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創新開拓創作新天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創新是文藝的生命,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了陝西作家柳青的話:“一個寫作者,當他完全擺脫模仿的時候,他才開始成為真正的作家”,“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有新的寫法”。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廣大文學工作者要深刻領會、積極踐行。特别是作為陝西作家,作為“文學陝軍”的一員,要繼承從延河奔騰而來的紅色革命文學傳統,發揚陝西作家貼近時代、走進人民的優良作風,積極投身新的火熱的改革和發展實踐,以更新的思想認識、更新的文墨筆觸、更新的内容情節、更新的寫作技藝,創作出更新的作品,拓展創作的新天地。

更加深刻地認知時代。創新要知新。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變化和創新日新月異,各種新情況新形勢層出不窮。中國人民在世界的創新之中,已然走在了前列,為人類的發展進步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也提供了無比豐富的新經驗、新成果。我們隻有走進風雲激蕩的新時代,觸摸時代的新脈搏、感覺時代的新變化,才能更加了解這個偉大的時代,這個發生着深刻變革和充滿創造活力的時代。火熱的社會實踐豐富多彩、絢爛奪目,作為時代的記錄者、書寫者,廣大作家要不斷到新時代中去學習、去發現、去了解,才能緊跟新時代,感受新實踐,了解新變化,掌握新态勢。隻有對于新的時代、新的變化、新的情境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感受時代的律動,進而在創作中有新的诠釋、新的描繪,才能誕生充滿鮮活感和現場感的新穎的作品。

更加自覺地貼近人民。創新要知人。文學是人學,隻有在作品中反映人民,才能支撐起作品的骨架、豐滿作品的構成。要想真正地、更好地反映人民,為人民而書寫,那就必須真正地了解人民。了解人民,需要走進人民、貼近人民、融入人民,要時刻了解人民的新的思想變化、精神追求、需求需要,跟得上人民的新變化,了解不斷進步和發展着的人民。隻有真正了解人民的思想變化、精神追求和豐富情懷,才能描繪出真實的、全新的人物和故事,才能讓作品在新的時代站立起來。柳青在長安農村十四年,從形式上看是深入生活,但實質上已經是一種徹底的融入,他不是采取形式主義的旁觀,而是實實在在地成為村莊中的一員。十四年時間的徹底融入,讓他能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并且能夠即時、及時地了解農村生活、感覺農民變化,進而取得完完全全的第一手的、無比鮮活的寫作素材。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他們”,自然而然地為他們而喜怒哀樂,充滿感情、飽含深情地為他們畫像、立傳、鼓呼。這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實實在在地融入人民,不獨表面的生活完全融入,更有心靈的完全契合。而另一個層面的意義在于,他能時時刻刻感受農民的生存和生活狀态,自身的思想思維也與農業農村農民的狀态同步。這種深入生活的緊密性與時效性,都是了解生活、熟悉生活,描繪新生活、記錄新變化的重要法則。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時,曾經深入到煤礦,與礦工一起下井勞作,把自己完全融入勞工之中。而勞工也把路遙作為親密的工友,進而能夠敞開心扉,坦誠以對,直面交流。陳忠實在創作《白鹿原》時,徹底回到祖屋,與村民一起生活勞作,在繁忙的寫作之餘,他還積極參與村莊的婚喪嫁娶等事宜,為村民的生活盡一份力。而村民也把這位已經成名的大作家作為一起生活的鄉黨,沒有感到任何的生分與隔閡。這種形式的深入生活、貼近人民,收獲的不但是鮮活的寫作素材,更為深刻的是能時刻感受人民的喜怒哀樂,第一時間感受人民的思想變化和生活狀态,進而在書寫中将第一狀态予以反映,杜絕了走馬觀花般的感覺,在創作的深度和新意上走上了高峰。是以,廣大作家要以前輩為榜樣,真正了解人民,隻有“知人”,才能進行更好的描摹和創造。

