋恐怕并不相信自己能活到朱标的兒子們二十歲加冠的時候。與當時還不到十四歲的朱允熥相比,朱允炆起碼到了可以勉強親征的年齡,立朱允炆為皇太孫能避免出現幼主臨朝。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第二,根據史書推測,朱元璋對未來的政治安排是以朱标為核心,以文臣為治國班底,以功臣宿将為朝内依靠,以藩王為地方屏障。然而朱标的去世徹底打亂了朱元璋的政治安排,除了文臣還能是治國班底之外,功臣宿将從依靠變成了威脅,藩王從屏障變成了不穩定因素。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對于藩王,朱元璋先是通過“嫡長子繼承”傳位給嫡孫,斷絕其他兒子合法繼位的可能性。而對于功臣宿将,朱元璋則舉起屠刀。從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案”開始,朱元璋清洗了絕大部分的功臣宿将。可以說朱元璋已經下決心要消除功臣宿将控制皇太孫的可能性。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朱允熥的母親常氏是常遇春(明朝功臣宿将的第二把交椅)的女兒,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是文臣呂本的女兒。正因如此,朱元璋可能擔心立朱允熥為皇太孫會讓功臣宿将在自己死後把持朝廷,朱允炆則沒有這個問題。為了防備功臣宿将,朱元璋也就不在乎“嫡長子繼承”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有違“嫡長子繼承”的建文帝繼承皇位?

基于以上兩個原因,再加上朱允熥的嫡長孫身份也不比哥哥強多少,朱元璋最終決定将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元璋這樣的安排導緻能力本就不強的建文帝在登基後隻能依靠一群眼高手低、空談誤國的文臣來統治天下,為建文帝最終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