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巨虧240億!“畫餅王”商湯上市,AI行業徹底“癫狂”?

今天,關于iPhone13、蘋果供應鍊又有最新的消息。

三年巨虧240億!“畫餅王”商湯上市,AI行業徹底“癫狂”?

商湯科技港股上市(圖源:商湯科技官網)

燒出個1400億市值,是商湯人的“内部信條”。

今日上午,被美列入投資“黑名單”的商湯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首家上市的AI公司,也是目前中國AI領域最大規模的IPO,市值狂飙至超過1400億港元,成為“AI四小龍”中首家沖進資本市場的企業。

頭部大廠商湯成功上市之後,按照AI行業一貫的“狂躁”調性,如今在AI行業成功紮穩根基的曠視、雲從、依圖“三小龍”必然會加快腳步,沖刺IPO。商湯隻是點燃了AI企業上市的“導火索”,後續引發的連鎖反應,無疑将燒到整個AI産業圈。

01

三年巨虧240億!

瘋狂燒錢,方保“不死”?

光鮮亮麗的上市背後,即便是身為目前國内甚至全亞洲的AI第一大廠的商湯,也潛藏着巨大的财務“風險”。作為一家瘋狂燒錢的AI公司,商湯科技自2014年創辦以來融資超過12輪,曆年來的虧損也十分巨大。據悉,2018年至2020年間,商湯科技虧損淨額分别達到了34.33億元、49.68億元和121.58億元,截至2021年,已經造成了242億的總虧損額,燒錢速度之快(幾乎是曠視的兩倍、雲從的10倍、依圖的4倍)堪稱“瘋狂”。縱然此情此景下,投資人依然能瘋狂推動這家公司上市并直沖1400億港元市值,也是成功诠釋了AI“畫餅王”的硬實力。

但熟悉AI行業的人都知道,AI賽道無論是算法、晶片、終端亦或是雲/邊緣計算,燒錢已經成為“慣例”。畢竟這是個“重研發,輕營銷”的産業,隻要燒錢速度快,就能更快的跑在競争對手前面,搶占時間、速度和資源的先機。否則一旦減速,随時可能面臨全面崩盤、前功盡棄的巨大風險。

三年巨虧240億!“畫餅王”商湯上市,AI行業徹底“癫狂”?

商湯科技市值波動(圖源:富途牛牛)

商湯科技早已摸清了這套規律,是以以更快的燒錢速度跑在了其他三家主力對手的前面。據悉,商湯科技研發團隊的規模甚為龐大,其中有40位教授和250多名博士,以及3593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整體的研發團隊占比公司全體員工的三分之二,2020年光是研發薪資就超過了15億。而且,公司給高管的薪資是非常高的,其中三位高管徐立、王曉剛和徐冰三人的年薪就分别達到了5.12億、3.75億和3.05億。

研發和高管的薪資“巨高”,也就充分保障了作為頭部AI公司核心産品地位的穩固。畢竟,現今的AI頭部拼的都是人才和速度,隻要團隊流失率低、産品疊代速度飛快,就能更快的甩開競争對手先行一步。有業内人士表示:“要保證産品持續輸出,舍得砸錢留住高等人才十分關鍵,畢竟現在的AI行業平均薪資水準都很高,如果這邊給不夠錢,很可能第二天就被其他公司挖走,即便作為頭部,商湯其實也很慌。”

是以瘋狂虧錢,對于“AI四小龍”這等檔次的頭部玩家來說,也是在所難免。“營收不及預期,研發投入巨大,導緻現在AI公司整體水準和它的估值水準存在倒挂,這可能是一個階段性現象。而且,AI企業确實有估值溢價存在,産品收入也有一定的滞後性,但這隻是一個階段性現象。隻要它是一個有價值的公司,長期價值一定會是越來越大的。”該業内人士強調,這是不得已的規律,整個AI賽道都這麼玩,唯有瘋狂燒錢,方能保證“不死”。

02

商湯之後,

AI“狂奔”?

即便“燒錢”,AI也依然不缺投資。況且,如今的AI賽道,已經過了第一輪“大清洗”階段,在前期的“拼殺”中依然安穩存活下來的企業,在投資人眼中,都已經成為優質标的。畢竟縱觀如今還能拿得到融資的AI企業,都是要産品有産品,要技術有技術,等的就是投資人的“輸血”,開始下一輪的進攻。

頭部玩家商湯上市之後,AI行業可謂全線躁動,無論是晶片、雲/邊緣計算亦或是各種品類的終端、傳感器賽道的熱情,都将随着這根導火索的燃燒而徹底引爆,AI賽道大機率将迎來新一輪的“狂奔”。

三年巨虧240億!“畫餅王”商湯上市,AI行業徹底“癫狂”?

可“狂奔”不是“裸奔”,經過市場篩選和洗禮之後的AI産業,重視的将不會再是“概念”“畫餅”,更多的會是“落地”和“變現”。畢竟,今天的資料驅動AI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期,接下來AI落地變現會是“主心骨”,投資人會更加看重AI企業在行業細分場景中實際應用,并非簡單做一些支付、刷臉、軌迹等,而是利用豐富的資料、豐富的企業落地、豐富的AI場景,不斷孵化、衍生,在腦機接口、機器人、自動駕駛技術等領域展現商業化目标。有業内人士表示:“AI黃金十年即将到來,而且5年内,這類能創造真實價值的AI公司獲得盈利是沒問題的。”

“狂奔”之餘,編者認為,接下來的黃金十年,也必将會是第二輪、第三輪的大清洗的十年,即便有産品、有技術、有盈利,但大部分AI公司也不一定就能堅持下去,撐過後續數論的行業“大洗牌”,這也要看AI企業自身在融資能力、變現能力以及營銷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

而如今的AI公司,各家在定位、方向上實際上都大同小異,技術的差異不過幾個月、半年,誰都想先一步搏得頭部地位,之後才能坐享江山穩固。直至最後,一條細分賽道頂多也就隻能容納少數幾家大廠,負責供應全行業的需求。屆時,AI巨頭壟斷、并購的時代,也将随之加速到來。(校對:Iris)

*此内容為華強電子網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