潛心磨砺寫作技能。創新要知巧。創新是一種人的創造性實踐行為,是人們為了發展需要,運用已知的資訊和條件,突破正常,發現或産生某種新穎、獨特的有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動。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正常戒律。創新活動的核心是“新”,傳統文藝非常講究創新,幾乎每個重要的曆史節點都有重要的文藝創造出現。“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歌謠文理,與世推移”,因而需要“望今制奇,參古定法”。文學作品是作家對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審美反映,每當社會生活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就給文學提供了新的社會内容和新的表現對象,同時也促進了文學形式的演變。每一個時代的文學,都應當有所革新、有所創造。在文學的發展中,繼承與革新應當是辯證統一的。形式的創新是必須的,展現在文學創作上,創新需要底氣、需要能力、需要智慧。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沒有熟練的寫作技巧,創新則無從談起。是以,廣大作家要潛心向學、豐厚學養,提高技藝、推陳出新。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知識修養,在多知、早知的前提下,為創新奠定基礎。要虛心學習前輩和傳統的創作技巧,結合自身的創作特點,打造自己的創作特點,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要不斷熟悉新的資訊技術、新的表現和傳播形式,學會運用新技術新技巧,運用新手段新形式等,在創作上走出新路。

廣大作家要積極守正創新,不斷推出新作品,取得新成績。作為黨聯系作家的橋梁紐帶、服務廣大作家創作的作協組織,也要不斷改革創新,在指導、聯絡、服務作家創作創新上有新的舉措。

強化政治引領,築牢文學界守正創新思想根基。要認真組織廣大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入了解領會、積極貫徹落實。要把廣大作家的思想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上來,自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樹牢文學創作的指導思想和根本追求。要深入學習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和治國方略,深入學習紅色文學、革命文學、傳統文學的光榮傳統和輝煌曆史,增強民族傳統文學和革命紅色文學的修養,積極塑造創作者的精神指引。要在學習中提高思想認識,不斷淨化靈魂,樹立樹牢為人民為時代創作的根本遵循。要深入推進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用為人之道、為文之德端正文學工作者的思想修為,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為時代奉獻的思想意識,牢固樹立正向創作的思想方向。要讓廣大作家深厚地根植大地、深入地紮根生活,深切地熱夫妻民,進而傾情書寫時代、深情讴歌人民。

科學謀劃各項文學活動,為廣大文學工作者搭建創作交流平台。各項文學交流、研讨、講座、論壇等文學活動,是作協組織促進作家創作、加強作家交流、提高作家水準的重要抓手,必須統一規劃、認真計劃、科學謀劃。要把各項活動辦得既豐富多彩又生動活潑,既能起到引領作用又為廣大作家喜聞樂見。其中,要重點抓好主題扶持創作、定點深入生活作家選派以及文學公益活動等,主題創作要堅持正确導向、求新求實。定點深入生活要選準點、派對人,常督促、見效果。文學公益活動要充分調動作家積極性、增強針對性,要通過公益講座培養文學人才、營造文學氛圍。要通過上述形式,不斷促進廣大作家攀登創作新高峰,推出時代新作品。

不斷探索新模式、建構新陣地。各級文學組織在促進文學創作中積澱了豐厚的經驗,要繼續發揚光大。同時,要着眼創新,大力探索促進文學創作的新路徑、新方法。要進一步建好文學交流展示平台,為文學創作創新建構陣地。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學評論工作,建立文學評論專家庫和網絡文學評論家隊伍,為文學創作創新把穩方向、把脈問診。要時刻關注文學隊伍的發展變化,關注作家的思想、創作和生活,幫助作家排憂解難,創造更好的創作創新條件和環境。要重點關注引起廣泛關注的文學作品,把控好文學創作的新态勢,為文學創新撐腰打氣,讓創新少一些羁絆、多一些鼓舞。

加強作協自身建設。各級作協組織是黨聯系作家的橋梁和紐帶,是指導、協調、服務作家創作的家人,在促進文學創新中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必須切實加強包括組織建設、機制健全、手段更新、能力提升等在内的自身建設。要以自身的高素質、新思想、新作為促進文學創作創新。要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意識形态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政治修養,從根本上把握好文學創作的政治方向。把作協組織建設成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富有作為的文學創作創新的推動者,為推動文學的大繁榮做出應有的新貢獻。

(作者系陝西省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