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東一農婦收養日軍遺孤,擺攤将其養大,日本生父:永志不忘養育恩

1932年,近衛文麿内閣扶持傀儡皇帝溥儀,在東三省建立了個僞滿洲國。裕仁天皇的意思是,滿洲雖說已成囊中之物,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應該在接下來的5年内,向滿洲地區移民100萬—500萬。隻有大量日本人充斥的滿洲,才是一個穩定的滿洲。于是,據劉國強的《日本遺孤》一書記載,在裕仁天皇的授意下,大量日本人被組織起來,組成了所謂的“東北開拓團”。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東北大地上共出現了開拓團981個,團民32萬。

山東一農婦收養日軍遺孤,擺攤将其養大,日本生父:永志不忘養育恩

據史料記載,在這32萬人中,有個叫福地正造的,于1943年時來到了黑龍江省讷河縣北學田。兩人在日本本就是老師,是以現在到了讷河縣後,也依然教書。不料,到了1945年,由于兵力不足,大量非軍人被應征入伍。福地正造也未能幸免。20多天後,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福地正造也沒有消息。無奈,他的妻子隻得帶着剛滿5歲的福地正博離開讷河縣,随着難民們一起,去齊齊哈爾找關東軍。因為在那兒,關東軍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列車,允諾将這些開拓團成員安全運回日本。

山東一農婦收養日軍遺孤,擺攤将其養大,日本生父:永志不忘養育恩

但這一路上并不太平,福地正博的母親患上了瘟疫,死在了半路上。兒子福地正博才5歲,也是饑寒交迫,高燒不退,甚至出現了呼吸困難。眼看這一對母子就要死在路上,一位名叫安淑卿的中國農婦路過,見到這一幕,母親的天性讓她不忍心眼睜睜地看着孩子死在馬路邊,便将其抱回了家。據史料記載,他們夫妻本就膝下無子,如今收養了個小男孩,便十分高興,丈夫王玉山還給這孩子取了個中國名字,叫王久德。

山東一農婦收養日軍遺孤,擺攤将其養大,日本生父:永志不忘養育恩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無私的感情,正如《詩經》中說的那樣,“哀哀父母,生我勞。”福地正博的母親為了拯救自己的兒子,雙膝下跪,苦苦哀求眼前的這個中國婦女,希望她能帶自己的兒子離開這個魔窟。而恰巧這個婦女也一直苦于家中沒有孩子,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她就帶着福地正博離開了,而福地正博的母親,則永遠留在了被惡疾侵襲的地方。

對于這個收養的日本遺孤,農婦的家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和善意,不僅沒有因為他的日本血統而憎恨他,反而将他視為己出,耐心地呵護他長大。後來,他們還出錢給他治病,又讓其改名王久德,并把他送進了學校接受教育。病雖然治好了,但福地正博卻是以落下了病根,身體一直非常虛弱。後來還在鍛煉的時候,因為骨傷而得了骨結核。在當時,這個病幾乎是沒有治愈的可能的,他的養父母為了給他治病,每天早出晚歸,在街上擺攤賣涼粉和香煙将其養大,甚至還不惜花錢去買昂貴的牛奶給他補身體。

山東一農婦收養日軍遺孤,擺攤将其養大,日本生父:永志不忘養育恩

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都被福地正博看在眼裡。心懷無限感激的福地正博決心要用自己的學業作為回報,是以他從小就非常努力地學習,取得了很多讓父母驕傲的成就。雖然他在國小時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他從來沒有因為日本人的身份而在學習和生活中遭受到過歧視,這讓他對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激之情。

山東一農婦收養日軍遺孤,擺攤将其養大,日本生父:永志不忘養育恩

畢業之後,他又因為優異的成績成功留校了學校,後來一路扶搖直上,一幹到了黨委書記的職位。每月他都會往家裡寄錢,而養父母卻總是悄悄把錢攢起來,在福地正博結婚的那一天都統統地還給了他。1989年,福地正博的養母壽終正寝,臨終前她才把這半個世紀的經曆和福地正博的真實身份講了出來,後來福地正博便遵循母親的遺願,開始尋找和自己失散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父親。

繼續閱讀